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沒有良心
中國人把感恩叫良心,外國人把良心叫感恩。
其實那都是同樣的東西,就是說要永遠牢記那些對于自己的生存成長教育有過幫助的人,即使有的幫助是很小很微不足道的,也要心存感激,時刻銘記在心。
“滴水之恩定當涌泉相報”就是有良心知道感恩的寫照。
父母生養了我們,老師教育了我們,朋友幫助了我們。這些我們統統不應該忘記,他們是我們一生的恩人,在他們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我們同樣應該鼎力相助,回報自己的恩人,這就是做人最起碼的良心,如果我們連這個也做不到,那就是禽獸不如了。
毛澤東主席締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解放了全中國人民,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被帝國主義侵略和壓迫的100多年的恥辱結束了,中華民族從此和世界上所有的其他民族一樣處于平等的地位,“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
這是怎樣的豐功偉績!這是怎樣的偉大輝煌!這樣的恩德是我們的父母和師長所不能企及的,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人民誰不是沐浴在這個恩德的光輝下。
為了這些,毛澤東主席奉獻了六位親人的生命,包括他的妻子和兒子,同時也奉獻了自己的青壯年時代。
如果沒有毛澤東主席,我們民族的災難還不知道要持續多少年,我們的人民還不知道要多流多少血,說不定到現在還在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封建主義的三座大山下面痛苦的呻吟。
解放以后,毛澤東主席領導人民繼續革命,堅決走社會主義道路,希望把貧窮落后的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讓全體人民,特別是占人口總數90%以上的勞動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
為了這個目標毛澤東主席又辛勤的工作了27年,哪怕在他晚年身體健康狀況已經嚴重不佳了的時候,仍然在為人民服務,一直到他生命的終結。
毛澤東主席做人的原則是,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他實踐了自己的原則,也用自己畢生的行為為我們樹立了這個原則的豐碑。
1976年9月9日,這個悲痛的日子,毛澤東主席永遠離開了他熱愛的國家和人民,離開了他為之奮斗了一生的共產主義事業,同時也鑄就了他不朽的人生。
那天,全國人民痛不欲生,舉國哀號。全國人民“淚飛頓作頃盆雨”,徹底的宣泄自己無盡的悲痛(當然有些人并不悲痛),所有和我一樣經歷了那一天的人,那痛徹肺腑記憶早已刻骨銘心。
全世界所有的人都為毛澤東主席的逝世表現出悲傷和震驚,哪怕是他曾經的敵人。
聯合國以最快的速度在當天就下半旗致哀,表達了對于毛澤東主席和中國人民的尊敬,這在聯合國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
亞非拉朋友和我們一起痛悼毛澤東主席,有的在中國學習和工作的非洲朋友甚至直接將毛主席像章別在胸前的皮膚上和中國人民一起哭得昏天黑地;
歐美國家政府和領導人一致高度評價毛澤東主席的人格和思想;
法國總統蓬皮度說:“毛澤東主席逝世熄滅了一座照耀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思想燈塔。”這話不一定正確(因為我認為這盞燈塔是永遠不會熄滅的),但是將毛澤東思想評價為世界人民思想的燈塔,雄辯的說明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是舉世公認無庸置疑的。
毛澤東主席引導全體中國人民走上一條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康莊大道,毛澤東思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民,讓中國人民不管在什么時候都能夠清醒的認識到什么才是真正能夠救中國的正確道路,這樣的恩德這樣的惠澤是中國人民子孫萬代也享用不完的精神財富。
中國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生激烈變化的時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動蕩,只能證明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深入人心的結果,也是毛澤東思想又一次挽救中國命運的光輝勝利。
可是,我們已經淡忘了他老人家。
以往許多年來,我們就開始在有意無意的去毛澤東化。毛澤東主席的生日、忌日、清明我們都沒有表現出對他老人家應該有的尊重。
我們開一個奧運會還知道選擇在08年8月8日8時8分這樣的時間開幕,為什么09年9月9日9時9分我們不能舉行一個哪怕是非常簡單的紀念儀式,哪怕僅僅是三分鐘的默哀來懷念我們的毛澤東主席?對于現在活著的幾乎所有的人來說,最起碼毛澤東主席也是我們的父輩或者爺爺甚至是太爺爺。他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為了他所熱愛的人民,逝世以后沒有留給自己的后代任何財產,留下的只有對于人民對于國家命運前途的無限的憂慮。
我們可以花時間花金錢去紀念炎帝、黃帝、孔子、孟子,為什么沒有時間沒有金錢去紀念毛澤東主席?
毛澤東主席的故鄉湖南省9月8日舉行了大規模的集會來紀念炎帝,我以為會在第二天紀念毛澤東主席的忌日,可是沒有。連媒體也集體沉默,只有各地人民的民間紀念活動零星報道!
我們的父母老師把我們撫養教育成人,我們還知道時刻懷念他們,何況一個為了全中國人民奉獻了畢生心血的老人家-------我們的爺爺毛澤東主席?我們真的就那么忙嗎?做人還是應該有點良心。
毛澤東主席,您在天堂可好?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您的,我們愛您,爺爺!
注:文章寫于9月9日,因為網絡原因未能發出,現補發。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