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話,看到這個新聞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想起了中國的一句老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四十年代《白毛女》在延安上演時,陳強扮演的黃世仁演得太逼真,讓臺下觀看的一個士兵控制不住情緒,端起槍瞄準陳強要打,若不是旁邊的同志眼明手快,用身體抗了士兵一下的話,陳強恐怕很可能就會被打死或打傷,可見當時人們對黃世仁的憤怒到何種地步。而今天我們的美女大學生眼里的黃世仁卻成了“家庭環境優越”、“外表瀟灑、風雅的人”,進而發出了喜兒為什么不嫁給黃世仁這樣的人的疑問,在她們的眼里喜兒不嫁給黃世仁是不明智的,如果嫁給了黃世仁她會一生幸福的。是黃世仁變了嗎?不是,黃世仁還是那個黃世仁。是時代變了,不同的時代人們眼里對黃世仁的評判標準不同了。當年講階級斗爭,代表地主階級的黃世仁被以喜兒為代表的農民階級深惡痛絕,別說嫁黃世仁了,恨不能將黃世仁千刀萬剮。今天講和諧社會,黃世仁有錢代表成功階層成了社會大眾眼中的能人,大學生要嫁黃世仁的心聲正是新時代時代精神的真實展現。這種心聲和嫁范跑跑,情愿讓名人潛規則,做富人二奶是一脈相承的,是對金錢至上金錢萬能的一種肯定,也是對過去共產黨提倡的理想道德價值觀的嚴重顛覆。
從法律角度來說當今的大學生“喜兒”們想嫁給黃世仁別人是無權干涉的,但從道德角度考慮這些想嫁給黃世仁的大學生“喜兒”們心靈深處透出的是自私不堪,不要說喜兒與黃世仁有殺父之仇,嫁給黃世仁無異于認賊作父,不要說黃世仁并不打算真娶喜兒,而是讓喜兒當二奶有辱人格尊嚴,單憑金錢維持的婚姻就一定能夠幸福嗎?如果真要是那樣世界上的富人都一定生活得非常幸福,張國榮也就不會自殺了,許多明星也就不會離婚了。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會知道,幸福是一種精神享受,雖然離不開一定的物質基礎做支撐,但本質上是一個心靈的愉悅,只有精神充實的人才會獲得真正的幸福,而不是大學生“喜兒”們一廂情愿的金錢萬能。富人們就一定是成功人士嗎?黃世仁靠剝削農民致富如果值得肯定,那重慶打黑除惡就毫無正義可言,強盜搶劫銀行就會天經地義。
其實大學生“喜兒”們愿意嫁黃世仁的思想正是馬克思多次批判的對物質的膜拜,是一種內心空虛精神頹廢的外在表現,在她們的眼里愛情已經異化為物質銅臭,愛情是只有低級動物式的性愛而沒有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依照這樣的邏輯,巧兒應該嫁給王壽昌,七仙女不應嫁董永,織女不應配牛郎,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更是不可思議,中華民族的許多美麗傳說都會讓人感到難以理解。比較黃世仁所處的時代他應該更喜歡當今盛世,如果黃世仁生活在現在一定會有許多“喜兒”向他主動投懷送抱,自己頭上一定也會有許多迷人的美麗光環,我想黃世仁如果泉下有知,現在一定會為自己生不逢時嗟嘆不已。那些想嫁給黃世仁的大學生“喜兒”們也一定會覺得自己很時尚,思想很潮流,一定會常常夢想有朝一日,喜兒的故事能讓自己遇上,自己一定不會象喜兒那樣不開放,只要你有錢我會永遠覺得你風流倜儻,那樣才不會辜負青春美好時光。
人只要存在在這個世上就會有思想,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社會風尚決定國家未來。人有生老病死,新陳代謝是自然規律,這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國家的未來取決于年輕人的思想,毛澤東將年輕人比作八、九點鐘的太陽,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的未來會怎樣呢?我們的未來要靠白毛女想嫁黃世仁這一代來承擔,這樣的一代能擔起歷史賦予他們的重任嗎?難道到這樣的地步,我們的教育還不要反思一下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