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 真的只犧牲了左權一位高級干部嗎?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
真的只犧牲了左權一位高級干部嗎?
河北·彥強
(東方百姓網)
一些反共分子說,抗日戰爭中,國民黨蔣介石積極抗戰,共產黨毛澤東保存實力,游而不擊,為打內戰積蓄力量。理由是國民黨在抗日中犧牲了幾百位師以上官員,說共產黨只犧牲了一個高干:左權。
這純粹是昧著良心,瞪著眼睛說瞎話!
本人僅從《河北省志·大事記》一書,就摘錄出以下烈士名單:
1939年7月11日,八路軍第120師獨2旅旅長魏大光在冀中10分區永清得勝口戰斗中壯烈犧牲。
1939年9月25日,八路軍第120師獨1旅參謀長陳勉,在冀中靈壽縣陳莊戰斗中壯烈犧牲。
1940年5月,中共冀中區黨委副書記魯賁與日軍作戰中壯烈犧牲。
1940年5月,中共冀中軍區地委書記吳健民與冀中區黨委副書記魯賁同日壯烈犧牲。
1942年3月3日,冀中軍區第6軍分區司令員范子俠,在沙河縣高莊戰斗中壯烈犧牲。
1942年2月11日,晉察冀冀東軍分區副司令員包森,在遵化縣野瓠山反掃蕩戰斗中,突圍時中彈,壯烈犧牲。
1942年4月3日,冀東第13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劉誠光,在遵化縣李家洼子戰斗中壯烈犧牲。
1942年4月11日,冀南軍區新7旅政治部主任劉詩松,在南宮縣鄭家堤戰斗中壯烈犧牲。
1942年4月27日,冀中軍區回民之隊政委郭陸順,在交河縣陳莊戰斗中,壯烈犧牲。
1942年4月29日,冀南軍區第4軍分區司令員楊宏明,在反掃蕩戰斗中壯烈犧牲。
1942年4月,冀南軍區第4軍分區孫毅民、新7旅政治部領導陳元龍,先后壯烈犧牲。
1942年5月11日,冀中軍區宣傳部長張仁槐,在深南縣林家鋪戰斗中壯烈犧牲。
1942年5月22日,冀南軍區第5軍分區政治部領導張俊峰,在武邑縣任角村戰斗中壯烈犧牲。
1942年6月8日,冀中軍區第9軍分區政治部主任袁心純,在定縣馬阜才村戰斗中壯烈犧牲。
1942年6月9日,冀中軍區第8軍分區司令員常德善,在反掃蕩戰斗中,英勇犧牲。
1942年6月9日,冀中軍區第8軍分區政委王遠音,在反掃蕩戰斗中,壯烈犧牲。
1942年6月,冀南行署秘書長劉鐵之,在反掃蕩戰斗中壯烈犧牲。
1942年6月,冀南軍區武裝部長李力,在反掃蕩戰斗中壯烈犧牲。
1942年6月,冀南行署第5專署專員李松霄,在反掃蕩戰斗中壯烈犧牲。
1942年10月28日,冀南行署第6地委副書記王柏生,在棗強縣居家莊戰斗中壯烈犧牲。
1943年3月25日,冀南行署第2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李忠,在隆平縣白家寨突圍戰斗中,壯烈犧牲。
1943年3月26日,冀南軍區第7旅旅長兼第6軍分區司令員易品良,在棗強縣西高莊戰斗中壯烈犧牲。
1943年5月26日,冀南軍區第1軍分區參謀長鄭前學,在反掃蕩戰斗中壯烈犧牲。
1943年5月26日,冀南行署第1專署專員解蘊山,在反掃蕩戰斗中壯烈犧牲。
1943年8月30日,冀南軍區第5軍分區司令員趙義京,在棗強縣江官村突圍戰斗中壯烈犧牲。
1943年8月30日,冀南軍區第5軍分區副司令員陳耀元,與軍分區司令員趙義京等十幾位旅、團級干部同日陣亡。
1944年5月18日,冀熱邊第1專署專員楊大章,在薊縣竄嶺廟戰斗中壯烈犧牲。
1944年5月18日,冀熱邊第1軍分區副司令員廖峰,在薊縣竄嶺廟戰斗中壯烈犧牲。
1944年10月17日,中共冀熱邊組織部長周文斌,在豐潤縣楊家鋪戰斗中壯烈犧牲。
1944年10月17日,中共冀熱邊宣傳部副部長呂光,在在豐潤縣楊家鋪戰斗中壯烈犧牲。
1944年10月17日,中共冀熱邊地委書記丁振學,在豐潤縣楊家鋪戰斗中壯烈犧牲。
1945年7月4日,冀熱遼軍區副參謀長才山,在遵化縣楊家峪戰斗中壯烈犧牲。
以上名單是不完全的,因為僅本人知道的還有:
1940年12月,冀熱察黨委書記馬輝之等被日軍包圍于容城大后臺村,400多位指戰員犧牲,其中就包括兩位地委級干部;
1943年,八路軍115師教六旅副旅長兼冀魯邊軍區副司令員黃驊;
八路軍渤海軍區司令員馬玉堂;
冀東抗日聯軍副司令兼第1路總指揮洪麟閣;
冀東抗日聯軍副司令員陳宇環;
冀東抗日聯軍參謀長劉連科;
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河北游擊軍第2師師長段世曾;
八路軍冀中軍區回民支隊政治部主任楊鐵成;
八路軍冀南軍區2分區副司令員冷赤齋;
八路軍冀南軍區4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李榮;
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游擊軍司令員王溥;
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游擊軍政治部副主任郝玉明;
八路軍冀中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長曹有民;
八路軍晉察冀軍區2分區參謀長熊德成;
八路軍冀中軍區8分區司令員孔慶同;
八路軍冀中軍區回民支隊政委王東福;
八路軍冀南軍區4分區政治部主任袁鴻化;
八路軍冀南軍區6分區政治委員兼副司令員夏祖盛;
冀東抗日聯軍1支隊司令員兼中共冀熱邊區特委書記王平陸;
……
至于全國,那就更多了,比較著名的有:
楊靖宇 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
趙尚志 東北抗日聯軍第2路軍副總指揮
許亨植 東北抗日聯軍第3路軍總參謀長 第3軍軍長
李紅光 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長
張友清 八路軍總司令部秘書長
理 琦 山東抗日救國軍第三軍軍政員會主席
王友德 八路軍總部野戰醫院院長
陸省三 八路軍魯東游擊第7支隊政委兼中共魯東地區工委書記
王育民 八路軍129師東進縱隊津浦支隊 政 委
秦進樂 八路軍129師東進縱隊參謀長
韓明柱 八路軍魯東游擊第8支隊副司令員
金道松。八路軍後方留守兵團關中軍分區副司令員
楊靖遠 八路軍冀魯邊軍區津南軍分區司令員
宣俠父 八路軍總部高級參議
那 恕 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游擊1支隊政治委員
楊萬林 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河北游擊軍第1師參謀長
溫健公 河北抗日民軍政治部主任兼總秘書長
李劍卜 八路軍第3縱隊兼冀中軍區獨立2支隊參謀長
鄧永耀 八路軍129師東進縱隊政治部主任
鮑 輝 八路軍山東縱隊第3支隊政治部主任
蔣洪高 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九龍支隊支隊長
馬耀南 八路軍山東縱隊3支隊司令員
郭 征 八路軍120師獨立1旅參謀長
王 銘 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察綏1支隊政治部主任
胡一新 八路軍雁北6支隊政委
馀化臣 冀東抗日聯軍參謀長
董少白 八路軍山東縱隊12支隊政治部主任
牟光義 八路軍魯東游擊指揮部政治部副主任
聞允志 八路軍第2縱隊1旅政治委員、冀魯豫軍區1分區政委
董天知 山西青年抗戰決死隊第3縱隊政委
徐 秋 八路軍魯西軍區2分區副司令員
馬振華 八路軍冀魯邊軍區津南軍分區政委
蘇精誠 八路軍129師386旅政治部主任兼太岳軍區政治部主任
張 鐸 八路軍山東縱隊5旅政治部主任
賈 源 八路軍冀中軍區任河大支隊政委
朱寶琛 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察綏游擊支隊參謀長
杜希齡 八路軍冀魯豫軍區政治部敵工部副部長
晏顯升 八路軍120師兼晉西北軍區洪趙游擊縱隊司令員
楊 忠 八路軍115師教導6旅兼冀魯邊軍區政治部主任
劉海濤 八路軍魯中軍區司令員兼濱海軍區9支隊司令員
劉 濤 八路軍山東縱隊蒙山支隊政委
王立人 八路軍115師政治部敵工部副部長
劉子超 八路軍山東縱隊政治部宣傳部長
郭國言 八路軍太行軍區3分區司令員
劉德明 八路軍山西青年抗戰決死隊第2縱隊兼晉西北軍區副司令員
楊成德 八路軍冀魯邊軍區3分區司令員
陸升勛 八路軍山東縱隊1支隊副司令員
陳元龍 八路軍129師政治部副主任
孫開楚 八路軍后勤部軍工部政委
彭 光 八路軍山西青年抗戰決死隊第3縱隊兼太行軍區政治部主任
謝瀚文 八路軍后勤部政治部主任
肖偉成 八路軍太行軍區供給部副部長
王炳三 八路軍115師教導6旅兼冀魯邊軍區1分區政治部副主任
石景芳 八路軍115師教導6旅兼冀魯邊1分區軍區司令員
杜子孚 八路軍115師教導6旅兼冀魯邊軍區1分區政委
魏金山 八路軍冀魯豫軍區8分區政治部主任
汪 洋 八路軍魯中軍區政委
賴國清 八路軍魯南軍區3分區政委
于寄吾 八路軍膠東軍區3分區政委
于一心 八路軍膠東軍區3分區參謀長
王至發 八路軍冀魯豫軍區3分區政治部主任
唐克威 八路軍冀魯豫軍區水東軍分區政委、中共水東地委書記。
尚 武 八路軍冀魯邊軍區2分區司令員。
李永安 八路軍山東軍區渤海軍區3分區司令員。
楊承德 八路軍冀魯邊軍區1分區司令員
朱 程 八路軍冀魯豫軍區1分區司令員。
符竹庭 八路軍115師教2旅政委、山東軍區濱海軍區政委兼中共濱海區委書記
項 英 新四軍副軍長 皖南事變
袁國平 新四軍政治部主任 皖南事變
周子昆 新四軍副參謀長 皖南事變
張正坤 3支隊司令員 皖南事變
馮達飛 新四軍2縱隊副司令 皖南事變
王懷生 新四軍1支隊1團參謀長 皖南事變
徐錦樹 新四軍3支隊5團團長 皖南事變
黃 誠 新四軍政治部秘書長 皖南事變
李子芳 新四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皖南事變
廖正文 新四軍政治部組織部人事科長 皖南事變
沈 韜 新四軍3支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 皖南事變
項永章 新四軍3支隊政治部組織科副科長 皖南事變
林開鳳 新四軍5團副團長 皖南事變
彭雪楓 新四軍四師師長兼淮北軍區司令員
許言希 新四軍2師師長兼淮南軍區盱嘉支隊司令員
葉輔平 新四軍軍需處處長
羅忠毅 新四軍6師參謀長兼16旅旅長
王子清 新四軍挺進縱隊2支隊副司令員
廖海濤 新四軍6師16旅政委
彭 雄 新四軍3師參謀長
田守堯 新四軍3師8旅旅長
高農斧 新四軍4師10旅政委
朱立文 新四軍5師15旅副旅長
陳昭禮 軍長秘書、新四軍駐武漢辦事處主任
黃 道 新四軍駐南昌辦事處主任,中共中央江西省委書記
涂正坤 新四軍參儀、駐平江留守處主任、中共江西省委副書記
田 英 新四軍都昌留守處主任
胡發堅 新四軍一支隊參謀長
龍樹林 新四軍挺進縱隊政治部主任
羅梓銘 新四軍平江留守處主任、中共湘贛特委書記
葉輔平 新四軍軍需處處長
曹云露 新四軍游擊2縱隊政治委員
羅化成 歷任新四軍2支隊政治部主任
魯雨亭 新四軍游擊支隊第一總隊總隊長
周桂生 新四軍2縱隊司令員
朱鏡我 新四軍政治部宣教部部長
胡 榮 新四軍3支隊政治部主任
……
……
這些先烈,都是中國共產黨地、師(旅)及以上高級干部,是中上層黨組織和人民軍隊的精華,其中不少是經過長征的紅軍干部。這些革命烈士,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敬仰的民族英雄!
這些先烈,若幸存下來,絕大多數能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功臣。若認為我的話不靠譜,那就看一看最普通的,小小的冀中10分區吧:
從1938年到1945年抗戰結束,光在10分區任軍職的干部中,據不完全統計,1955年有7人被授予共和國開國將軍。他們是:
中 將:
周 彪、
蕭新槐、
曠復兆。
少 將:
舒 行、
劉秉彥、
帥 榮、
馬澤迎。
(歡迎知情者補充)
還也不少建國后改做地方工作的未被授銜,如紅軍電臺的創始人,先后任10分區32團政委,分區政治部主任,45軍副政委,四野南下工作團政委的王逸群等。
必須說清的是,當時共產黨及其武裝力量,組織少,力量小,遠沒有國民黨那樣大的組織架構和兵員物質基礎,國民黨軍可隨意擴編,任意封官,師級編制曾達數百個。而給中共的編制只有3師6旅,外加一個新四軍的幾個支隊。在這種基礎上,反共分子硬將雙方犧牲將官對比,屬強詞奪理,霸道行為!
不過,中共當時的地、旅級干部,黨中央規定都屬中高級干部,允許婚配,所佩胸章都是金質材料。因此,可與國民黨的師級將官對等。
至于八年抗戰中犧牲的縣團級干部,全國有多少,尚不清楚。但我知道,光在河北省境內,犧牲者當在200人左右!
(抗戰中,蔣介石為了擴張自己的實力,對自己嫡系軍隊多加保護,而讓其他非嫡系部隊作出重大犧牲。)國民黨很多將士,(尤其那些被蔣介石仇恨的非嫡系將士,)他們為了民族利益,不惜流血犧牲,為中華民族做出了偉大貢獻。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全國人民,要永遠緬懷和紀念這些先烈們,不能忘記他們的歷史功績。
明明是蔣介石消極抗戰、積極反共。但是,一些國民黨蔣介石的殘渣余孽,國內外反共反毛分子,不顧事實,誣蔑共產黨的武裝力量,不事抗日,熱衷內戰,對共產黨的這些抗日英烈,視而不見,你們的良心何在?你們這些蔣介石余孽對的起上述英烈們嗎?你們是中國人嗎?
(東方百姓網 2009年10月17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