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城市對誰有利?
改革開放以來城市的擴大和改建是一天一個樣。城市的規模不斷地擴大,城市的人口不斷的增加。這種狀況不僅改變著中國的社會,使中國社會不斷地朝著資本主義的方向發展;也改變著中國的自然界,使中國的自然界朝著適合于資本主義生產的方向發展。
城市主要分為工業城市和商業城市。工業城市以工業為中心建設和發展,商業城市以商業為中心建設和發展。在改革開放中,一般說來,首都和省會、地區、縣級城市絕大部分是以商業為中心,以政權為中心,所以是商業城市。其他城市,是以工業為中心,屬于工業城市。
工業城市的發展,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所闡述的那樣,大工業“只有它的資本主義的應用才使它主要地集中于城市,并把工廠鄉村轉變為工廠城市。但是這樣一來,它就破壞了它自己的活動的條件。….工廠城市把一切水都變成臭氣沖天的污水。”由此可見,工業城市的發展,是對資產階級有利,而對無產階級不利。每一個生活在工業城市的人們都可以證明這一點。
改革開放的城市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商業城市的發展。這種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圍繞權力中心發展。各商業城市都是各級政府的所在地,隨著政府權力的擴大,城市建設自然要擴大。
第二,圍繞商業中心發展。各商業城市都是集中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流通管理的集散地,自然就要建設商業管理機構、商品儲藏基地、商品交換基地。
第三,圍繞著人口增加發展。各商業城市為政府工作人員,為商業活動人員服務的人口的增加,吃喝穿住的建設自然就要發展起來,交通通訊事業也要發展起來。所有城市建設都是以人口的增加作為基本條件。
第四,房地產業的發展。各商業城市不僅集中了賺錢的各種條件(資本的各種要素,例如,賺錢的階級,和打工掙錢的階級即無產階級),而且,集中了為這兩大階級服務的一切人員。在這種情況下,房地產業自然就發展起來。由于城市地皮狹小,地皮的價格自然就隨著人口的增加水漲船高。特別是房地產業由私人經營以后,這個價格更是無法控制。
第五,金融業的發展。在商業城市中,一切都要通過金錢交易。隨著商業的不斷發展,金融業自然就飛速發展。這不僅體現在金融業部門不斷增加,金融業從業人員也不斷增加。
等等等等。
所有這些商業城市的發展特點告訴人們,社會似乎變成了金錢的社會,以金錢為中心發展中國經濟。我們知道,一個社會一個國家,靠什么積累財富呢?靠的應該是農業產品,工業產品數量的增加,準確地說靠的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增加。可是改革開放靠的是金錢的數量的增加,金錢不過是物質財富的代表。因此,增加金錢的數量結果必然是商品價格的上漲,必然是通貨膨脹。這種價格的上漲,對資產階級來說它們腰包里的金錢是增加了,但是對無產階級來說,僅靠自己的一點工資是無法生存的。
商業城市的發展,吸引了全國的資本、人力、財力、物力,造成了城鄉差別的擴大,造成了城鄉之間的對立。而所有這些都集中中資本的人格化的手中,從而造成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對立。這種集中正如列寧所說,是對農民的剝削。這種剝削不僅體現在農民創造的農副產品源源不斷地運往城市,作為賺錢的工具。而且表現在,廣大的農民工在城市的最下層的生活條件,他們是干最苦最累最臟的活,而吃最差的食品,住最差的房子,并且受人歧視。可見城市的發展,對資產階級有利,而對廣大的農民有害。
商業城市的發展,在就業問題上,在交通問題上,在城市缺水問題上,在上學問題上,在看病問題上,在住房問題上,在城市垃圾處理上等等。僅僅為有錢的城市人口提供了方便,而為錢少的城市居民造成了災難。因此,商業城市的發展,對賺錢的人有利,而對城市無產階級有害。
商業城市的發展,把城市變成了消費城市。消費品不是農副產品就是工業日用品。這說明農民和工人為社會生產了可以供全國消費城市的一切生活資料。但是城市人口,只管消費不事生產。這樣發展下去,一方面加重了工人和農民的生產負擔,使他們不得不為越來越增加的城市人口提供生活資料。另一方面,越來越增加的城市人口,脫離物質生產。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物質財富怎么能夠不斷增加呢?資產階級僅僅為了賺錢,阻礙了社會物質財富的增加。無論對資產階級來說,還是對無產階級來說,就是不祥的預兆。
商業城市的發展,迫使人們(既包括資產階級也包括無產階級)整天忙于賺錢,他們的身體越來越脫離自然界,越來越脫離勞動這個人的生命活動,越來越脫離生產這個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過程,因此造成了人的身體的損害,造成了人的腦力的退化。以人為本在這里變成了以物為本,這是人類的最大的悲哀。
商業城市的發展,造成的是社會的表面繁榮,到處是商店林立,人滿為患。在人們的心理上、精神上、卻是無限地貧乏。這種狀況不僅對無產階級有害,對資產階級來說也是有害的。
所以,商業城市的發展,不僅在歷史上看是中國人民的災難,而且在現實上看也是中國人民的災難。
我想,每一個中國人,不論是城里人還是鄉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親身體會來證明,商業城市的發展絕不是中國人民期望的那種發展。
勞動者
2009年10月30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