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前來參加觀禮的,除了1600名的記者之外,還有來自各行各業(yè)的精英、56個民族的代表、港澳臺同胞、駐華使節(jié)、外國友人。現在中外記者已經抵達觀禮區(qū)。(2009年10月1日07:22人民網)
雖然筆者沒能真臨現場,但看到這一消息,心情仍然無比激動,由此不禁讓我想起了60年前那彪炳史冊的歷史時刻。
歷史不會忘記,人民更不能忘記,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一遍又一遍地大聲呼喊:“人民萬歲!”“同志們萬歲!”與游行群眾高喊的“毛主席萬歲!”“共產黨萬歲!”遙相互應,融為一體,成為一個激動人心令人難忘的歷史畫面。
想想看,在人類歷史上,有哪一個政黨、哪一位英雄豪杰發(fā)出過這樣激蕩人心的呼喊,這是人民擁戴毛澤東、毛澤東熱愛人民的兩種真摯感情水乳交融而產生的共鳴。
正像俗語所說的,言為心聲。我感到,毛澤東當年那響徹云霄的“人民萬歲”,既是老一代共產黨人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寶貴經驗,是凝固的歷史音符,也是毛澤東讓人永久敬仰和懷念的魅力所在。
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表明,人民之所以永久敬仰和懷念毛澤東,這是因為毛澤東心中始終裝著人民。讀過歷史的人都知道,毛澤東最看不得人民受苦。三年困難時期,他曾為百姓的生活之苦而落淚;1954年淮河大水,得知災民爬到樹上被毒蛇咬死的消息他哭了;1975年,河南再遇水災,始終心系災區(qū)的他又流下了痛心的淚水。更讓人感動的是,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人民吃苦受罪時,他主動減少自己家的伙食標準,一樣和全國人民勒緊褲腰袋,嚴格要求子女,絕不浪費一拉糧食,連他的愛女李納吃飯時掉在地下的一顆米粒,他也要厲聲呵斥,讓她揀起來吃。而當朝鮮燃起的戰(zhàn)爭炮火,威脅到我們新生的人民政權時,他義無返顧地把自己的兒子首先送上戰(zhàn)場。他說:“誰讓他是毛澤東的兒子呢?”,這句話看似“無情”,卻充滿深情,表達的正是一位偉人對中國革命和勞苦大眾的深厚感情。
正因如此,我認為,重溫毛澤東的“人民萬歲”,使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人民群眾是國家的主人,是社會主體和歷史主體,也是黨的事業(yè)發(fā)展主體。黨的事業(yè)是人民的事業(yè),離開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必將寸步難行,一事無成。
所以,無論時代如何變、條件怎樣變,我們都要像毛澤東那樣,心中始終裝著人民。越是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fā)展,越要保持“人民萬歲”這種赤子情懷,以最真的心、最深的情、最大的力,解民之憂,排民之難,謀民之利。惟有如此,才能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我們黨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衷心支持和擁護,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