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蘇聯的解體,一些中蘇兩國高層的歷史交往檔案的逐漸公布,一些專家學者等得出一個結論:抗美援朝是斯大林在新中國成立后為了遏制中國或是阻礙中美關系的正常發展、為了讓中國一邊倒的與蘇聯結盟,而與北朝鮮合伙給中共下的一個圈套或是一個陰謀。他們能得出這么一個結論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以一定的依據、一定的事實為基礎的;但是我認為這是一個片面的結論,他們犯了一個嚴重的邏輯錯誤,也忽略一個一些更為重要的事實!
首先我們從新中國誕生前后國際國內的歷史背景說起。1945年2月蘇美英三國簽訂《雅爾塔協定》,就二戰的結束后的國際勢力范圍的劃分等達成協定。朝鮮半島以三八線為準劃分為南北朝鮮,就是蘇美或是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勢力范圍劃分的結果。1946年3月英國首相丘吉爾在美國富爾頓發表反蘇、反共演說,又稱“鐵幕演說”。隨著丘吉爾鐵幕演說的發表,蘇美英等國或是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國家的矛盾上升為第一位的矛盾,各自都開始為消滅對方的實力而擴大自己的控制領地而展開全方位的斗爭(軍事戰爭與擴張自然也是其中的一部分)。1950年6月,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北朝鮮為了統一朝鮮,發動了朝鮮戰爭,到同年8月就把南朝鮮的軍隊壓縮到釜山的一個狹小地區。隨著同年9月美軍在仁川登陸,戰局形勢逆轉。
北朝鮮發動統一國家的戰爭,從朝鮮半島的角度看,這是一場純粹的內戰,是正當的,是合乎歷史發展進步要求的,是無可非議的!但是當時國際環境是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冷戰時期,南北朝鮮本身就是冷戰的產物。在美國看來朝鮮戰爭不單單是北朝鮮對南朝鮮的進攻,更是共產主義對資本主義的進攻,或是蘇聯對美國控制領地的進攻。所以美國出兵阻擾北朝鮮對南朝鮮的進攻,在美國人看來也是正當的。
朝鮮半島的內戰爆發時,北朝鮮人民軍有幾個主力師是由原中國四野的幾個朝鮮獨立師改編而成的,其中就有時任師長的方虎山將軍。對于這個情況要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戰爭說起。亞洲的法西斯就是日本。日本法西斯在二戰期間不僅僅侵略中國,而且也把朝鮮半島作為他們的殖民地。朝鮮半島自唐朝開始就作為中國的附屬國,到近代清朝末年,還曾派兵到平壤幫助朝鮮一起抗擊日本的入侵。現在中國的東北還有朝鮮族的自治州,他們與朝鮮半島的朝鮮族有一樣的文化,可以說是同源同宗。中國人民與朝鮮半島的人民自古以來就是血肉相連,唇亡齒寒的關系。在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戰斗中,由朝鮮族人民為主組建而成的軍隊編入人民解放軍的序列,這也是出于統一指揮的需要。一些朝鮮半島的人民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出于國際人道主義的精神而放棄提前回國,這本身就是值得尊敬的;同時即使一些中國籍的朝鮮族人民自愿去到北朝鮮去,這也是無可厚非的。大家應該記得一個叫白求恩的加拿大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他就是犧牲在中國的,是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而犧牲的!所以說當金日成向毛主席提出,要求幾個朝鮮獨立師回到北朝鮮去的時候,毛主席沒有理由不同意。幾個朝鮮獨立師回到北朝鮮后就改編為朝鮮人民軍,至于對他們的使用及組織安排等等都是金日成說了算,毛主席是沒有理由再干涉的。所以說不能說朝鮮半島的內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發動的,更不能說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向美軍的開戰!
朝鮮半島內戰爆發以前,有資料顯示金日成曾分別向斯大林、毛主席等征求過意見。毛主席提醒他們要謹慎,也就是不太贊同;而斯大林是贊同的。對于這個問題有人說是斯大林指使金日成發動對南朝鮮的戰爭的,并且給金日成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裝備等。對此我是贊成后一種觀點。因為在當時的冷戰環境下,尤其南北朝鮮又是冷戰的產物的情況下,單單一個北朝鮮若沒有蘇聯強力的支持,他是不敢單方面地發動對南朝鮮的戰爭的。所以在對南朝鮮發動戰爭這一點上,北朝鮮與蘇聯是一致的,并且應該說蘇聯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另外當時的國際環境也說明了這一切。到1950年,中國大陸的解放事業已經推進到了金門,解放臺灣的戰斗準備已經就緒,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同時隨著毛主席的《別了,司徒雷登》一文的發表,美國人也感覺到臺灣是保不住了,他們也已經做好了戰略退卻的計劃。就是把美國的戰略防線或是資本主義的領地防線后撤到臺灣東海岸沿線(也就意味著對臺灣的放棄)。同時因為美國當時的中心是在中國,而在南朝鮮那里部署的兵力并不多,防御力也就比較薄弱。蘇聯無論是從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角度,還是從擴大自己的實際控制領地的角度(北朝鮮是蘇聯一手扶植起來的),他都應該力主北朝鮮趁此國際環境統一朝鮮半島;當然能統一朝鮮半島也是金日成夢寐以求的,他更沒有理由拒絕。
毛主席當年對發動朝鮮半島戰爭是不太贊同的。一是從國內形勢看,國內解放戰爭進行到了收尾階段,他怕引發新的世界大戰影響國內的解放事業;二是從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形勢看,當時的北朝鮮已經控制在共產黨手里,隨時可以進攻南朝鮮。可是當時的臺灣還在美國人扶植的政權蔣介石手里,臺灣和大陸中間有個臺灣海峽,解放臺灣的難度比較大;并且如果先解放臺灣,則共產主義就可以從北朝鮮到臺灣對美國在南朝鮮與日本的領地形成一個半環型的包圍圈,則美國的防御戰線必須后撤,到那個時候再解放南朝鮮則更容易。所以毛主席主張先解放臺灣,再解放南朝鮮。當然斯大林與金日成等并沒有充分考慮毛主席的意見,沒有等到臺灣的解放,就發動了朝鮮戰爭。另外朝鮮發動戰爭時,雖然提前征求過中國人的意見,但是他們具體什么時候發動戰爭、如何的把戰爭繼續進行下去等一些具體作戰部署并沒有提前通報給中國。所以中國人對朝鮮戰爭的爆發也是感到很意外的。
對于朝鮮戰爭爆發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中國人為了保家衛國,不得不把準備解放臺灣的部隊以及一些準備轉業到地方進行生產的軍隊再次集結到東北,這就導致解放臺灣的事業不得不臨時停止。尤其是抗美援朝以后,中美關系的進一步敵對化,使得美國有借口把第七艦隊開進到臺灣海峽以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這也難怪在毛主席的一些談話及文章記錄里面罵斯大林。朝鮮戰爭可以說是斯大林走的一步臭棋,他不僅僅沒有幫助北朝鮮獲得統一,擴大共產主義范圍;而且還連累中國喪失了解放臺灣的大好時機。一句話:偷雞不成蝕把米。
至于一些人說的是斯大林故意陷害中國人或是斯大林報復毛主席,為了防止與美國和好等等這都是不成立的。1945年“雙十協定”簽訂后,蘇聯是支持蔣介石政府的。他認為中國共產黨是打不過國民黨的,是無法統一中國的。到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準備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時候,斯大林還勸誡中共停止戰爭、見好就收。當然毛主席沒有聽斯大林的,而是做出了“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戰爭決策,這自然有點令斯大林不高興。在毛主席訪問蘇聯的時候,斯大林說:“對勝利之人是沒必要批評的。”其言外之意就是:當年毛主席沒有聽他的勸告很令他不高興,但是毛主席既然勝利了,他也就沒有理由再批評什么了。如果說斯大林因為這些小事而報復毛主席的話,那這些人也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另外如果說是為了防止中共與美國結盟等,也純粹是沒有根據的。在1949年12月,毛主席就做出了一邊倒的戰略決策,就是與蘇聯結盟,與蘇聯進行全方位的合作,一起搞共產主義建設。當然中蘇之間對一些問題的看法也是有分歧的,尤其是蘇聯搞大國沙文主義,很令毛主席不滿;但是這些分歧還不至于讓斯大林做出一個陰謀或圈套:發動朝鮮戰爭讓中國人到朝鮮半島去與美國人火拼,已達到相互消耗的目的。因為蘇聯畢竟還是給中國提供了一些貸款與幫助,并且中國人與美國人火拼對與蘇聯沒有多少好處;還有在中國的解放戰爭中,中美關系已經敵對化,中美在那樣的情況下結盟是不可能的。所以這些妖化斯大林、蘇聯的觀點是不成立的;進一步說就是破壞當前的中俄關系,否定抗美援朝,粉飾中美關系!
我們退一步講:抗美援朝即使是斯大林的陰謀或圈套,但在當時的國際情況下中國也是必須出兵的。首先中國與朝鮮的歷史淵源上面已經講過,這里就略過。再次,當朝鮮戰爭爆發時,中國政府通過印度政府(中國與英美等國沒有建交)曾多次警告美國不可以越過三八線,否則中國就會出兵干涉。中國的立場當時是很明顯的:美國可以進攻北朝鮮的軍隊,保護南朝鮮的領地;但是不可以越過三八線。
三八線是蘇美英等國家劃分的結果,不是中國人劃分的;可以說三八線也是美國人自己認同的分界線,不是中國人強加給美國人的。中國沒有支持北朝鮮越過三八線進攻南朝鮮,但是也不允許美國支持南朝鮮越過三八線進攻北朝鮮。可以說中國是站在中立的立場上說話的,并沒有偏袒任何一方。至于中國出兵朝鮮,那是因為美國沒有遵守自己制訂的《雅爾塔協議》中規定的三八線。美國人不但越過三八線把戰火燒到了中國邊境;并且還計劃趁勢進攻中國的東北,當時中國丹東就遭到美國飛機轟炸。在當時的情況下,為公(堅持三八線為南北朝鮮的分界線)、為私(防止美國人趁勢進攻中國東北),中國人都沒有理由不出兵。所以即使蘇聯不主張中國出兵、即使朝鮮不向中國求援,中國人也應該出兵朝鮮。所以抗美援朝是正義之師(維護國土安全),也是公平之師(交戰雙方都應該遵守《雅爾塔協定》)。所以中國的抗美援朝是經得住歷史考驗的極其正確的決策,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標志性的里程碑。
有人說中國因為當年的一個抗美援朝,而影響了中美關系的正常化,從而也就影響了臺灣的解放,影響中國的對外改革開放,進一步講就是影響了中國的快速發展。我認為這種觀點真是無知至極。首先,在1945年《雅爾塔協定》的簽署,到1946年英國首相丘吉爾在美國富爾頓發表“鐵幕演說”,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意識形態之間的斗爭就開始在全球蔓延,這也就是一般人所理解的冷戰。中共與美國本身就是處于冷戰思維中的對立兩極,即使中國不把美國人當作敵人來看,則美國人也一定把新中國作為敵人對待。在冷戰時期,哪個社會主義國家沒有被美國所封鎖?古巴自己解放自己,并沒有攻擊美國的任何地方,不也一樣被美國封鎖!美國還甚至派自己的武裝去推翻古巴新政府,難道這也是怪古巴自己嗎?美國第七艦隊封鎖臺灣海峽,阻礙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純粹是美帝國主義戰略擴張,限制共產主義的發展。否定抗美援朝只不過是一些賣國賊用來粉飾其主子帝國主義行為的一個借口,并不能說明抗美援朝就是錯誤。1972年的尼克松訪華,是因為當時美國與蘇聯在相互競爭中處于下風,美國人為了聯合中國限制蘇聯而主動與中國改善關系的。對此大家應該記住關鍵的一句話:是尼克松訪華,而不是毛澤東訪美!今天,一些別有用心的敗類為了粉飾中美關系,為自己的漢奸作為辯護,而否定抗美援朝的歷史正當性、合理性、正確性真是無聊已極、無知之極、無恥至極!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