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官員的心思都用在哪?
蔡金安
近日筆者在網上驚現“養犬辦”這一稱謂,頗感震撼。因為筆者多年來見識過幾種這辦、那辦的,如饅頭辦、西瓜辦等,但對這些“辦”都沒好印象,可以說它們都是給老百姓帶來困擾增加額外負擔的“麻煩辦”。這次的“養犬辦”,會跳出這個范圍,成為給老百姓帶來好處的“有益辦”嗎?為此,筆者特地作了了解。
經查,這“養犬辦”,和“饅頭辦”、“西瓜辦”如出一轍,都是由鄭州市政府牽頭成立的。
據《大河報》記者11月4日《“養犬辦”被指只管收錢不管事》報道:
從2007年10月1日開始,鄭州市實施新的城市養犬管理條例,規定市區居民養狗必須繳納600元錢辦證,以后每年還須繳納200元。鄭州市專門成立了“養犬辦”。
雖然養犬辦為督促居民掏錢辦證的行動不遺余力,但鄭州被狗咬傷的人數卻逐年增加。面對少人管理的滿街狗患,市民質疑:難道管狗就是辦證、辦證就是收費?更有市民不客氣地指責“養犬辦”只管收費不管事。
與民眾不滿相對應的是,今年10月28日,記者從防疫部門了解到,連續5年來被狗咬傷的人數逐年遞增,傷人、擾民等狗患并未因“養犬辦”的設立而減少。2006年鄭州市疾病控制中心門診部注射疫苗份數為3813人份,2007年達到了4495人份,2008年則達到了4516人份。2006年,鄭州市約有6人死于狂犬病,2007年有8人死于狂犬病,從2009年的1月至今的10個月中,已有13人死于狂犬病!
根據鄭州市養犬辦所做《犬只管理統計表》中顯示的辦證與年審數據,截至今年9月16日,按每辦一個證收取600元、年檢收取200元計,鄭州市此項收入共計1200多萬元。
一名參與犬只疫苗和植入芯片的動物醫院負責人告訴記者,一支進口狂犬疫苗價格大約30元,芯片價格約為10元,連同針管在內的注射費用其總價值也不過50元,即使加上狗鏈、保險,鄭州市養犬辦每辦一個證至少盈利530元,年檢一只狗至少盈利150元。
鄭州市養犬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按照鄭州市城市養犬條例的規定,養犬管理費必須用于犬只的管理而不應挪作他用,而事實上,養犬辦不僅利用養犬管理費發福利、購置汽車等資產,而且幾乎每年都要組織大量人員以考察的名義外出旅游。“前一段時間,諸多領導以去西寧、銀川、蘭州等地考察的名義,前往敦煌等地旅游,花費數十萬元!”
巨額養犬管理費到底哪里去了?記者就此采訪鄭州市市政局副局長、鄭州市養犬辦有關負責人王平,希望公布相關賬目,但遭到了王平的拒絕。“是誰給你們說的?如果你想知道錢怎么花了,就直接去問財政局好了!”
隨后,記者通過鄭州市財政局辦公室聯系上了該局預算外資金管理局城建處處長王冠旗。“你是不是黨員?”王冠旗質問記者,記者驚愕,“如果你要采訪這筆費用的開支,就必須通過我們局黨委和新聞發言人的批準!辦公室讓你直接采訪我是違反規定的!”
以上報道一經推出,“你是不是黨員”這句簡單的問話,立即在網上傳瘋了,像鄭州市規劃局副局長逯軍那句“替黨說話還是替老百姓說話”一樣,成了新的網絡流行語。
該報道也引起了鄭州市市長趙建才的高度重視,他對此事作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必須公開賬目,認真對待民眾批評。
11月5日下午和6日下午,鄭州市養犬辦副主任王平兩次來到報社,承認養犬辦存在重辦證、輕管理的問題,但原因是“體制不順、沒有統一格式的文書”。
6日下午,鄭州市財政局公布養犬辦共上繳養犬管理服務費1338.15萬元,2007年以來財政局共撥付養犬辦資金731.09萬元。對于這些錢的具體項目列支和疫苗、芯片等具體價格,養犬辦雖然答應公開,至一直未向記者提供相關數據和票證。
大家看過以上內容后,相信已經得出結論:鄭州“養犬辦”確實是個只顧收錢斂財不辦正事的機構。和以前的“饅頭辦”、“西瓜辦”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不竟要問:這些只顧收錢斂財不辦正事的機構怎么每隔一段時間就冒出來一個?
遙想1998年,鄭州市政府成立了6個饅頭管理辦公室(市政府1個,各區政府5個),對饅頭加工經營一律采取許可審批制度。據悉,每個許可證,在市“饅頭辦”辦的,要交納1100元的辦證費;在區“饅頭辦”辦的,要交1600元,其中500元要返給市“饅頭辦”。并且還規定:不辦許可證擅自加工經營的單位和個人,可罰款3000元至2萬元;辦了證的經營戶每月必須在“饅頭辦”指定的面粉經營部門購買600袋面粉,饅頭廠每袋面粉給饅頭辦提成5角,面粉廠要再給饅頭辦5角。一個月下來,“饅頭辦”光這就能掙600元。(據《經濟半小時》記者陳大會 馬天立 華澤2001年4月1日《獨家專訪鄭州饅頭辦主任邢新甫》。)市區兩級“饅頭辦”為爭奪辦證權、處罰權,拒不承認對方所發生產許可證,你給誰發證,我就對誰罰款。2001年年初市“饅頭辦”決定,從區里收回辦理饅頭生產許可證的權利,區“饅頭辦”立刻反擊:查處從市“饅頭辦”辦理了生產許可證的名牌企業鄭榮饅頭。
2001年3月14日下午,市“饅頭辦”在金水區白廟市場內查獲了一家沒有在市“饅頭辦”辦證的“黑饅頭”廠,準備處罰,饅頭廠忙打電話到區“饅頭辦”求援,區“饅頭辦”趕到,堅持要由他們罰款。兩級“饅頭辦”當街對罵,引起圍觀群眾恥笑。最后,兩級“饅頭辦”在現場僵持幾個小時,直到最后發生“肢體直接接觸”并各有人員受傷掛彩。
不久,鄭州“饅頭辦”在媒體的強烈批評和公眾的奮力抵制下偃旗息鼓了。沒想到的是,沉寂幾年后,好像對成立機構上癮似的,鄭州“西瓜辦”又閃亮登場。
2006年7月,鄭州市成立“西瓜辦”,全市設560個賣瓜點,由不同政府部門抽調人員分片包干,統一核定和組織瓜源,并進行合理分配銷售。瓜農則不準擅自運瓜進城銷售,否則就是影響市容環境,就會遭處罰。
據悉,凡進入鄭州市擺賣西瓜,必須持有鄭州西瓜辦及鄭州市行政執法局、鄭州交警大隊蓋過公章的通行證方能進城。顯然,這個“西瓜辦”是“一夫當關辦”,沒有他們開出的所謂“通行證”,會遭遇城中交警的驅趕或處罰,瓜農只能望瓜興嘆。因此,當“西瓜辦”一露臉,媒體就尖銳指出,“鄭州某些權力部門掌握了在他們管理區域運送西瓜的壟斷”,瓜農需要為“西瓜辦”的壟斷權額外支出一筆費用,鄭州市民在吃西瓜的時候,也需要為他們的壟斷權買單。但“西瓜辦”在某些官員的一意孤行下仍緊鑼密鼓地運行,老百姓怨聲載道。
鄭州市過去成立的“饅頭辦”在老百姓的一片罵聲中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它的“靈魂”卻能借尸還魂進入“西瓜辦”,說明某些官員的腦海深處根本沒有從“饅頭辦”的撤消中吸取教訓。一旦機會到來,他們立即故伎重演,靠權力成立“西瓜辦”繼續獲取非法利益。
只要某些官員的權力不受制約,他們為了自己的腰包鼓起來,在利益驅動下,關了饅頭辦還能成立西瓜辦,還會成立南瓜辦、絲瓜辦、黃瓜辦……,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這不,2007年10月,“養犬辦”又亮麗登場,只是,除了肥了某些官員的腰包,害苦了老百姓,落下“只管收錢不管事”的指責,招來全國人民更多的罵聲,還有什么呢?某些官員的心思完全沒用在為民辦事上,而都用在為小團體和個人撈錢上。與其懷揣私欲挖空心思成立“這辦”“那辦”,不如大公無私為人民認認真真辦點實事。老百姓可是在睜大眼睛看著哪!
2009.11.15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