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9日 ,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2009年度諾貝爾和平獎授予美國總統奧巴馬。諾貝爾獎評審會稱:“奧巴馬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只有極少數人能達到與他同等的程度,他為人民帶來了對美好未來的希望,”并且表示奧巴馬的外交政策核心是:想要做一個“領導世界的人,必須以世界上大多數人認同的價值觀與態度為依來行事。
不出人們所料,西方世界充滿贊揚之聲,而穆斯林國家普遍對評獎結果表現出詫異。
誰都明白,拉登、薩達姆同樣“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只有極少數人能達到與他同等的程度” ,而“必須以世界上大多數人認同的價值觀與態度為依來行事” ,這“大多數人” 的價值觀與態度,不知指的是西方的價值觀呢?還是穆斯林的價值觀呢?還是東方儒家的價值觀?這倒讓人摸不著頭腦了,這解釋權當然屬于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了。
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授予執政僅九個月而還沒干出成績的奧巴馬獲得和平獎,由此引發的話題和爭議成為世界媒體報道最多的焦點。《挪威郵報》總結各界反應時說,消極的反應至少是積極反應的5倍。被西方推崇的和平獎,無論是獲獎人還是評獎者都在遭受著空前的嘲諷。
《華盛頓郵報》認為,奧巴馬已經被諾貝爾委員會戴上了“鐐銬”。 ,《赫芬頓郵報》則質疑諾貝爾委員會用“140萬美元收買美國總統”,諾貝爾委員會在搞“政治脅迫”, 并建議“總統還是拒絕這項榮譽的好”。 對于波音、洛克希德·馬丁等軍火公司的老總們來說,140萬美元諾貝爾和平獎金來收買世界和平,地球人都正在白日做夢呢!
10月12日,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強烈地質問道:奧巴馬憑什么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憑部署6萬美軍恐怖控制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憑用無人轟炸機轟炸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憑武裝以色列幫它封鎖加沙?文章稱,奧巴馬運行著世界最大的殺人機器。他以此保護美國的利益。這不是告別帝國主義的過去,而是繼續。
自1776年7月4日美國獨立建國至今233年來,所參與的戰爭和對外的軍事行動多達二百多次,其中對印第安人的掠奪戰爭就多達百次以上,僅一九四五年到一九九零年,進行的海外戰爭就有一百二十四次,從一九九一年到二十一世紀,又參加了四十多次的海外戰爭,在二十一世紀初又發動了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局部戰爭,通過這些戰爭的勝利來擴大領土,擴大勢力范圍,并獲得經濟上的利益。對美國經濟的發展產生全局性影響的戰爭經歷了八次,即獨立戰爭(1775——1781);美墨戰爭(1846——1848);南北戰爭(1861——1865);美西戰爭(1898);“一戰”(1917——1918);“二戰”(1941——1945);朝鮮戰爭(1950——1953)和越南戰爭(1964——1973)。
挪威國際和平研究所的專家簡瑟豪根稱,諾貝爾委員會把今年的和平獎授予奧巴馬,肯定有一番苦心,當然,奧巴馬會利用和平獎的光環包裝自己、包裝美國,但真的與自身利益及美國利益發生沖突,奧巴馬會第一個忘記他是和平獎得主。簡瑟豪根表示,美國的國家利益決定,他們在國際事務中的“侵略性”將是一個常態。奧巴馬時代的美國,只是有了更好的包裝而已,學會了對世界微笑,會說一些別人愛聽的話,但在這種包裝之下,美國還是一只“有著好戰性格的鷹”。
這就是說,一個劊子手只要不殺人,便就是大慈大悲的佛了;一個妓女只要不去拉客,便就可以立起貞節牌坊;一個大盜只要不偷,便就是一個圣哲了。法理本不該如此,但世界的現實就是這樣子,而且世界有史以來就是這樣。世界是強者的世界,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雖說適用于動物,其實更適用于人類。何況,人類本是從動物中進化過來的。也許,世界對于弱者是極不平衡的,但誰叫你是弱者呢?這個世界,所謂的《國際法》說穿了就是弱者的自慰品,對于強者,航空母艦加上巡航導彈,那才叫《國際法》。勘定和重新校正國家邊界的,導彈就是最好最精確的儀器。美國人這種儀器試用最多,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美國人當然最多了。
這次諾貝爾委員會把和平獎授予給奧巴馬,美國人自然擔心奧巴馬被“和平” 綁架,或許,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美國的二奶、三奶們出此下策,這不僅是美國的二奶、三奶們甚至九奶、十奶們的無奈,也是全世界65億人民的無奈。
天道如此,奈以若何?10月9日,歷史發出了一聲嘆息,65億人民發出了一聲嘆息,嘆息中,也含著一種無奈的祈禱。
美國,你還是從良了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