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老百姓在“掉入陷阱”之前都曾經很興奮!
“改革”這個詞毫無疑問是近三十年最為熱銷的,誰有說這個詞的機會,就意味著誰有權力,誰抵制這個詞,就意味著將不可避免地被邊緣化,有人說它是“教義”,有人說它是“圣旨”,有人說它是“萬金油”,有人也罵它是“魔鬼符”,不管是官還是民,沒有一個人能在近三十年與它脫得開干系。
“改革”制造了很多“神話”,也暗挖了無數“陷阱”,對一部分人來說,也許永遠都是神話,對另一部分人而言,時刻都可能掉入陷阱,如果是親身經歷過這三十年的人,仔細思考一下會發現:普通老百姓在每次掉入陷阱之前都曾經很興奮。
“分田到戶”了,農民可以不受生產隊長管了,想干什么干什么,想做多少做多少,當時的農民大多數都鼓掌了,誰也沒有認識到會在多少年后自己會過得比以前更累,沒有人會想到孩子讀書、醫院看病把好不容易得來的一點自由幸福全部埋葬了還是不夠填坑,以前還樂得個山清水秀,現在農村連個養活魚的水也扛不上了,江、河、湖、泊全成了廢品儲蓄所,癌癥籠罩著農村,污染侵蝕了土地,背井離鄉成為很多人迫不得已的痛苦,哪怕是老婆在農村跟人相好,自己還得在千里之外打工養崽,即使老婆坐臺陪客,男人也得強裝歡笑,農村自由嗎?自由。農民幸福嗎?不幸福。農村怎么辦?沒有人知道答案,要說有,大家也都不敢說真話。
“林權改革”好嗎?好,有很多人會發財,很多人會唱贊歌,從媒體天天看得到美好的林業未來,有很多沒在農村呆過的城里人現在都還在為此搖旗吶喊,他們因為“懂得市場經濟”,他們因為“懂得產權明晰”,他們都以為產權一明晰,有市場問題就解決了,林子就會變大,林子就會更綠,“林農”一定會發財,可是,當你深入到農村一看:天哪!林子全成林蔭大道了,樹全變成丫了,大道旁邊是有別墅,但它不是林農的,是“林官”的,很多的農村現在是“見山不見林”、“見綠不見樹”(衛星成像還是林子)。林農曾經高興過嗎?高興過,但是,他們高興不了多久,因為他們最后發現,所謂的“林權”并不是普遍都有的,“權”永遠都只是部分人才能得到的,等到他們發現自己落入陷阱后,已經沒有后悔藥可吃了。
“土地轉讓”好不好聽?好聽,很多農民都鼓掌,自己有權處置自己的田地多好啊,能過足賣地買地的癮,想用它來干啥就干啥多好啊,有人說政府有規定,耕地是不能亂改它用的,你們信嗎?我不信,大家去農村走走看就知道我說的是真是假,多少土地變成了鈔票,想流到哪兒就流到哪兒,那些擁有大片土地的“地主”動不動就有機會站在電視鏡頭面前炫耀取得了大豐收,贊揚政策給了他多少多少好處,然而,聰明的中國人仔細想想?有多少真正的農民都能擁有“大片土地”?中國有多少土地能滿足每個農民都是“大片土地”的擁有者?我從來不反對正面宣傳,也不反對國家適當搞些示范效應,但是,絕對要清醒,絕對要聽真話,沒地的農民遲早都是要受苦受累的,因為“流轉”圖得一時之快,圖不得百年之福。
城里人比農村人也聰明不了多少,別以為多讀了幾句書,我也舉幾個例子大家聽聽:
“打破鐵飯碗”的口號好聽嗎?多好聽呀!我記得1993年開黨員會的時候,個個講得群情激昂,大呼決策英明,都說只要打鐵飯碗,國家就有希望了,工作效率就會提高了,不管是工人還是干部大都是舉雙手贊成的,然而,打破了之后,很多人終于明白了,原來打破的是老百姓的飯碗,保的是有權人的飯碗,工人的飯碗是被砸了,可干部的飯碗很少被砸的,砸到最后,國有企業被砸到某些人家里去了,工人被所謂的“一刀切”給切了,時至今日,被砸的人又能怎么樣?清醒了又能怎么樣?不也是自己曾經鼓過掌的嗎?
“房改”好不好聽?很好聽,以前住的都是公家的房,反正不是自己的,沒有財產感,搞商品房多好啊,買回來了就是自己的,多令人向往啊!年輕的也好,年老的也好,都想得很啊,十多年前,讓多少人興奮啊!大家擁有自己的房產的時候,好象開始要真正做主人一樣幸福,然則,時至今天,有房的也好,沒房的也好,有多少人不為房子煩心啊!有多少人不為房子所累啊!有多少人一輩子不是為房子打拼啊!后面的事還不知道怎么辦呢!
“選票”好不好,很好,我很喜歡,很多人還在吵著要選票,然而,畫個“圈”的人都知道,自己畫的圈算數嗎?大家不是喜歡畫圈嗎?以前不畫的時候,當官的還走走群眾路線,現在好不容易能畫圈了,為什么官卻更牛了呢?因為,老百姓所畫的圈大多數都是廢圈,那些個官基本不是由自己畫出來的,而是既定的,他們打著“民選”的幌子,行使專制的權力,個別“副科級高官”可以把成千上萬的老百姓當猴子耍,你還拿他沒辦法,捧著選票高興得命的“畫家”們都只樂得個湊熱鬧的份,我現是沒什么興趣畫圈了,不知道大家的興趣如何。
不再羅嗦了,例子多了也沒用,我只是想讓大家看到,老百姓在一次次“改革”中所擔任的角色是怎么樣子的,只是想讓更多人在面對“改革”時要冷靜一點,不要首先就想到自己將是受益者,是“餅”還是“坑”尚難斷定呢,激動個啥,不如淡定一點,看到成績了再鼓掌也不晚,要改革,但不要那種排斥大多數人的改革,什么“醫改”,什么“教育改革”,大家先看著,別沖動!現在的時代是一個“動聽的時代”,不是一個“動人的時代”。
孫錫良(轉載須署名)20091119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