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不久前,我國的一些官員和學者還多次講述迪拜的神奇,并把它做為城市發展和經營理念的樣板,頂禮膜拜。其實,這樣的經濟學案例在我國政、學、研領域已主導多年,精英們都認為這是當代最先進的發展模式,并奉為圭臬。結果,自從去年的華爾街金融危機以來,自由主義經濟理論如雪崩般,在世人面前倒塌,讓言必稱“西方”的國內政治、經濟精英們顏面盡失。
迪拜的神話在于它的神奇,神奇的特點在于氣勢宏大,魄力非凡;氣勢與魄力的底氣來自似乎無限的金錢。想想看,那幾千億美元打造出的人工建筑;那高聳入云的世界第一高建筑;那連片排列的豪華別墅群落,還有那可以從太空俯視到的美奐美侖的人工島,至于每一個建筑構件打造的如此精致、用料的如此講究和花費的奢靡,是我們無法想象的。行筆至此,不禁讓人聯想到雨果先生對圓明園的描述:“在地球上某個地方,曾經有一個世界奇跡,它的名字叫圓明園”。迪拜正在重復著東方又一個神話。
是神話總是要破滅的。建立在沙漠翰海中的樓臺瓊閣,若干年后,不過是新版一千零一夜的故事。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經濟造神模式,同樣在龍的故鄉繼續上演。
在我國,許多地區正在大搞城市化,可城市化的具體實質,卻是房地產業和城市快速擴張。各地城市紛紛提出規模宏大的方案,要將城市建成“國際化、市場化、人文化、生態化”等等什么幾化。一邊是農業用地快速減少,一邊是房價飛速上揚,城市標志性的建筑標新立異,動輒耗資幾十億。政府樓堂管所建設超豪華。因為拆遷矛盾,屢屢發生群體事件和官民沖突。例如報載西部某自稱橋頭堡的城市,正在建設的項目就有,城市地鐵三條線建設、大遺址公園建設、某某文化開發區建設、流域生態園區建設、西部港務區建設、區域經濟體建設,再加上二年前規劃的“四區兩基地”建設等等。如果按其年財政收入區區二百億元算,這些項目所需三千多億資金是要花上十多年功夫才能湊齊的,而這還是在政府零花費的前提下。當然,專家們是這樣算帳的。一是通過賣地來解決城市建設資金;二是通過城市擴張的提高城市品位拉高資產價格;三是銀行貸款和吸引流動資金讓城市建設資金流動起來,在動態中保持一種經濟活力。看看多么美妙的設計!站在規劃模型景觀面前,看著效果圖的宣傳材料,聽著隨城市美景3D動畫一同漂出的音樂,我們仿佛身處發達國家世界。問題是這些巨額資金真如上述三種模式如期而至么?沒有風險嗎?可我們又分明看到,在城市,一撥撥的蟻群們為昂貴的房子流血流汗,艱苦掙扎,卻始終難以成夢。失地的農民和拆遷戶為權益不停聚眾上訪。掙扎在溫飽線上的農民工們,為討要拖欠工資不斷上演跳樓秀,兩廂對比,我們的城市化更象是一個神話。
十年來,城市化運動從東到西,從沿海到內地,從城市到鄉下在神州方興未艾。據說是為了提高工業化水平和發展縣域經濟。因為,城市化是國家富足的象征,是強大的理由,是盛世的需要。時下網上興講被某某,全國公民也就被城市化了,不管你有錢無錢,有理由無理由,總之一切都由權貴者說了算。
城市化好不好?如果從生活富裕、環境優美、安居樂業三個方面做的好,那當然是好的。但若是把少數人的幸福建立在廣大人民的痛苦之上的城市化,那還不如沒有。正如一位網友所講:“我也許看不到神話破滅的那一天,但我看到這個神話正在走向墮落。它的制造者及其繼承者正在瘋狂,他們的狂妄孕育著神話破滅的力量,這個力量是他們的終結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