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知識分子應向人民憤青學習
今天看了[歷史學家眼中的60年中國]之三華東師范大學許紀霖:60年來,知識分子的命運沉浮,感慨萬千,不吐不快。
我國封建社會有“士、農、工、商”一說,“士”就是知識分子,我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地位為什么那么高呢?排在第一?因為我國古代的知識分子是仁、義、禮、智、信的代表,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崇高、博愛、正義、誠信、忠誠、清高的代表,是整個社會的道德標桿。“士為知己者死”“不為五斗米折腰”等,顯示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剛正不啊和純潔清高?! ?/p>
再看看當代的知識分子,正如許紀霖先生所說:“90年代中期,整個風氣被市場“污染”了。過去是社會跟著大學走,因為大學是精英的地方,是創造風氣的地方,是提供典范的地方。但今天是大學跟著社會走,大學生過早地失去了青春,過早地成人化,有的甚至在高中時就已經沒有了青春,他們滿腦子想著就業問題,人們一開始就奔著一個非常功利的目標而去,甚至都沒有自己的生活,整個人生路上沒有青春、沒有童年。”
“現在知識分子待遇好了,但是精神垮了,沒有靈魂了。這幾年揭露了這么多抄襲案、腐敗案,前兩天中央音樂學院的老教授還晚節不保??陀^說,雖然這些案例在大學里是少數,但問題是,風氣壞了?!薄 ?/p>
“現在很多事情現在已經沒有是非,沒有標準了。如果覺得風險不那么大的話,很多人都會這樣做。雖然大部分人沒有這種機會,但如果有,恐怕多數人難以抵擋誘惑。這就叫風氣壞了?!薄 ?/p>
“風氣壞了有制度原因,也有風氣上的原因。風氣是什么?很抽象,但又感覺很具體。這一群仕林里有一個“潛規則”,“潛規則”就是風氣。那些不能明說的東西,卻在無意中制約了人們的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這就是風氣。這個風氣現在壞了?!薄 ?/p>
為什么會出現上述現象呢?因為中國知識分子的價值觀出問題了,請看許紀霖先生對新中國60年知識分子沉浮的評價,他說,知識分子和新中國有兩個蜜月期,第一個是剛解放時,第二個是剛改革開放時,還有兩度被邊緣化,一個是文革,一個是上世紀90年代以后直到現在。依據是什么呢?錢。知識分子的價值觀完全掉進了錢眼里,給錢多就是好,給錢少就是不好。
第一個蜜月期,剛解放時,知識分子擁護共產黨,為什么?因為“當時共產黨新政權對知識分子的待遇也是相當不錯的。”
“許紀霖:解放初,通貨膨脹還很厲害。當時知識分子是實物制,他們的工資是發大米或小米,是不受通貨膨脹影響的,而且還有高工資。當時共產黨干部也是供給制,什么都是公家給,可是并沒有零花錢。當時上海市市長陳毅就非常羨慕夏衍(夏衍是知識分子),說,你還有稿費,我們一分錢都沒有,你比我有錢??梢?,解放初知識分子的待遇是不錯的。
1952年、1956年搞過兩次教授定級、藝術家定級,一級國家演員、一級教授等的分級制度。一級教授待遇是非常高的,有(每月)400多人民幣?!薄 ?/p>
電視上剛剛放映的電視連續劇《進城》可能大家都看過,當時出生入死的解放軍團長、團政委轉成上海市高級干部(當時新中國干部奇缺,連長就可以當縣長),月工資才3元。
第二個蜜月期,剛改革開放,國家給知識分子落實了政策,補發了工資。
兩度邊緣化是怎么回事呢?許紀霖先生說:
第一次邊緣化,上山下鄉接受工農群眾再教育,三進三同(三進:進村、進戶、進基層; 三同:同吃、同住、同勞動;),工資低了?! ?/p>
第二次邊緣化,忽然發現“做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了,還是掙錢少了。
許紀霖:1992年搞經濟以后,核心是商業精英,也不是知識分子,所以就有一個第二度的“邊緣化”?! ?/p>
“第一度“邊緣化”,是在前30年的歷史政治運動中被政治邊緣化。到了1978年以后改變了,知識分子重新成為重心,但沒有想到市場經濟來了以后,第二度被“邊緣化”,你的收入被邊緣化了(中國社會還是蠻勢利的,從古到今都是看有沒有錢)。1992年以后,知識分子也是一度被邊緣化的,就是你說的“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 ?/p>
中國社科院,他們自己編了一個段子嘲笑自己:“遠看像逃難的,近看像要飯的,仔細一問原來是社科院的?!边@是非常普遍的一種情況。所以,知識分子一大批下海,沒有下海的就炒股票,整個大學變成“商海”。但這個情況在90年代末很快就改變了?! ?/p>
許紀霖:國家財政能力加強后,就開始大規模往教育、科技投資。體制里的收入也增加了。知識分子哪邊有錢就往哪邊走, 90年代末以后,就出現了一個回歸。90年代初知識分子紛紛離開大學、離開科研下海;90年代末以后,特別是到21世紀,大批人重新到體制尋租,回歸“吃皇糧”。大批人回來了,甚至連作家也紛紛往大學走。這是一個很大的回歸?! ?/p>
這個回歸從好的方面來說,知識分子似乎得到了體制的保障,不必再為稻粱謀,再到市場經濟里去打拼。這是好的一面,他重新獲得了部分的體面。但是另一面是什么呢?知識分子開始依附于體制,而這個體制現在是有一些畸形的發展,我把它稱之為“計劃學術”。
我個人認為,中國目前知識分子的素質和覺悟,遠不如初中生、高中生、農民工組成的人民憤青隊伍。我敢說,人民憤青的工資收入可能只是那些知識分子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但是,人民憤青并沒有因為自己掙錢少而憤憤不平,也沒有因為掙錢少而放棄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歷史責任,中華民族的優秀民族精神,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優點,都被“位卑未敢忘憂國”的人民憤青繼承了?! ?/p>
什么是憤青?因對不合情理的現狀不滿而憤怒的青年。
什么是人民憤青?特指正義、愛國、熱血、勇于擔當、無私奉獻的中國青年。他們有著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對社會強烈的責任感,具有時代使命感和歷史主動性,是真理、正義、公平、公正、平等和社會良知的堅定捍衛者,也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p>
人民憤青是網絡監督的主要群體,是國家法律反腐和制度反腐都效果不佳而另辟蹊徑的社會反腐的最重要的有生力量。他們不拿國家一分錢工資(不屬自己職責范圍),為了捍衛社會的真理和正義,為了維護中華民族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不惜犧牲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甚至金錢、人身安全乃至生命,體現了難能可貴的新時代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