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該建法制社會還是禮制社會?
中國自古沒有法制傳統,只有禮制傳統。法制傳統是西方文化的產物,許多引號精英要移植法制傳統,也許是一相情愿的理想主義。他們用心是好的,但讓國人水土不服,這個移植結果是壞的,司法腐敗已經有目共睹,重慶打黑如果不先從司法界開始,也不會有今天這樣的成效,可見執法者都是改變法律條文的操作者,這樣的法律要還不如不要。為了進一步和網友進行探討,我將禮制社會與法制社會區別再做簡單對比,以便拋磚引玉:
其一,兩者對人性解讀角度不同。法制社會解讀人性,首先承認人有罪性,解決這個罪性一靠上帝、二靠法制強力規范,這就是西方基督教與羅馬法傳統緊密的結合。禮制社會,首先承認人性本善,這個善通過一定的禮儀制度是可以弘揚出來的,禮制解決不了的問題交給刑罰條文解決。
其二,對基本經濟制度適用對象不同。法制社會適用的是私有制社會,在私有競爭中存在不規范現象,這樣法制就用來規范競爭。禮制社會,是對家國同構的公有制適用。中國傳統經濟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看似土地私有,但從來都是官權或明或暗的主導分配權力。官權本身就是政治公權力,只是私欲將公權力濫用為私權力,那也是王朝沒落的通途。
其三,對信仰解讀方式不同。法制社會信仰,天賦人權,有外在的超越性,即天人相分是其立法基礎。而禮制社會信仰,遵從天人合一,沒有外在超越限定,只有人生境界感悟層次高下差異,天道就在人倫中灌注。
其四,具體立制理念基礎不同。我們傳統禮制社會是三綱五常,而西方近代法制社會是以自由、民主、平等、博愛。西方法制社會理念是改造傳統基督教后信仰新教的產物。我們近代才開始才改造三綱五常,以階級斗爭對應三綱,因為中國的階級成因實質是三綱下的產物,不單是經濟基礎的表現。毛澤東設定的理念就是為人民服務,這是改造五常。階級斗爭克服三綱殘存,以斗私批修踐行弘揚新禮。我們改造后的禮制原則并不在西方理念之下。
其五,工業化發展路徑不同。法制社會對內是法,是合法競爭,對外就是強權掠奪。禮制社會發展工業化,對內是節衣縮食,是計劃生產,對外是全力援助,他們的法只對本國實現相對的平等。我們的禮則在禮讓三分下,寧愿自己過得苦點,也讓兄弟友邦多收入些,是真正的博愛,不是法制下對外抽象的博愛。
其六,對個人要求不一樣。法治社會,倡導競爭,把個人發展放到第一位,滿足私心的膨脹,強調在流程中完成自己的工作。禮制社會,則要求集體主義指導下,倡導大家一起進步,共享幸福。在集體內強調大公無私,強調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其七,辦事憑借依據不一樣。法制社會辦事評法律條文,禮制社會辦事憑良心契約。
其八,真正的信仰主流不一樣。法制社會信仰主流其實是金錢,有錢可以改變一切。禮制社會,信仰主流是民心,決定成敗的是民心向背。
其九,對世界未來命運影響不同。法治社會變相鼓勵私欲膨脹,在工業化的背景下,注定將人類推向毀滅。而禮制社會,在工業化時代倡導公有制,尋求計劃生產,是可以保證人與自然和諧的,是可以保證這個星球適宜人類居住的。
我們要禮制社會還是法制社會呢?也許大家都心知肚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