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得起”,依然“葬不起”!
近日,民政部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科學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稱,中國將推行免費基本殯葬服務,實行政府埋單。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算了筆賬,死者家屬將能省去火化費、運尸費兩項費用,大約500元到1000元左右。據稱,今后老百姓“死不起”的現狀將得到改觀。
然而,火化費、運尸費、追悼廳費這些畢竟是小錢,買公墓下葬才是大錢。筆者所在的城市公墓的價格,近年來一般都在每平米1萬元以上,而所謂象樣一點的墓地則高達五六萬元之巨,并且隨著樓市價格的上漲,墓地的價格也在隨之上漲。說句不好聽的話,老百姓是活著買不起房,死了買不起墓。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放在骨灰寄存處或者找個地方深埋或者將骨灰撒向江河湖海或者樹葬什么的不也挺好嘛。可是,孝敬老人畢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今活著的老人大多希望死后有一塊墓地,而且,將去逝的老人安葬在墓地也是大多數兒女的心愿。目前看來這個風俗一時還改變不了。所以,一些家庭寧可東拆西借拉饑荒也要給老人買一塊墓地。尤其是抬出孔老夫子之后,人們也都講起“孝道”來了。如果悖了這個常理,活著的人難免背上罵名。說句實在話,給逝去的老人買公墓,即是滿足老人的心愿,也是給活人看的。而這“活人”就是尚未改變的風俗習慣。當然,如此所導致的后果就是肥了炒墓者。盡管有國務院下發的《殯葬管理條例》,有民政部下發的《公墓管理暫行辦法》,但是炒墓行為依然存在。而且,近來公墓的價格反而有上漲的趨勢。可惜沒有“墓市”,如果有“墓市”的話,也許也會產生泡沫之類的東西。
有人說,天價墓問題是市場經濟導致的后果,政府無法調控。對此,筆者不以為然,物價部門難道不是政府部門?物價部門難道不可以對公墓的價格進行審核?所謂“政府無法調控”的背后是有關部門不作為,是推卸責任。說到底,是漠視老百姓的疾苦。如今民生不是大事嗎?--“葬不起”何嘗不是民生的大事?!
看到網上有的網友建議政府建“經濟適用墓”和“廉租墓”,筆者以為可行。既然可以給活著的人建“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完全也可以給逝去的人建“經濟適用墓”和“廉租墓”。因為,兩者都是關系民生的大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