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共中央十七屆四中全會體會
中共中央第十七屆四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加強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在全面準確地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的基礎上,為實現黨的奮斗目標、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全面貫徹中共十七大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領導全國人民開創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堅定捍衛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中國共產黨安身立命的理論基礎。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開展文化交流的同時,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也傳進了國內,一些敵視我國政體的敵對勢力也加緊了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和平演變”。一些黨員崇洋媚外,他們看到了資本主義國家二百多年來所積累的經濟財富,卻看不到我國在不到三十年內所取得的來之不易的偉大成就,懷疑馬克思主義,動搖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對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缺乏信心;一些黨員追求西方資本主義的生活方式,生活奢靡,鋪張浪費,追求享樂。在物欲的驅使下,一些黨員干部法治意識、紀律觀念淡薄,跑官要官、買官賣官,貪污腐敗,嚴重損害了黨的聲譽。
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是“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試金石。高舉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就是要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在西方資本主義的所謂民主、自由、人權的蠱惑下,動搖了自己的階級立場,拋棄黨性原則,有些黨組織貫徹民主集中制不力,軟弱渙散,黨員意識被淡化,個人主義突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重,嚴重削弱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也嚴重影響了黨的執政地位和執政使命。一些黨員干部在學習西方管理經驗的同時,忘記了黨的執政宗旨,脫離群眾,弄虛作假,言行不一,對百姓疾苦不聞不問、不負責任,嚴重損害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也破壞了黨的階級基礎。
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是黨的建設法寶。高舉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就是要回答“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用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不斷發展毛澤東思想,增強全體黨員對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二、堅決維護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就是“公有制”。人類社會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所有制問題,什么樣的所有制決定了什么樣的生產關系,什么樣的生產關系決定了什么樣的社會性質。堅持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反對全盤西化和私有化。增強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斗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帶領人民群眾走共同富裕的發展道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堅持以人為本,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切實解決社會中的各種矛盾和企業轉制中的問題,保障工人階級的切實利益,充分依靠廣大工人、農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主導力量,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
維護黨在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領導核心地位,維護黨內團結統一;堅持群眾路線,堅持依靠群眾,虛心向群眾學習;切實維護群眾權益,熱心為群眾服務,誠心接受群眾監督。了解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呼聲,幫助解決困難,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加強黨員的自身建設,自覺劃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同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界限,自覺抵制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影響。增強黨員意識、黨性觀念,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謙虛謹慎,艱苦奮斗。
三、教育要為社會主義爭奪接班人
教育是階級服務的工具,教育的目的就是為階級培養接班人,為社會開發人力資源。青少年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啟蒙和確立階級,在國際形勢錯綜復雜、國際國內社會發生重大變革的時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等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也在侵蝕著青少年的思想和靈魂,面對物欲橫流的社會與腐朽文化思想的沖擊,是培養我們自己的掘墓人,還是培養我們自己的接班人,關鍵在教育。少年兒童是國家的未來,在階級社會里,誰擁有青少年,誰就擁有生產力,并且誰就擁有發展的主導權。社會主義建設要后繼有人,希望在教育,未來在青少年,在世界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的國際國內環境中,反映出的思想領域、文化領域既多姿多彩,又暗流涌動,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為社會主義爭奪接班人。
堅持德育首位,是落實中共中央第十七屆四中全會關于“堅持把思想理論建設放在首位,提高全黨馬克思主義水平”的精神,用共產主義思想來感染少年兒童,用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來啟蒙和教育少年兒童。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深入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加強公民道德教育,培養少年兒童從小熱愛祖國、積極向上、團結友愛、文明禮貌;堅持以共產主義理想引導少年兒童走向社會,了解世界,積極實踐,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幫助少年兒童從小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養成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教育工作者要提高馬列主義的理論水平,做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傳承者,引導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學習理解科學發展觀、來認識和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教師要擔負起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始終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做先進文化的傳播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