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網絡右派把選票捧上了天,認為有了選票,就有了民主,現實中也有很多人受了美國影響,言必稱選票。
真的是像他們說的那樣,選票萬能嗎?
有必要聯系實際,對選票做一個直觀的分析。看看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選票是授權代表的一種方式,人們通過選票這種形式,授權候選者代表自己管理社會事務,這與民事領域經常會出現的授權別人代表自己辦理某事的道理是一樣的。
聯系生活常識,我們很容易明白下面幾個問題:
1、 正如日常生活中,常常會出現某個朋友并沒有經過授權,但也會幫你做事,比如單位發了一袋米,朋友順便幫你帶回,你也多半會事后認可他的代辦。同樣道理,通過選舉授權代表是主要的形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授權代表形式。在某些情況下,也會出現未經授權,但如果人們發現,社會管理者的表現,是代表多數人的,為人們謀福利的,也會支持擁護這些管理者,也會事后認可他們對自己的代表。
2、 選舉權與監督權是兩碼事,就像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授權某人在一段時間內代表自己做一些事情,但這種授權只是授了代表權,要真正保證自己的權利,還要有另外的監督措施,比如在被授權者代辦過程中,通過各種有效渠道監督、質詢、更換等措施保證自己的權益。選舉也是這樣,需要有有效的渠道全程監督、質詢、撤換、罷免被授權者,以保障自己的權益,保證權力不被濫用。
3、 正如日常生活中人們有權利選擇被授權者是天經地義的道理一樣,在國家管理者的選舉時,候選人的選擇,也應該有多數人參與主導,而不是被少數人的集團把持。
4、 選舉不應該建立在金錢基礎上,如果金錢影響了多數人的選擇,那選舉結果必然不是代表多數人的,而是代表金錢的。
5、 正如日常生活中,我們選代理人代表我們做事,需要信息對稱的前提下,才能保證選擇的正確性一樣,選舉領導人的前提也是信息對稱,對于候選人要有公開,透明,真實的信息,否則很容易被媒體誤導。
注意,上述論述并沒有否認選舉的重要性,為防止別有用心的人歪曲,特此聲明)
綜上所述,選票能不能達到為多數人服務的目的,一般來說,要受下列因素影響
1、信息是不是對稱。
媒體被少數人所控制,多數人沒有表達渠道,少數人利用話語權左右輿論。左右人們的選擇。
2、候選人的產生民不民主。
多數人不能對候選人的產生發生影響,只能被動的在少數人指定的候選人中選擇,無法推舉代表自己的候選人。
3、受工作條件,經濟條件,個人認識水平等的影響,多數人能不能真正了解候選者。
4、選舉過后,有沒有相應的有效監督、質詢、撤換罷免權利來保證被選人服務于選民。
對選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才有判斷力,判斷一個選舉制度的好壞。才能不被西式選舉的表面現象所忽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