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讀報刊,上網,先是據新華網華盛頓11月24日電獲悉,美國商務部24日作出終裁,以中國油井管存在補貼為由宣稱將對相關產品實施10.36%至15.78%的反補貼關稅制裁。該案涉及金額約27億美元,是迄今為止美對華貿易制裁的最大一起案件。
然后在27日《環球時報》讀了一篇《美報告稱沃爾瑪催生中國“血汗工廠”》文章。
最后在《商界》12月號“聲音”專欄讀到樊綱先生的“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國制造業的機會在于全球關注的實業回歸”,接著在網上查到“樊綱大師”的言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結構不同于發達國家,中國要繼續發展金融服務業,更要大力發展制造業,尤其是低端制造業,而不是打擊制造業。
先說第一篇,是美國對我們——世界公認的“世界加工廠”稍微做了深加工的油井管進行制裁。為什么,因為他們只希望我們將鐵礦石粗加工成鐵錠鋼錠(就是樊綱說得低端制造業)出口,只希望我們把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工序完成即可。一旦造次肯定制裁。
第二篇,主要是美國人權組織譴責沃爾瑪,靠著自己的“渠道強勢”打壓中國供應商,逼迫中國成為他們的“血汗加工廠”。也就是說對中國“勞工”的血淚美國人都看不下去了。可是樊綱先生不僅不為之動容,卻大力提倡“要大力發展制造業,尤其是低端制造業”,真是心里犯堵。不知大師處于什么角度說出此話,我實在接受不了。
中國為什么要甘于做低端加工,是為了討好國際主子嗎?中國除了低端制造業真的就沒有出路了嗎?
我認為非也。
看看如此眾多的畢業就失業的大學生們,樊綱大師,您知道為什么嗎?我告訴你吧,就是因為制造業,特別是低端制造業太多,第三產業太滯后造成的。因為制造業需要的是低端廉價勞動力,大家總不能招名碩士去粘鞋底吧?
第三產業咱不說別的,就說一下世界流行的“創意產業”,我們完全可以大力發展。
阿爾文·托夫勒在《未來的沖擊》中寫道:資本時代已經過去,創意時代正在來臨。誰占領創意的制高點,誰就能控制全球。主宰21世紀商業命脈的將是創意。
創業產業之父——約翰·霍金斯在《創意經濟》中強調:創意經濟現在每天創造220億美元的產值,并以5%的速度遞增。比傳統服務業快兩倍。比制造業快四倍。
據說《泰坦尼克號》投資2億,收回18.35億,回報率高達798%。在“資源有限,創意無限”的理念指導下,韓國的音樂、演藝、動漫、游戲、出版等已經在世界占有了一席之地。
那我們為什么不能提出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呢?
樊綱大師說了“發展中國家不同于發達國家”,就算您說得有理,那我們是否也應該說:“我們要堅持制造產業的穩步發展,逐步淘汰低端制造業,大力發展設計、銷售、乃至金融、創意等第三產業”呢?另外,印度應該是發展中的國家吧,可人家為什么敢說“要大力發展IT產業”呢?您呼吁我們堅守制造業,特別是大力發展低端制造業,目的何在?用心何在呢?
其實,我們并非落后、愚昧到只有靠出賣苦力才能生存的地步。今年,我在哈洽會上看了“文化產業”展區,一些立體動漫作品,絕不亞于長春電影世紀城里引進的作品。那我們何不提倡成為“世界動漫”加工廠呢?我們為什么不呼吁社會,為那些“待業”的大學生,為第三產業“能人”創造更多施展才華的平臺呢?
我非常欣賞,也向往耐克的經營模式,他們只重點抓新產品開發、設計,產品營銷與物流管理,至于生產的事,完全拿到企業體外完成。
可我們呢,卻死死抓著“生產”這條環節不放,民族的好處有多少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