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基尼系數由過去的0.16到現在的0.5左右,貧富差距顯而易見且走到世界發達國家的前列。改革三十年,我國的綜合實力大大增強,經濟實力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普遍改善,但牽涉到民生的改革幾乎每改一次,百姓的生存空間就壓縮一次:企業改制、醫改、房改、教改、大學生自主擇業。有人說是陣痛,有人說是改革必須付出的代價。但陣痛的時間越來越長,有的也許一生為其所痛。代價越來越高:幾千萬的下崗工人、遍地的妓娼、越來越對立的階層、道德滑坡、腐敗猖獗、人心散亂、經濟殖民化傾向嚴重。胡溫執政后,雖有改善,但我還是很困惑,我國改革到底要改成一個啥樣的國家,百姓最終在社會到底要處在什么地位?摸了三十年,我覺得該明確了。
社會總是要向前發展的,發展的歷史總趨勢是不可改變的。我不知道我國現在處的歷史時期是螺旋上升期還是直線上升期還是曲折期。我感到,一個國家的發展最重要的不是經濟而是政治。雖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但 我總感到政治對經濟的影響實在是太大,領袖政治理想對社會發展的決定性作用就建國六十年來看,真有人亡政息之感。
搞資本主義的結果,從毛主席和張平化的談話中,主席就已經預見:“我為什么把包產到戶看得那么嚴重,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所有制的基礎如果一變,我國以集體經濟為服務對象的工業基礎就會動搖,工業產品賣給誰嘛!工業公有制有天也會變,兩極分化快得很,帝國主義從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對中國這個大市場弱肉強食,今天他們在各個領域更是有優勢,內外一夾攻,到時候我們共產黨怎么保護老百姓的利益,保護工人、農民的利益?!怎么保護和發展自己民族的工商業,加強國防?!中國是個大國、窮國、帝國主義會讓中國真正富強嗎?那別人靠什么耀武揚威?!仰人鼻息,我們這個國家就不安穩了”
毛主席還說:“事情不是那么簡單,人家資本主義制度發展了幾百年,比社會主義制度成熟得多,但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中國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會歷史長,地區發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國主義弱肉強食,搞得民不聊生,實際上四分五裂。我們這樣的條件搞資本主義,只能是別人的附庸。帝國主義在能源、資金等許多方面都有優勢。美國對西歐資本主義國家既合作又排擠,怎么可能讓落后的中國獨立發展,后來居上?過去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今天走資本主義道路,我看還是走不通。要走,我們就要犧牲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違背了共產黨的宗旨。國內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都會激化,搞不好,還會被敵人利用。”
現在調整收入分配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如果不適時調整,社會矛盾將會進一步激化,社會穩定就會是一句空話。但我估計,隨你怎么調整,只要是搞資本主義,你就必然回避不了資本主義必然帶來的矛盾,而解決資本主義矛盾的措施恐怕是會要越來越多的使用社會主義的元素。想想數學解讀的“斗爭、失敗,再斗爭、再失敗,直至勝利”,我想,這也許是又一次失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