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毛澤東時代的窮、餓、苦(原創(chuàng)首發(fā))
[ 太陽能熱水器 ] 于2009-11-09 18:50:40 上帖 [ 發(fā)短信 ] [ 表狀 ]
人民網強國社區(qū)(http://bbs.people.com.cn)
沒想到自然向前竟有如許的預知預感能力。
理由呢?
為表達個人對某種勢力一再發(fā)起的“你愿意回到毛澤東時代生活嗎?”的逼問,筆者草就了一篇應答短文:《答復“你愿意回到毛澤東時代生活嗎?”舉起雙手,愿意(原創(chuàng)首發(fā))》 [ 太陽能熱水器 ] 于2009-11-07 14:27:27 上帖。出乎意料的是,它竟然會有這么多的網友閱讀和跟帖,僅僅到9日的8:49就有12063人閱讀,21人投票肯定,有312條跟帖。這么高的認知率是我根本沒有想到的,認知中有這么高的同一律也是我沒有想到的。能進入論壇上的熱帖和熱評雙排行榜更是沒想到的。
由于鄙人的這則短文刺痛了某種勢力的神經,(附言:我不太喜歡左派右派極左極右的字眼,以后逼不得已使用時也將以ZP代表左派,YP代表右派,JZ代表極左,JY代表極右)迎來了JY先鋒人物自然向前的狙擊。特意發(fā)表了《你們是寧愿過改革開放前的日子,還是過將來共產主義社會的日子?(原創(chuàng)首發(fā)) 》[ 自然向前 ] 于2009-11-07 18:47:37 上帖。該人在文中指名道姓說“太陽能熱水器網友知道有幾位紅薯老夫老嫗想重過改革開放前的日子,所以,就想了一個《答復“你愿意回到毛澤東時代生活嗎?”舉起雙手,愿意(原創(chuàng)首發(fā)) 》帖子,吊人家的胃口——讓人家舉一個手表示“愿意”還嫌不夠,還要人家像投降一樣地舉起雙手。這分明是忽悠紅薯老夫老嫗嘛!“ 筆者的一則短文竟能刺激得讓鴕鳥抬頭,能讓糞池里的石頭冒煙,深感榮幸之極。
特別出乎意料的是,自然向前還有著很強的預感知能力。自然向前的大作是11月7日18:47上貼的,彼時距離拙稿貼出尚不及4個半小時,當時至【“毛時代,是全黨全軍全民“治國”時代,是舉國上下、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時代,是腦體勞動者當家做主時代。當然,也是“地富反壞右”最苦時代。“ [ 赤道人觀日001 ] 于2009-11-018:46:34 上帖 】
跟帖還只有65貼,讀者只有2000人左右。而自然向前顯然已經預見到后來這種筆者自身也根本想不到的發(fā)展,并快速地進行了狙擊。須知從想到狙擊到尋找方位、選擇武器, 到彈丸射出中間還是要有相當時間的,故而,筆者對自然向前一眾對待毛澤東思想回歸的危機意識和枕戈達旦的快捷反擊實在是感佩不已。
下面說說最為JY們所津津樂道的毛澤東時代的“窮”“餓”與“苦”。再驗證一番自然向前的預感預知能力是真的還是假的。
毛澤東時代窮不窮?窮。因為與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相比,財政收入只及若干分之一,政府可用的資金雖然是周總理那樣的好管家也常常難以調治。國防要鞏固,工業(yè)要發(fā)展,農業(yè)要提速,供應要保障,民生要保全,方方面面都要錢,全要兼顧。然而,白手起家,不僅建成了完整的工業(yè)體系,還做到了既無外債又無內債,沒給后任和后人留下一丁點債務拖累。雖然地方國營,大小集體的企業(yè)已經變賣殆盡,可是時至今日我們的國企為國家財政提供的利稅即所作的貢獻 占的比重仍然是最大的。而且即使不考慮人口多耕地少的困難,僅僅以同等的起步狀態(tài)到與毛澤東時代結束相似的成果各國所花費的時間衡量比較,毛澤東時代的發(fā)展速度都比美國、前蘇聯、英國、法國等快得多。
毛澤東時代窮,還要看到看到它起步時的富庶程度。蔣介石退守臺灣,掠去了國庫里的黃金3765358兩,銀元3520萬元,外匯美金8000萬元,純銀3300噸,【當時的臺灣總人口只有739萬人,相當于每人平均有黃金半兩多,純銀0.44公斤,銀元4元多,美金10元多】,而4億7000萬大陸同袍呢?國庫空空如也,什么也沒有。今天的富裕一族都知道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特別是兩手空空而且舉借無門的艱難,更有臨危逼債(1959—1962,前蘇聯即是這樣)的艱難。當年的所有成就都是上自毛澤東主席,下至工農兵學商各界大眾,克勤克儉,同甘共苦,忘我奮斗,甘于吃苦,甘于犧牲建設起來的。
毛澤東時代的人們的確吃的不如30多年后的今日富足。他們吃的主食多是粗糧,大米白面很少;還有三年自然災害時的瓜菜代。人挨餓時是很不舒服的。其狀況大致跟今時肥胖一族的力行減肥差不多,只是現時是逼迫自己不吃飽,而那時是形勢所逼吃不飽罷了。現在減肥有減死的嗎?據說有。那時的挨餓自然也會有餓死的。那么,會有多少人因挨餓而致死呢?我們不妨作這樣分析:今人每天吃多少主食?我們兩口子老了,吃的基本是素食,50斤大米至少吃一個月。那時的城鎮(zhèn)人口是有定量供應的,成人每月最少的也有二十五六斤,是不至于餓死的。農村里呢?請允許我打一個不確切的比方:且把我個人比作是豬。那時我上中學,但我家中是年年都養(yǎng)一兩頭豬的。豬吃的什么?主食:剪刀古(蒲公英)苦麻菜(北方叫苦麻子、苦菜)刺艾(小薊)山芋藤等等;精料:一點點麩皮。豬死了沒有,沒有;每年還能長到120斤左右。即使我那時吃的就是和豬一樣的東西,會不會餓死呢?何況那時豬吃的是山芋藤,而人呢?是山芋藤浸泡出的淀粉。
所以那時死人多的原因并非因饑餓而死,而是因為饑餓導致營養(yǎng)不良,營養(yǎng)不良導致抵抗力降低,抵抗力降低致使其它并發(fā)癥出現,特別是老年人,更容易因之而死去。
感受當年苦的人其實是苦于當年的累。導致當年死去的人數較往年為多的還因為活計太累,是吃不飽而又活計累的共力。現在的年輕人(80后,90后,姑且不論,即使70后也)缺少這方面的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但可以從大運動量的運動員與普通人之間對食量的需求不可能一樣獲取間接經驗。僅我所知,我縣原先那一片片茅草地,那一片片如白癜風病人一樣雨后便泛起白色鹽堿的不毛之地是那個時期治理成為良田的,冬季是每年都要上河工挑河治水的,那時人們荷著重擔從河底一步步拾著泥階而上,往往挑一擔是來回要爬坡要趟地一二百米,一天如果挑100擔就要重擔在肩走上三四十里的。全國呢,大慶油田是那時建成的;南京長江大橋是那時開始建造的,紅旗渠是那時開工興建的;成昆鐵路是那時修建的,兩彈一星的研造也是從那時開始的------那時人們的火熱情懷、忘我精神和戰(zhàn)天斗地的意志是今天的人們無法想象的。他們?yōu)榱耸裁矗烤褪菫榱俗鎳膹姶螅瑸榱嗣魈欤ㄒ簿褪俏覀兊默F在、今天)的美好,為了現代化,為了后代,為了百年大計。鐵人王進喜英年早逝了,他不是餓死的,是因累致病而死的,那時的許許多多有名有姓無名無姓的英烈們和雖然不是英烈卻與英烈一樣崇高偉大的人們就是這樣義無反顧、以命相搏,為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我們的事業(yè)而累死的。所以,只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們唱起當年的如《我們走在大路上》《我為祖國獻石油》那樣的紅歌時才會感受到、激發(fā)出當年那種一往無前、知難而進、勇于創(chuàng)樹、熱忱奉獻的豪邁士氣!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