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來說,現在中國完全可以實現免費上學、醫療
千里夜行人
現在中國的生產力,要是建造出足夠的校舍,制造出足夠的課桌,印刷出來足夠的教材是完全可以的,所以免費提供給學生用是完全可以的。要是建造出足夠的醫院,制造出足夠的病床、器械、藥品,也是可以的,所以免費醫療也是可以實現的。藥品,除了人參、鹿茸等珍惜藥品及進口藥品不免費提供外,其它工業化生產的普通藥品,都可以免費提供。所以,這兩方面現在都可以實現。
不光這兩方面,免費養老也是可以的。現在的糧食,完全可以夠孤寡老人吃的;現在的衣服,也可以夠孤寡老人穿的;現在的生產能力,也可以建造許多養老院。孤寡老人,不需要多么好的東西,不需要星級住所,不需要海參鮑魚,不需要絲羅綢緞,只要溫飽就可以了。
可是,這些都還在幻想當中。為什么呢?就是制度造成的。私有制和市場經濟制度里,商人圖的是利潤,是不愿意免費提供給老百姓的。如果讓國家來買,免費提供,可是國家得有足夠的稅收才行。就是國家有足夠的稅收,也不一定就愿意出這個錢,國家也圖利潤。例如,國家要建一條公路,得考慮什么時候能收上來本錢,能賺多少。而免費教育、醫療、養老,都是沒有利潤的,花一個就少一個,所以國家是不愿意搞的。所以據說現在儲備都好幾十萬億了,掰半個子給貧困老百姓花都會心疼得要命。
而公有制就不一樣。公有制不圖利潤,只要生產力達到足夠的水平了,就可以對一些不易浪費的必需消費品實行按需分配。象住房、教育、養老、醫療、主食、交通、通訊這些,都是必需的且不易浪費的,和水電不一樣,所以都可以對它們進行按需分配。公有制生產的目的本來就是為了滿足人民的需要,不是為了賺錢。
所以,光發展生產力是不行的,還要注意制度,不能片面地強調發展生產力,不改變生產關系。生產力是管生產的,制度是管分配的,光片面發展生產力,就是生產力發展到天上,窮苦老百姓也得不到好處,最多只能得到一點殘湯剩水。而且制度對生產力的發展有影響,不合理的制度會嚴重制約生產力的發展,在不合理的制度下,就是想發展生產力,也發展得很慢。因此對制度進行革命是必要的。在新舊制度的斗爭階段,發展制度比發展生產力還要重要,這一階段,新舊制度的矛盾應該是社會的主要矛盾。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