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秋天的田野上,
我問老托爾斯泰:
一切成熟了的,
都必須低垂著頭么?“
打開筆記本,我看到當年記錄的這首右派詩,以今天的視角看晚年的毛澤東,他顯然不夠“成熟”:只要不發(fā)動文化大革命,他老人家的雕像今天仍然能屹立在神州大地的各個角落,他的名字依然能夠被人們世代稱頌。在類似今天這樣特殊的日子里,不但官方會隆重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民間的紀念熱忱也不會少到哪里去,而今卻只有一頭熱了。
從豪華的飯店走出來,冷風吹得頭越發(fā)疼痛了。不管外面風云如何變幻,入耳的依然是一派歌舞升平,偶爾提到當下的金融危機,也是當做一道佐餐的材料。“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而今不知亡國恨的又豈止是商女!看著周圍金碧輝煌的建筑,心里不由升起一陣酸楚:這些我喜歡,可是,每個人都能享受這些嗎?
上午看到搬家工為鄰居搬家,小小的個子獨自扛著大大的柜子,步履蹣跚,吃力的很,后面還有人催:“慢點,低點,別磕著家俱!”小個子只好進一步彎腰屈腿,我蹲過馬步,知道每向下一寸意味著什么,更何況又是背著大大的柜子。我想幫他一把,可卻被主家攔住,我知道,他們的是付了錢的。我還知道,干這類活的大多是南方跑慣山路的小個子,從小蹬山越嶺,耐力強,力氣大,可這就是他們吃苦受累的理由嗎?搬一次家最多幾百塊錢,搬家公司扣除大部分,剩下的幾個人一分又能有多少!“因為你能夠吃苦耐勞,所以就該當牛做馬。”------混帳邏輯!
前些日子看了一部電影《2012》,做為一部災難片,應該說至少在畫質處理上還是不錯的,可說到思想內(nèi)容,卻是一部“充斥著美帝國主義霸權思維和自私意識的反動電影。”
該片抄襲圣經(jīng)中“諾亞方舟”的故事原型,在故事創(chuàng)作上毫無新意而言。但在事件處理上卻頗有“當代意識”:大難將至,消息只透露給西方強國,中國只能被動地以“世界工廠”加工車間的模式為他們制做避難的潛艇;能上潛艇的要么是各國政府首腦,要么是各界精英,普通民眾只能做犧牲品。在精英們看來,世界當然是他們創(chuàng)造的,普通勞動者只是他們的附庸。可國際歌卻告訴我們: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能夠拯救世界的只有勞動者自已。試想,如果毛主席遇到《2012》那樣的大災會怎樣?
我想,他決不會像《2012》里描述的美國總統(tǒng)一樣軟弱地以犧牲自我來換取內(nèi)心的平和,我相信他老人家一定會首先把真像告訴全國以至全世界人民,動員全體人民砸鍋賣鐵造“方舟”(片中叫潛艦),全世界人民的財富和創(chuàng)造力,難道還比不上幾個“大款”的資金雄厚?其結果就是會有更多更好的“方舟”來應對未知的災難。在與災難的斗爭中,當然會有許多人犧牲,但在毛澤東思想的感召下,一定會出現(xiàn)無數(shù)雷鋒、王杰、董存瑞式的英雄人物,一定會出現(xiàn)許多可歌可泣的壯舉。如果人類能夠戰(zhàn)勝自然災害,那會有更多的人活下去創(chuàng)造一個新世界;如果不幸我們都死了,那么在生物進化史上,至少我們也是一個高尚的種群。如果連這點精神都沒有,人類和野獸又有什么區(qū)別?還不如死了算了!
未來中國的模式就應當是毛澤東思想主導的共和國,這個國家的本質的特征之一就是要引導全體人民都做“一個純粹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擺脫了不良習慣和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這不但是中國人民的目標,也應當是全人類的目標。
早起忽然特想吃煎餅果子,到小攤上買了一套,僅僅一個雞蛋、一根果子要了我兩塊五,嚇了我一跳,記得去年年初吃這一套只需1.2元,長了一倍都不止。聽賣煎餅果子的大姐講,這是看在老主顧的面子上沒好意思漲錢,別家早都漲價了,因為從這個月初開始,僅綠豆就漲了2塊多錢,蔥和雞蛋也比以前貴了,她搞不明白為啥都漲成這樣了卻沒人管。我在心里卻盤算著兩個字:“滯漲!”
記得當年上高中時,老師在講到這個非重點題目時,略帶歉意地對我們講:“我翻了好多書,就是搞不懂這個詞的含意,所有的解釋條目里都是以詞解詞,對不住大家了。”事隔多年,我終于弄懂這個詞的含義了------經(jīng)濟停滯和通貨膨脹并存,我們現(xiàn)在過的生活就是!
列寧講過,“粉碎資本主義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放到通貨膨脹的磨盤中碾壓”,其實事物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就會走向反面,這個世界只有壞透了才會好起來。讓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看開篇那首詩,有些人以為成熟就是老于世故,自已做了再幫別人干點就是偉人,可這樣的人同毛澤東相比卻是庸人一個!毛主席思索的是全人類的幸福和解放,“解放全人類”在他這里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個行動方向!他的幸福屬于千千萬萬人,從馬克思到毛澤東,先輩們走出一串閃光的足跡,我們呢?
2009-12-26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