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冬,已然到來,中國當清醒應對
——中華網·孤獨的特戰勇士
——11月24日今天美國商務部作出終裁,以中國油井管存在補貼為由宣稱將對相關產品實施10.36%至15.78%的反補貼關稅制裁。該案涉及金額約27億美元,這是迄今為止美對華貿易制裁的最大一起案件。
——據《印度時報》報道,11月23日,總理辛格在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發表講話,提醒美國注意中國,指責中國近期在邊界和其他雙邊問題上采取“挑釁舉動”,有媒體稱,辛格的這番話是“近幾個月來印度政府在印中關系問題上最強硬的表態,以往一般都是印度部長級別的表現出強硬。
——同樣是今天,臺灣《中國時報》以頭版報道,美國在臺協會AIT主席薄瑞光在訪臺的時候說,奧巴馬政府允諾對臺軍售66架F16CD型先進的戰機,且美國實施《與臺灣關系法》的立場沒有改變。
……
猜猜接下來還有什么?我可以猜到:2010年還將有西方要求中國更加開放匯率制度和金融市場(美國還會附加要求不得大幅減持美元債券);與國際鐵礦石巨頭的艱難談判;美日韓加強遠東軍事同盟、更加咄咄逼人;中國南海、東海的資源新紛爭動向,等等。
其實,一點也不反常,不奇怪。過去沒有的紛爭,不一定今天就沒有;今天的平靜不代表今后也太平。該來的就會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兩千多年前的司馬遷在《史記》里就以這句經典名言道出了地球人類的共同本性和趨利本能。我們也早知,自然資源有限的地球,千萬年崇尚和運作的遵循始終是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很自然,今天的地球村的競爭在斑斕的萬象中更加激烈、尖銳,同時也更加隱密和富于智謀化,不論是企業之間、組織之間、民族之間、國家之間。大國本身就是發展經濟的資源消耗大戶、戰略角逐的威懾對象,當然也就常常位于爭端的中心、焦點、熱門區域。何況中國是人口第一、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社會制度也異于西方的特殊大國。
關鍵還是我們自己的態度、決心和準備。現在不是常用一句“核心價值觀”嗎,我認為不僅是個體的人要有之,國家也要有之。我認為:永遠記住“尊嚴來自于捍衛,和諧來自于抗爭”,這就是大國處事處世的核心價值觀。
太陽系太大,火星都難以觸摸,天文望遠鏡所探尋文明的光年疆土里就這么一個小小地球;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這么一個人類工業文明兩百年就已經消耗了人類古文明萬余年資源耗費總和的地球,它的進程和本質是什么,我們應該很清楚。
我認為:——對于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組織、不同的團隊構成的世界,運動是永恒,靜止是相對;抗爭是全局,合作是局部;競爭是常態,雙贏是偶然。如果,僅僅是把和諧、雙贏、共贏,作為外交辭令宣傳,倒是無妨的策略,但是,千萬不要自己犯暈,把自己也一鍋煮了、一勺燴了、一鍋端了。看看我們在實體經濟競爭、外貿交易、領土紛爭等務實領域的實質處事,似乎很有這么一個趨勢和憂慮,就是自己都相信了本來是外交宣傳的詞令詞藻,沉浸于“看世界大同多美好”的幻夢。
于是,我們真的堅持奉出熱情的笑臉,捧出滾燙的真心。
——看看對待侵占我國海洋領土與油氣資源最多的越南,不僅高層往來,熱邀其海軍訪問,又是締結讓對方甚為滿意的邊界協定。我不知道,在現實還存在利益侵害的情況下,怎能“一笑泯恩仇”?
——看看我們對待美國,幾乎是粉絲與偶像,持有美國本土股東、債主以外世界最多的美元債券、股票,經濟上更是把自己都融入美國,以至于誕生“中美國”新概念;以至于美國政客不耐煩地聲稱“中國增長不能老指望依賴美國的消費”,看看,我們以廉價勞動力成本如此虧本低價地支撐美國人民的消費,到頭來還要感恩于人家的給面子,還要經常面對美國動則就揮舞的貿易制裁大棒而懊惱。至于對待美國從未改變的對臺灣軍售老問題、支持東突勢力等反華分裂惡劣行徑,我們寧愿將它塵封,等待對方新一次地揭開傷疤。
——看看剛剛滿意而歸的奧巴馬訪華之行里,中國青年多么溫柔的完全撇開一切中美矛盾、紛爭的友好英語提問和期待,我們應該知道這是我們堅持善待美國、善待西方的教育成果體現。不過,能否也如此假設我們領導人回訪的氛圍呢。
——看看小國新加坡,盡管它的政要經常批評中國、告誡要警惕中國,但我們一如既往地友善和贊揚。
——看看我們一度對待澳大利亞、加拿大,還有歐洲的高度熱情,人家可不含糊:一是礦產資源貿易的鐵面鐵腕,能宰你是往死里加價玩你,還培訓間諜高手喝你的血;二是一面歡迎你的政-府采購大單,一面在什么袒護中國轉移或者攜巨資外逃的貪官污吏上,那是相當地盡心盡力,因為中國權貴富豪們的外攜資產,真的龐大到了可以拉動“外需”的驚人程度;三是時時不忘以人權之由,干涉我國對民族分裂份子、涉外間諜人員的懲處。
行了,不需要再多舉例,對內再看看我們自己如何強調天下大同、天下一家,包括我們自己的教育,我們把英語放置的地位,全民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的主課地位,高考、考研的主考地位,一門外國語言耗費了中國青年學子多少年華,重視程度遠遠超過了母語。也難怪許多大學生將出國看得高于一切,也難怪我們的大學被稱為西方大學的“生源預備隊”。西方還會是怎樣感謝我們如此主動地擔當起弘揚其文化和理念的傳播?百年才樹人,這些日積月累都是潛移默化地根植于中國青少年腦海了。
包括我們的外交工作者心態也需要反思。比如資深外交家、原國家外交學院院長的Mr.吳先生,無論是在本土接受央視的訪談,還是在境外接受媒體采訪,都是春風得意地一貫告誡國人不要讓洋人不滿意,不要讓人家沒好處,還有那句“以為中國外交硬就好,是多么膚淺”的深刻哲理。還在國內第一大報上撰寫了《中國有什么可以奉獻給世界!》的感動全球的曠世愛心大作。
我既不解,也很納悶,小到一單生意、貿易,大到一國崛起、發展和戰略制衡,都是為了利益,都是為了搶占資源,這是前提,因為這是由地球資源的有限性這個更大的前提超前決定的。哪來的動輒盡皆“雙贏、共贏”?結果,從官員的觀念和舉動還就這么行事了,看看各地方盲目強調對外招商引資的驚人讓利和短期行為吧。如果能搞一個調研,會很觸目驚心的。
言歸正傳,真正恪守和遵循了“尊嚴來自于捍衛,和諧來自于抗爭”的大國處事處世的核心價值觀,應對一切挑戰、挑釁,都會有成熟的心態,果決而剛毅。愛國的草根網民寄語人民政府的高層兩句話:
對內不盲信數字GDP,注重經濟的內涵內功;對外剛柔相濟,積極抗爭,少予多取。
既然不結盟,既然不再搞意識形態陣營,那么就真正地獨立自主吧!就一切按規則、按規矩來,聯合國的可以,江湖的國際慣例也行。前提是必須符合國家利益、符合民族利益!“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對我友,我與人善”,不卑不亢,這樣國家的主權、民族的尊嚴,反而很有清晰的底線,國家行事運作里經濟收支的賬簿、左中右的方向、敵友的區分都是清爽和有數的。
時間機器將很快送走2009年,地球村未來的日子肯定還是風雨陰晴常輪。多事之冬,已然到來。中國應當清醒成熟,沉著應對。這——決定了未來春天的生機和秋天的輝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