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六十年、三十年與毛澤東
蕭甫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九十年,一部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史,從一個只有52個黨員的小黨派用短短27年的時間趕走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有幾百萬精銳的國民黨反動派,成為中國的執政黨,為什么中國共產黨能夠領導革命取得勝利?因為他得到了大多數的擁護;為什么他得到大多數的擁護?因為他代表了大多數人的利益;為什么他代表大多數人的利益?因為他有正確的指導方針;為什么會有正確的指導方針?答案只有一個:因為有了毛澤東。在中國不論是革命還是建設,只要是離開了毛澤東的路線,注定要失敗,注定要遭到大多數人的唾棄,盡管現在有些人聽了不樂意,不信——走著瞧。
張宏良說過,共產黨將近九十年的歷史都應該是毛澤東。第一個三十年,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站了起來;第二個三十年,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強大起來了;第三個三十年,毛澤東雖然逝世了,但是他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教育了人們,使人民成熟起來了。只要不是“改革精英”,不是反共的專業戶,只要是有良心,沒有任何偏見,實事求是的人都會贊同這句話。這也是“毛澤東熱”至今熱度不減,大有燎原之勢的原因。共產黨不是蔣介石那樣只為大大小小的“四大家族”謀私利的國民黨,也不是赫魯曉夫那樣號稱“代表全民利益”的“全民黨”,而是堅持為人民服務,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堅持無產階級專政的無產階級政黨,否則,那就是掛著“共產黨”招牌到處招搖撞騙的冒牌“共產黨”、一個修正主義的黨。蘇共為什么垮臺?很簡單——放棄了馬列主義的指導、放棄的公有制、放棄了共產主義的目標,所以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古語說:根基不牢,地動山搖,修正主義才是搞垮蘇共的根本原因。中國的“改革精英”在這個問題上遮遮掩掩,玩弄掩耳盜鈴的鬼把戲,不敢提及“修正主義”這四個字,但始終沒有能夠跳出毛澤東的手掌心:
“象赫魯曉夫那樣的花崗石腦筋,頑固地堅持修正主義道路,決心反共、反人民、反革命的,只不過是一小撮人,只不過是極少數。有些人在一個時期之內,可能認識不清楚,也可能被蒙蔽,也可能犯些錯誤,但是,只要他們要革命,在他們知道事實的真相,認識了修正主義的真面目以后,在革命實踐的過程中,最后總是會同修正主義決裂,站到馬克思列寧主義方面來的。占全世界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群眾和革命干部,是一定能夠團結起來的。”
結論:中國共產黨只有堅持社會主義才能挽救中國,只有堅持社會主義才能強大中國,而堅持修正主義只能搞垮中國。
六十年,一部中國人民共和國的發展史,既然是發展,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曲折和反復。至于哪些是曲折、哪些是反復,只能靠中國人民的正確實踐來檢驗,而不是由少數“改革精英”和一本“歷史決議”說了算。六十年前舊中國的境況:
——百年積貧積弱,中國人被西方污蔑為“東亞病夫”的中國;
——買盒洋火要扛上一麻袋“金圓券”的中國;
——吸毒、妓女、盜竊、賭博、土匪盛行的中國;
——造罐頭盒的馬口鐵也要從國外進口的中國;
——文盲占人口95%的中國;
——人均壽命只有35歲的中國;
——處在美蘇冷戰夾縫中,隨時有被分裂的中國……
經過六十年的發展,這些現象和新中國挨不上邊兒了(在毛澤東時代,上面所列出的丑惡現象全部被消滅,只是到了鄧小平的改革開放以后又沉滓泛起,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原因就是中國強大了,為什么中國強大了?因為毛澤東時代中國人民堅持毛澤東思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后來這些污泥濁水沉滓泛起也是因為放棄毛澤東思想的結果。
“改革精英”說前三十年(1949—1976)是“動亂”、“極左”、“內亂”、“經濟到了瀕臨崩潰的邊緣”、“晚年錯誤”……,后三十年(1976——至今)是“和諧”、“盛世”、“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如果他不是無知,就是別有用心,就是造謠污蔑,就是睜著眼睛說瞎話,現在“精英”們不是叫嚷要“依法治國”么?就憑這些對毛澤東時代共產黨的污蔑,完全可以對之提起訴訟!
政治方面:廣大群眾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工人階級領導一切,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罷工自由寫進憲法(1982年修改憲法時被統統取消),中國有史以來真真正正實現了“以民治官”,大規模的群眾運動鏟除了官僚主義孳生的土壤,在毛澤東時代,當“官”就是為人民服務,就是要“俯首甘為孺子?!?,“一封信,四分錢,惡心你半年”就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
經濟方面:短短的27年時間中國從“一窮二白”的局面一躍成為1976年的世界上第三大軍事和科技強國,世界上六大工業國和六大經濟實體之一,基本上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農業機械化,以及大量農田水利設施的修建和品種的改良為將來的農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在文化大革命的時期,中國新興的電子工業、核工業、航天工業有了非常大的發展。連鄧小平都承認70年代解決了中國上千年的問題——溫飽。說那時“經濟瀕臨崩潰”、“溫飽沒有保障”的“精英”們不是明目張膽的造謠,信口開河,又是什么呢?
民生方面:勞動者住房、醫療、上學都是統統免費,極大的改善了群眾的生活。人均壽命從1949年的35歲提高到1976的68歲。特別是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為全世界所稱道?,F在被壓在“新三座大山”下的人有什么理由和資格去嘲笑以前呢?當然“精英”們不必為這些發愁,所以才有了茅于軾的“廉租房應該是沒有廁所的,只有公共廁所,這樣的房子有錢人才不喜歡?!?、“大學漲學費”之類極端反動的謬論。
結論:今年國慶游行隊伍中抬出了”毛澤東思想萬歲“的標語,不光要看怎樣高喊“毛澤東思想萬歲”,更重要的是怎樣真正的讓毛澤東思想萬歲。
三十年,既是一部中國人民在毛澤東旗幟下艱苦奮斗的強大史,也是一部“改革開放”的漸變史。前段時間看電視,上面說不能用前三十年否定后三十年,也不能用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但是“精英”們一天到晚的吵吵:“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這不是明擺著要把六十年人為的分裂開來嗎?言外之意不就是前三十年不行,直到“總設計師”搞了改革開放中國才真正發展了,光耍嘴皮子不行,還是要看事實:
——早在1997年,公有制工業企業產值在我國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已經下降到1/3左右,失去了主體地位。(《相對控股和資本控制力——不能用資本控制力取代公有制為主體》,見《高校理論戰線》2000年第4期,第19頁);
——2005年,內資民營經濟在GDP中的比重為49.7%,外商和港澳臺投資經濟比重約為15%—16%,兩者之和約為65%。(《中華工商時報》,2006年3月4日)。據原國家統計局局長李成瑞同志計算,“2006年公私經濟 GDP的比重為37%,63%”,“全國工商聯一位負責人在2006年3月預測:到十一五結束時民營經濟的比重將由65%上升到70%以上”( 李成瑞:《大變化》,中國展望出版社,2007,第16頁,19頁);
——“2005年的私營企業主群體與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前的私營企業主群體相比,戶主數相當于那時16萬人的26。8倍,雇工數相當那時250萬人的18。8倍,資本額相當那時24億元的639倍(扣除價格變動因素)。”(李成瑞著:《大變化》,第3頁,中國展望出版社,2007年8月);
——據全國工商聯調查資料,到2004年,黨員變老板,老板變黨員者合計占企業主總數的33.9%;
——截止到2002年全國公有制企業下崗工人數近5000萬;
——我國2004年的基尼系數已達0.469,位列世界前茅;
——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在中國已開放的產業中,每個產業排名前5位的企業幾乎都由外資控制: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據國家工商總局調查,電腦操作系統、軟包裝產品、感光材料、子午線輪胎、手機等行業,外資均占有絕對壟斷地位。而在輕工、化工、醫藥、機械、電子等行業,外資公司的產品已占據1/3以上的市場份額
……
……
(以上數據轉摘自中國人民大學張帆教授的《簡評三十年經濟改革》)
結論:“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