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人人的一篇文章,疑點很多,望各位逐一辯證批判
以下為轉載內容:(括號內為筆者所寫)
politics是無情的,甚至是殘酷的。猴舌是機械的,甚至是麻木的,有時毫無公允和客觀可言。七十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知道同盟國二次大戰中國戰區最高司令是蔣中正?(知道)七十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知道在內戰中“惡貫滿盈”的“中美合作所”在抗戰中是盟軍重要的情報機關?(知道,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它到了革命的對立面)有幾個中國人知道被影視作品塑造成惡魔的張靈甫是抗戰名將,曾經在抗戰中丟了一條腿?(孤陋寡聞了,不知道)
七十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知道抗戰中唯一全殲日本師團的戰役——萬家嶺大捷(知道,很漂亮)。有幾個中國人知道殲敵13余萬人的三次長沙會戰(不會戰?蔣先生還玩不玩了)?
七十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知道被吹的神乎其神的平型關大捷是平型關戰役的一部分,而平型關戰役又是太原會戰的一部分,沒有國民黨第二戰區的配合,哪來的所謂“大捷”?(當然知道,原文作者用“”意為諷刺,我以為是著重強調)所謂大捷在日本人的記錄中,只是殲敵100而已(蔣先生之前贏過么)。
七十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知道抗戰中被日本人認為僅有的兩次中國軍隊的勇猛程度要超過自己的戰役之一的桂林保衛戰(另一次為昆侖關戰役日軍第5師團被中央軍第5軍擊敗)。(了解)
七十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知道隨棗會戰中士兵以血肉之軀與敵人坦克相搏斗,官兵竟攀登敵人的坦克之上,以手榴彈向車里投擲,作戰之勇敢與犧牲之壯烈,筆難盡述。(知道)
七十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知道抗戰期間戰線最長的會戰-武漢會戰。有幾個中國人知道在武漢曾經上演了一場規模僅次于英德倫敦空戰的武漢空戰,有幾個中國人知道宋美玲女士為鼓舞官兵士氣五次趕赴武漢前線差點被日本人炸死?(請問作者是否了解那飛機上的貓膩?)
七十年過去了,大家只知道毛太祖的論持久戰,卻不知道在他之前已有不少人提出過類似的理論,其中就包括蔣介石(31年)和蔣百里(36年),毛只是借鑒后加以改進(38年)。(我乃井底之蛙也,不知不知。。。)
七十年過去了,也許中國人從來就沒有認真的想過為什么作為中流砥柱的領袖在抗戰期間除了一篇論持久戰和幾次講話外幾乎沒有其他作為?他從來沒有上過一次抗戰前線,從來沒有直接或間接的指揮過一場對日作戰?彭德懷還以百團大戰而受到太祖的責難。(蔣先生經常親赴指揮部親自指揮,尤其內戰時,不過效果不佳啊)
七十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發出過這樣的疑問:55年授銜的將帥們多少個有抗戰的經歷。而KMT高級將領幾乎個個與日本干過。七十年過去了,在大陸的主流媒體和教科書上沒有把抗日戰爭的所有戰役完整的介紹過一次,甚至連起碼的大事記也沒有。七十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看過日本的投降書?難道就是因為上面寫著大日本皇軍向國民政府投降向蔣委員長投降之類的字眼?七十年過去了,有幾個中國人知道8月15日對這個百年來飽受屈辱的國家意味著什么?(知道,受降書作者看過?)
七十年過去了,也許我們自己對那場戰爭都已經遺忘的差不多了。在一次紀念抗戰六十周年的訪談節目中中央臺邀請到了幾位飛虎隊,那幾位老飛機員顯然有點“不識時務 ”,大談特談當時怎么與國民政府和國軍合作抗日的,說的是口若懸河,激情澎湃,絲毫不顧忌中國執政黨的臉面。也許是談的太多了,于是主持人插話,問他們當時有沒有聽說“延安”和“太祖”,那些傻了巴幾的美國老兵一個勁的搖頭,場面有些尷尬。這個節目在中央九套播出過,看過的朋友應該都清楚。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白嚴松在訪問連戰時的情景,當連戰談到抗日的時候緊張的氣氛再次出現,白巖松拼命將連主席的話頭打住,場面甚是好笑。想問一句:難道真相就真的那么可怕?真會威脅穩定?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恐怕我們過去的宣傳真的是有“問題”了。
七十年后的今天,大多中國人只知道平型關、百團大戰,盧溝橋、臺兒莊、再加上南京大屠殺,要知道這幾場的作戰都是中日戰爭中的次要作戰,甚至連會戰都談不上。假如我們自己都搞不懂抗日戰爭的歷史的主流與重心,日本人當然也就樂得敷衍混過了。假如中國只靠「麻雀戰爭」、「地道戰」、「地雷戰」來對抗日本的大軍,中國哪里會有出席開羅會議、發表波茨坦宣言、成為聯合國創始四強、以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地位與資格?(“南京大屠殺”,次要。。。)
究竟是什么使我們一次次把階級矛盾凌駕于民族矛盾之上。難道所謂的“意思形態”真的能把中國人的心理扭曲到如此地步?我們在對日本人叫囂的同時,對那場戰爭我們正在遺忘,而且是有“組織”的,有“選擇性”的集體遺忘。(誰遺忘了?)
七十年過去了,我們都應該捫心自問一下。
轉自: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429642084&owner=240095454&ref=sharenewsfeed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