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有財富誕生以來,特別是自資本降生人間以后,人類社會的歷史反復印證著一個原理:物質財富與人類道德存在天然相克的關系——財富越富足,道德越墮落。只有通過必要的健全的社會制度力的約束,才能促使物質財富與人類道德相容相生。
在以市場經濟為主體的社會條件下——遑論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或其它性質的市場經濟,人們——遑論個體、集體或各類群體,對包括生產、生活、交換、積累等形形色色需要在內的物質財富的渴求和追逐——遑論通過合情、合理、合法或非情、非理、非法的手段,一定要導致人類道德的墮落——遑論基本人倫道德、職業道德或社會公共道德。
由此及彼,由近及遠,推而廣之:古今中外乃至將來,一切推崇和維護生產資料、生活資料和其它物質資料私有制的社會,或者說以私有制為基本制度的社會,遑論統治者如何采取德治、法治或其它治理手段,遑論被統治者如何呼喚教育、監督和懲罰手段,都不可能遏制物質財富對人類道德的異化作用,或者說無法消除物質財富不間斷地刺激、無限制地放大人性惡的一面。
反之,當且僅當在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本制度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或其它相類似或更高形式的社會條件下,與之相應的德治、法治或其它治理手段,才能把物質財富帶來人性惡的一面限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同時把物質財富帶來人性善的一面無限放大,基本消除物質財富對人類道德的異化作用,保障人人過上人之為人的健康生活。
倘若大家基本贊同關于物質財富與人類道德關系的結論,那么對于當今中國社會的黑惡勢力以及其它丑惡事物,對于其必然的發生、發展乃至消亡規律,大家自然會有一個更為本原的理性認識。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