·日本大阪府知事橋下徹來杭州訪問帶給俺的啟示
日本大阪府知事橋下徹來杭州訪問了。橋下徹年紀約40多點,是七個孩子的父親。他出名的不是繁殖能力,而是自08年當選大阪府知事后做的二件事。一是大力削減政府開支,使大阪府財政赤字減少了100多億日元;二是提出了“分權論”,要求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重新劃分行政權力。
這就帶給俺一些啟迪。
“大力削減政府開支”這類事,咱們國家能不能認真學一學?改開以后滋生的公款吃喝、公款出國、官車待遇這“三公消費”怎么就改革不了了呢?杭州據說又在搞第二輪“公車改革”了,大約感到網民譴責的風頭過去了。怎么改呢?估計還是俺批評過的“官車拍賣+車貼”。這里面有兩層好處:內部拍賣,領導可以低價購得好車;高額車貼,官員們皆大歡喜。就一個壞處:老百姓罵“變相腐敗”。不過老百姓罵罵沒關系,實惠還是得了嘛。車貼當然是政府財政開支。車價流失當然是公共財政的流失。哪個“知事”來管?
對比毛澤東時代,公車就是單位辦公用車,只有省委書記省長有專用轎車,其它都是工作用車,有嚴格的派車制度管著,有干部群眾的眼睛盯著,沒有官車一說。對“車改”,俺提過兩個方案,即“所有公車整合成國營的【機關出租車有限公司】,在機關工作用車預約優先的前提下對外營業”、“所有公車整合成國營的【機關出租車有限公司】,委托其它出租車公司經營,公務員用車刷卡或實報實銷”。杭州市領導理也不理。哈哈。
“分權論”,這是毛澤東主席在《論十大關系》里就提出來的,是有利于調動地方政府積極性的戰略想法。這橋下徹根據日本實際提出來了,看起來放之四海而皆準啊。
俺注意到橋下徹知事的年輕。日本知事管的事情少,但年輕不等于不能干這一條還是成立的。咱們紅軍時期的領導干部二三十歲是多么年輕啊。解放后,咱們許多省市領導也都是三四十歲的人,也干得廉潔又出色。六七十年代毛主席提倡“老中青三結合”,也就是發揮“老年人有經驗、中年人有能力、年輕人有干勁”的互補優勢。當時許多年輕人都進了各級領導班子。以集體經濟、艱苦奮斗、造福后代聞名的陳永貴進中央,也只有50來歲吧?俺猜想,當年毛主席就是想建立一種【在勞動人民監督下,優先提拔重用那些有實績的年輕人】的科學民主的干部制度。
對日本的資控競選制度,俺是不看好、不贊同的。俺當右派的時候非常崇拜西式競選制度,認為那才民主啊自由啊等等。后來俺發現那不過是“資主”,資本背后運作的游戲,俺就沒興趣了。但是反過來看,咱們產生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的制度還沒有實現,所以貪官污吏層出不窮,紀檢委忙也忙死。怎樣發揮勞動人民特別是工人階級在這方面的作用,非常有待探索與實踐。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也就是說對一項政策的正確與否,勞動群眾最清楚。政策清楚了,搞這項政策的人該上該下也清楚了。干部制度改革要向走群眾路線的方向改,準沒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