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老黑的“《建國大業》觀后感”這篇文章,深有感觸。
文章提到“建國的大業成為了地痞流氓和草寇們的權術之爭,這里沒有涉及到政治,更沒有涉及到政治家。自然也看不出來意識形態。不涉及政治何談愛國和凝聚人心呢?靠什么?沒有意識形態的電影成為了一步重要的獻禮片,這不是很奇怪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部影片沒有宣傳正面的東西,也沒有宣傳哪怕是一點點的主旋律(至少我沒有看出來),且沒有核心價值觀,這就更是十分奇怪了。”
說奇怪的確是奇怪,其實卻是見怪不怪。
這讓我想起一個問題:當今的主流思想是什么?
按照現在主流媒體的流行說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其實,細心的人們發現,十五大報告的提法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十六大后就有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報告將我們黨在新時期以來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實踐中相繼形成的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成果――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整合為一個統一整體,統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并進行了科學闡釋。(中國機構網文章《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http://www.chinaorg.cn/zt/jd17da/2007-11/15/content_5136781.htm)
所以,就有了現在很多主流媒體的流行說法“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或許有人會說,怎么這么亂?這可能跟鄙人的水平不高有關,是我梳理得不夠清晰。其實,即使我梳理得再清晰,也扛不住一個事實,那就是這社會越來越多元化(也包括思想、思潮多元化)。據說這是伴隨著改革形成的,“我國正處于轉型期”,轉型期社會的特征之一就是“舊的已經打破,但是新的尚未形成”。那么到底我們這個社會還有沒有主流思想?至少我不能肯定回答這個問題,我只知道這個時代是個思想混亂的時代。雖然官方仍然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但是有幾個人真正知道它的內涵?當前社會,還有幾個人拍著胸脯說自己堅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一提到毛澤東,似乎就讓人聯想到“左”(甚至聯想到“文革”“十年浩劫”),就連現在的黨員寫學習心得也是跟著主流學舌,只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而逐漸淡化“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前還掛在嘴邊扯出來做做樣子,現在干脆提都懶得提了。再讓我們看看十七大報告的一些內容,在第七章“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第一節“(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中有以下闡述: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要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大力推進理論創新,不斷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深入回答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培養造就一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特別是中青年理論家。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主動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推進學科體系、學術觀點、科研方法創新,鼓勵哲學社會科學界為黨和人民事業發揮思想庫作用,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和優秀人才走向世界。”
十七大報告雖然洋洋數萬字,但也可謂“字字珠璣”,經過黨中央多次修改才拿出來的,從這段話中我們看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這個最新成果當然是不包括毛澤東思想的!
連黨中央都不提用“毛澤東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了,而只是重視什么理論創新,目標是“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深入回答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培養造就一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特別是中青年理論家。”我一直在想,這是不是走偏了,走彎路啊?
最近讀了一些關于“包產到戶”“私有化”“兩極分化”的文章,領悟到一點:毛主席在幾十年前就預計到這些問題,除了說明毛主席老人家的遠見卓識,更說明了毛澤東思想的靈魂至今也在影響著整個社會。這也就能解釋為什么當前民間老百姓特別是疾苦的底層弱勢群體深深緬懷毛主席。即使是鄧公在90年代也意識到“如果改革造成了兩極分化就是走邪路”的問題,這就不能不讓一切有良知的人們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是否應該反思一下我們在發展經濟的路上到底有沒有問題,哪里出了問題,問題原因是什么?
我非常贊同一些網友的觀點:造成當前社會諸多問題的根子在思想混亂。因為人的一切行動是由思想支配的,所以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雖然不見烽火,但卻是最激烈也是影響最大最深遠的。
在當前思想混亂的時代,沒有主流思想(或者只是表面的空洞口號而無實際行動),各種剝削階級思想沉渣泛起,封建迷信、資產階級腐朽思想很有市場,大家都想著“努力往上爬”“努力賺錢(甚至是撈錢)”,看看書面上的書就知道了,所謂的“成功學”課程就是教你怎樣適應環境,賺更多的錢、登上更高的位置,一切都為了“個人利益最大化”。再加上現在的新三座大山壓得老百姓喘不過氣,除了沒日沒夜地為了生計而奔波或勾心斗角,誰還有精力和時間奢談“思想”“理想”,現在的年輕人不管是在政府機關(被有些人稱之“為共產黨打工”)還是在私企打工,工作之余除了網游、唱K、泡吧,中年人看電視、打撲克、搓麻,還有多少人有著積極的業余文化生活?還有幾個人想著“為人民服務”“為實現四個現代化而奮斗”?他們連“革命的本錢——身體健康”都不管,整宿泡在網上都習以為常,報紙上不是常報道某大學生通宿上網結果虛脫被送進醫院嗎?女士呢?逛街,血拼,買化妝品,做發型,追星,比時尚,還有幾個講究內涵?
就連現在的大學畢業生當“西部志愿者”“當村官”,也是政府允諾“服務期滿考研加分”“考公務員加分”等等現實的“利益誘惑”才得以進行,但效果卻往往不盡人意。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當前的青年就是未來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可是,如果連他們都沒有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怎能不讓人擔憂未來中國的命運?
回到文章開頭,就能解釋為什么老黑感覺“《建國大業》沒有涉及到政治,更沒有涉及到政治家,自然也看不出來意識形態……也沒有宣傳哪怕是一點點的主旋律(至少我沒有看出來),且沒有核心價值觀,這就更是十分奇怪了。”
原因很簡單,這個思想混亂的時代,根本沒有什么主旋律也沒有什么核心價值觀,就算是有,那也只不過是官方文件里的說法、主流媒體上的口號,《建國大業》只不過是反映了社會現實而已,只要跟社會這面鏡子一對照就會發現出現以上現象一點也不奇怪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