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對姓資姓社的問題等閑視之
——學習四中全會公報的體會
朱蓬蓬
鄧小平時期,為了避免“臭知識分子”的那種坐而論道的毛病,影響和耽誤改革的進程,所以他提出姓資姓社的問題不爭論,先干起來再說,通過實踐來檢驗和論定真理。這一著棋基本上是對的。就像他的“貓論”、“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等等,都是屬于戰略理論的范疇。
但是,在改革開放30年之后,由于不講市場經濟的姓資姓社,所有黨的方針路線政策都在被悄悄地修正和異化。其具體表現是眾所周知的,諸如過大的貧富差距,諸如所謂的國退民進或國進民退,諸如買官賣官,諸如官商勾結,諸如精神信仰的淡薄或取消……等等等等。從本質上說都是無視了姓資姓社的根本。
如果筆者沒有記錯,黨的十三大以后所提出的商品經濟,有一個發展過程,在政治報告的決議中,叫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現在的四中全會,也還是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是對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進步。但不知從什么時候,一大批鍍金歸來的海龜,很快就赤膊上陣,明確地讓各式土專家學者,跟著直呼市場經濟,取消了前面的定語“社會主義”。
取消了這個定語意味著什么呢?就意味著他們想在中國實實在在地搞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這是從龍永圖作為中國政府的代表,參加世貿組織談判開始,他一生的偉大政績,經過若干年的馬拉松以后,終于簽下了協議,中國進入了WTO,一些人興奮,一些人懷疑,一些人觀望。到今天為止來看,我們不能說加入世貿組織不對,但讓步太多,忽視了資本主義的本性,留下的后遺癥的確也不少。
更讓人難以說出口的是,堂堂的中國共產黨原本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就是在新的形勢面前,按照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需要,泛化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也未尚不可,但前年由中央編譯局的俞可平先生,拋出了那篇著名的《民主是個好東西》,和謝韜的“民主社會主義”夾在一起,在全國范圍內,特別在黨內,掀起了一股贊賞資本主義民主的熱潮,其結果是在全國范圍內造成了思想混亂。筆者親自經歷了一大批老干部,在各種形式的會議和場合上,引發了爭論。資本主義民主的普世價值,以及本來尚有點礙口的西化,成了人們“熱評”的議題。時間過去兩年了,如果說黨中央十七大的政改部署還是社會主義民主的話,那么,人們議論的卻實實在在是資本主義的民主了。只不過大家還沒有從姓資姓社的角度來認識。
值得注意的是,當吳邦國委員長在全國人大宣布中國不搞多黨制以后,讓許多人目瞪口呆了一陣。但很快,一大批專家學者就又掉轉頭來,寫文章努力掩蓋自己的本來面目,對民主進行“再說”,“再闡述”。無數條“變色龍”的花招聲稱“實現民主”不能過急等等。
舉個例,筆者因為和一些老同志爭論難斷,就在網上發了一個“請教中央黨校沈寶祥教授”的帖子,希望教授指點我們他的文章觀點是支持“姓資”的普世民主呢,還是對普世價值和西化論的沉重打擊? 9月11日 ,沈寶祥教授在北京日報再次發表文章《中國的科學發展之路是怎樣探索出來的》。似乎是對我的問題的回答。
對這篇文章,瀏覽各方面的反映,有叫好的也有批評的。筆者仔細閱讀了全文,應該說,文章面面俱到,似乎是滴水不漏。但沈教授并沒有敢于剴切地表明自己贊同的人類民主文明成果,是姓資還是姓社。他只是在他文章的段落中含含糊糊地說:
“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要善于將走自己的路,同走人類文明大道有機統一起來。在這方面,我們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改變僵化觀念,消除不必要的疑慮,繼續防‘左’,不要受新形態的‘姓資姓社’爭論干擾,大膽吸取和借鑒人類文明成果。”
原來如此。但什么是“新形態的姓資姓社”呢?
是的,前些年,中國社科院的專家們曾經做了專門的調研,說中國現在沒有了階級,有的只是不同的階層。并按職業分出了12個,或16個甚至更多的階層。沒有了階級,就沒有了斗爭。而階層就最多是人民內部矛盾。大概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沈教授指示我們不要受姓資姓社的干擾,“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文明成果”。
問題在于,黨的十七大已經提出了社會主義民主,并強調了從黨內民主到人民民主的具體操作程序。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需要防什么“左”呢?
其實,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根本在于實事求是。中國有沒有資本主義,要看客觀存在。現實是我們黨宣布的“一國兩制”政策,香港總還是資本主義吧!香港是中國的吧!怎能說中國沒有資本主義呢?所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中國的獨資合資企業,其代理人是資產階級吧!包括那些白領在內,中國的勞工階級不是在為資產階級創造剩余價值嗎?臺資企業的老板是資產階級吧!我們是十分歡迎這樣的資產階級的。
除此而外,我們對于西安400萬的藏獒,東莞報道的妻妾成群,有二奶情婦的眾多官員,國企高管的百萬千萬年薪,山西暴發的大批煤老板,重慶輝煌的打黑除惡,不都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不良現象嗎?至于“通鋼事件”,已經是典型的階級矛盾之存在并爆發了斗爭……
我們可以把這一切都免談姓資姓社,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但剛剛閉幕的四中全會,研究的重大問題就是黨的建設。黨在長期執政實踐中,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始終是一個必須根據黨所處的歷史地位和黨的中心任務的變化,不斷作出回答的重大時代課題。
現在,四中全會“公報”已經指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關于黨的建設總體部署,按照黨章要求,著眼于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著眼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著眼于增強全黨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斗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著眼于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全面推進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進一步把黨建設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艱苦奮斗、清正廉潔,富有活力、團結和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確保黨始終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請注意“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之用詞,能不講“階級”嗎?不但講,而且還要“確保”。
筆者引用這一段話的意思是,四中全會對十七大的路線方針并沒有作出重大調整,這次全會只不過是“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作出了部署,強調要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提高全黨思想政治水平,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積極發展黨內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設善于推動科學發展和促進社會和諧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做好抓基層打基礎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弘揚黨的優良作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加快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
另外,“全會提出,世界在變化,形勢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在深入,不斷學習、善于學習,努力掌握和運用一切科學的新思想、新知識、新經驗,是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引領中國發展進步的決定性因素。必須按照科學理論武裝、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規律、富有創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作為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抓緊抓好。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建設學習型黨組織。”
這也是一段非常有深意的話。記得在二十一世紀初,黨內高層及理論界,曾經探討過一個現實問題,在政策層面上,如何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這是一個黨內思想活躍議論紛紛的時代,一種說法是:承認和允許“多元”的客觀存在,只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多元一體的中國特色現代化”有什么不可?這是實事求是地順應現實。
體現在“民主”這個問題,四中全會提出,“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集中統一是黨的力量保證。必須堅持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以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為根本,以加強黨內基層民主建設為基礎,切實推進黨內民主,廣泛凝聚全黨意愿和主張,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堅決維護黨的集中統一。堅持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黨的堅強團結保證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
筆者希望,我們黨內的專家學者,都應該明確表態了,這不是西方的議會民主,與西方普世價值的民主還是有根本的區別,因為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
我們應該十分認真地學習四中全會公報。即使對于姓資姓社的問題不爭論,但在建設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已經出現的種種類似現象,卻不能等閑視之。
2009年9月19日 星期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