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西柏坡村
(2009年9月23日)
今年8月29日,我借著到北京出差的機會,到了革命圣地——西柏坡村。
西柏坡村原本是河北省平山縣一個只有百十來戶人家的村莊。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選定這個地方,1948年5月,毛澤東主席率領中共中央、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移駐這里,使這個普通的村莊成為“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和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戰略大決戰,創建新中國的指揮中心。有人說:新中國就是從這里走來的。也有人說:這里是中國共產黨人“進京趕考”的出發地。這些比喻都很貼切,評價也都很正確。
我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踏入這個座落在滹沱河畔的不平凡的村莊,好像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朝拜梵蒂岡一樣,好像一個遠道而來尋根的后代瞻仰供奉祖先的殿堂一樣,也好像一個從戰爭硝煙里滾出來的老戰士重訪當年的總指揮部一樣。
我和朋友拜謁了毛主席、周總理、朱總司令、劉主席、任弼時和董必武等領導同志當年的住房。發現每一處院落都栽了一棵梨樹。據說是種梨、吃梨、不分梨,取全家聚而不散之意。我們特意到當年的軍委作戰室里參觀了一下,眼光停留在那份掛在墻上的軍事地圖,久久不想離開。1948年9月12日至翌年1月31日,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在西柏坡村指揮我東北野戰軍、華北野戰軍、華東與平原野戰軍、華北軍區部隊成功地進行了震驚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解放了東北全境和平、津兩市,基本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和華北。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154萬余人,基本消滅了國民黨反動派的主要軍事力量。完全可以說,西柏坡村乃是最叫蔣介石之輩感到頭疼和心痛的地方。
對于普通的老百姓來說,西柏坡村乃是見證魚水一般的黨群關系、干群關系和軍民關系的圣地。在西柏坡紀念館檔案資料中,西柏坡村一位名叫閻如魁的農民留下了這樣一段話:“毛主席在俺村,中央機關的同志們熱情地為俺貧下中農做好事。管理員(工作人員)一看見老百姓推碾、揚場,就牽著機關的牲口來幫忙。老百姓收莊稼,毛主席號召幫助群眾,搶秋奪夏,夏天幫助割麥,秋天幫助收稻。有擔的,有背的,往老百姓的場上送,干得可歡了。”這位農民用樸實的語言道出懷念與感激之情。事實上,西柏坡村的鄉親們對毛主席和中央機關的人員也是親如一家,到了端午節,老百姓成群結隊地往大院里送粽子,中秋節則送月餅,那情形就像是相處多年、關系融洽的老鄰居相互間串門一般。
我和朋友在著名的中共7屆2中全會舊址逗留了許久。這是一間極為普通的食堂,同時,可以兼作會議室。散會了,接著就地用餐,倒也是很方便。不過,由于場地不大,估計當時有不少人仍然只能在屋外的空地里蹲著吃飯。
1949年3月5日,就是在這所普通的食堂里,毛主席向全黨敲響了警鐘:“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愿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因為勝利,人民感謝我們,資產階級也會出來捧場。敵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們的,這點已經得到證明了。資產階級的捧場則可能征服我們隊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我們必須預防這種情況。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這一步也值得驕傲,那是比較渺小的,更值得驕傲的還在后頭。在過了幾十年之后來看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勝利,就會使人們感覺那好像只是一出長劇的一個短小的序幕。劇是必須從序幕開始的,但序幕還不是高潮。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兩個務必”的思想。3月13日,毛主席在黨的7屆2中全會作總結時指出:“如果國家,主要的就是人民解放軍和我們的黨腐化下去,無產階級不能掌握住這個國家政權,那還是有問題的。”這是對“兩個務必”思想的進一步闡發。
1949年的3月的確是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月份。仍然是這一年的3月,毛主席在進京前夕,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同志們,我們就要進北平了。我們進北平可不是李自成進北京,他們進了北京就變了。我們共產黨人進北平,不要以功臣自居,不要搞腐化,不許講享樂,要堅持繼續革命,建設社會主義,直到共產主義。” 3月24日凌晨,200多輛小、中型吉普車、大卡車組成的車隊,分批從西柏坡出發駛上通往北平的大道。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同志分乘11輛小車,率先上路。登車前,毛主席風趣地、意味深長地對周恩來等領導同志說:“我們是進京‘趕考’啊。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合格,希望會考個好成績。我們決不當李自成。不能退回來,退回來就失敗了。”當然,后來的實踐證明,我們黨在毛主席領導下進京“趕考”取得了好成績。
后人說到黨的7屆2中全會時,常常會涉及“西柏坡精神”。在這個問題上,可以說是眾說紛紜。我等后來人不敢擅說。但是,我總覺得,對于“西柏坡精神”的詮釋不可簡單化。從毛主席在黨的7屆2中全會上的講話來看,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正確看待勝利,不要因為勝利而犯錯誤。二是要高度警惕資產階級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襲擊,在糖彈面前不要打敗仗。三是要清醒地看到將要贏得的全國勝利“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或者是“一出長劇的一個短小的序幕”,而“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因此,我們要做到“兩個務必”,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這其實就是強調堅持“不斷革命”論,要繼續推進革命,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建設社會主義,將來建設共產主義。如此看來,“西柏坡精神”最為核心的內容就是“反對腐敗,繼續革命”,能夠實現這個核心內容的法寶就是加強執政黨的作風建設,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和艱苦奮斗的作風。而這一點對于今天的中國共產黨人來說,就顯得更加重要。
建國六十周年之前,能夠到新中國起步的地方看一看,實在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西柏坡村的老院子恢復得很好,真正做到了修舊如舊,給人以真實感。紀念館也修得不錯,館前五大書記的群雕形象十分逼真,引起游人紛紛為之駐足。我們看的時候,紀念館內正在維修,許多展室沒有開放,也在重新布展。據說,要為國慶六十周年展出做準備。西柏坡村的自然環境很好,植被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尤其是崗南水庫的庫區亦即西柏坡湖一片湖光粼粼,與藍天相接,蔚為壯觀。當然,西柏坡村周圍的一些建筑過于“現代化”,與西柏坡村的風貌很不相稱,應當說,此乃大大的敗筆。
離開西柏坡村時,我和朋友買了這個村走出來的作家閻濤同志的大作《走進西柏坡》,以作紀念。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