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揚-自我表揚與自我出丑
——兼談我之“科學表揚觀”
中國人是善于表揚的。學生學習自覺,老師表揚,戰士訓練刻苦,長官表揚,當官的出了政績,上級表揚,等等。表揚的形式,有口頭表揚、書面通報表揚(彰)、媒體宣傳等,諸多形式相沿成習,流傳久遠,被交相運用。因為表揚的內容多、形式多、對象多,與此相適應地,往往使被表揚者在表揚面前顯出受之有愧態,于是,就出現了一個“謙”字。什么 “謙虛”、 “謙遜”、“謙讓”云云,總之,只要你在表揚面前“客氣”一下,就會得到“這人謙虛”、 “這人謙遜”等夸獎,夸獎是什么啊?夸獎也是表揚的意思。于是就有了“表揚復表揚”的意外收獲。這種長期的心理導向,使國人形成做了好事不留名,有恩于人不圖報,內斂而“謙”的性格。《現代漢語詞典》對“表揚”的闡釋是“對好人好事公開贊美”,這非常正確。可見,表揚決不是人們自己跳出來說自己好,而是他人對做了“好人好事”者的“公開贊美”,否則,就叫做王婆賣瓜。人們“公開贊美”好人好事,使表揚形成了“良性循環”,被表揚的人越多,說明“好人好事”越多,通過表揚使“好人好事”產生乘數效應,涌現更多的好人好事。一部“表揚史”,除了少數被表揚者受到不應有的表揚外,多數被表揚者一定有優異于常人的“好”處,甚至做過很大貢獻和犧牲。如,新中國以來的焦裕祿、雷鋒、孔繁森,他們哪一位不是事跡感人至深,贏得人們發自內心的公開贊美的呢?特級戰斗英雄張國福,參加過“三下江南”、“四保臨江”、“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渡江作戰”、“進軍四川”、“湘西剿匪”和“抗美援朝”等眾多戰役、戰斗,先后榮立特等功一次、大功兩次、小功五次,并榮獲“四野”授予的“孤膽英雄”、“開路先鋒”、“青年戰斗英雄”等榮譽稱號,還曾獲得東北人民解放軍英雄獎章兩枚、全國戰斗英雄代表大會紀念章一枚、毛澤東獎章一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獨立獎章一枚。出席過1950年9月第一次全國戰斗英雄代表大會,受到了毛澤東等親切接見。 他復員回到地方后卻對赫赫戰功只字不提,甚至連他的家人也無從知曉。不僅如此,他竟將原名“張國富”中的“富”改為“福”,在一家工廠默默埋頭工作40載,過著清苦的日子。直到女兒一次路過西安,順道到父親所在的47軍軍部打探父親的過去,才發覺她的父親非同一般的經歷。后來他的事跡理所當然地得到眾多媒體“公開贊美”,而這是他自己從沒有想過的事。1970年清明節,我隨某部隊來到鹽城一個叫伍佑的地方,祭奠該部隊解放戰爭時期在伍佑戰斗中犧牲的先烈。祭奠大會上,某副師長(伍佑戰斗時他是班長)“公開贊美”了一位農民模樣的老同志,他說:這位老革命,在伍佑戰斗時是我們的營長,伍佑戰斗中他負了重傷,部隊把他留在地方養傷。后來,他在農村帶頭搞土改、搞合作化,隱姓埋名十幾年,當地群眾只知道有位“老模范”、“老積極分子”,卻一點不知道他的過去。部隊找了許多年才把他找到。以上這樣的表揚與被表揚,對表揚者和被表揚者雙方,都是很高尚的,對人生和社會有著積極意義。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以上這種表揚,雖然意義重大、好處很多,但從科學表揚觀角度看來,僅屬于傳統表揚的范疇,已不適應改革開放的新形勢需要。實踐證明,傳統表揚有許多不足:一是覆蓋面小。新中國的幾十年,各條戰線有無數的焦裕祿、雷鋒、孔繁森式的人物,但是,真正得到“公開贊美”的又有幾人呢?多數人當了無名英雄。二是時間滯后。如,焦裕祿、雷鋒、孔繁森這些好同志,生前幾乎都是默默無聞,焦裕祿的事跡,是焦裕祿死后,新華社記者穆青發現的;據說如果不是張全景非常了解孔繁森同志,他的事跡可能難為人知;雷鋒同志的事跡,也是在犧牲后,被所在部隊披露出來的。被表揚的人要靠他人去發現,完全處于被動狀態,使得對他們的“公開贊美”,在時間上明顯滯后。傳統表揚往往都成了馬后炮。三是被表揚的人所做的貢獻未能和待遇掛鉤。穆青筆下的焦裕祿,貢獻突出卻生活困難。穆青寫道:“焦裕祿同志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他長期有病,家里人口又多,生活比較困難,可是他堅決拒絕給他救濟。”他的孩子們常常吃不飽。雷鋒更不要說了,一個小戰士,還談什么待遇。身為阿里地委書記的孔繁森,也和焦裕祿一樣,個人犧牲那么大,經濟顯得緊巴巴,身患多種疾病的夫人王慶芝,不僅要照顧老人和孩子,還得挑糞種地養家糊口。這些都足以證明,傳統表揚違反了物質利益原則,是平均主義思想在表揚問題上的集中反映。使“表揚”成了白表揚。此外,發現“好人好事”難度大。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好事”本來就傳播難,更何況有人做了好事還故意不說,有的不僅不說,還故意隱姓埋名。如,張國福、老營長們,竟生怕人家發現他的英雄事跡,結果,不僅增加了老部隊尋找他們的難度,也使自己失去了享受經濟待遇、政治待遇的機會,使物質利益原則在他們身上未能得到體現。在山呼海嘯般的“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更新觀念”的感召下,落后的傳統表揚方式,隨著改革開放的實踐,終于取得新突破,一種叫“自我表揚”的新的表揚方式蓬勃興起。什么是“自我表揚”?查《辭海》沒有,查《現代漢語詞典》也沒有,借鑒《現代漢語詞典》對表揚的定義原則,我把“自我表揚”簡單定義為:“自己公開贊美自己”。實踐證明,“自我表揚”一經問世,就顯示出無比優越性。一是覆蓋面廣。從老百姓到當官的、從機關到基層、從黨內到黨外,等等,總之,各種各樣、各行業的人,無不可以“自己公開贊美自己”。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參與性。二是及時性強。凡認為自己做了好事,就可立刻象母雞下蛋,咯咯叫起來,速度之快,如照鏡子地達到同步顯示。三是方法靈活。可以在群眾面前自己贊美自己,可以在上級面前自己贊美自己;可以在小會上自己贊美自己,也可以在大會上自己贊美自己:可以個別去上級的辦公室自己贊美自己,也可以上門去上級家里自己贊美自己;可以口頭方式贊,也可以書面方式贊;可以報紙贊,也可以廣播、電視贊;可以一事一贊,也可以數事一贊;總之,不受任何時間、地點、方法和對象限制。另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自我表揚”能夠做到好事不白做、好人不白當。只要自己把自己贊美好了,就可以得到物質鼓勵、精神鼓勵,或評先記功,或晉級提升;也利于組織上發現人才,可以弄個官當當,或使小官變大官。實在不行,也可以贏個好口彩。一句話,自我表揚使貢獻與待遇(經濟待遇、政治待遇)密切掛鉤,具有內在積極性和持續的驅動力。
為了充分發揮“自我表揚”的無比優越性,多年來,各條戰線涌現了許多自我表揚的帶頭人,他們刻苦實踐“自我表揚”,堅持“創新”“自我表揚”,使“自我表揚”不斷發揚光大。一是進行了表揚主體創新。使“自我表揚”,從個人的自我表揚,亦即自然人的自我表揚,發展到“集團人”(這個名詞暫時在工具書找不到,我想,工具書不久就會收錄)的自我表揚,其中包括,特殊利益“集團人”等,一句話,而今的中國社會,已經不僅自然人“自己公開贊美自己”,而且,發展到“集團人”“自己公開贊美自己”,使自我表揚的主體呈現多元化。二是進行自我表揚的方法創新,他們發明了:“貶人褒己法”、“虛擬成就法”、 “涂脂抹粉法”、“假手于人法”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把自己說成一枝花,把他人說成豆腐渣;大講前輩犯了嚴重錯誤,宣傳自己一貫正確,自己開創了歷史最好時期。任意夸大政績,搞假數字,什么假產值、假利潤、假GDP、假豐收等,只要對自己有利,什么假都可以制造出來,弄的中國統計數據假得世界聞名。無視客觀事實,掩蓋社會矛盾,把“太平盛世”的調子整天掛在嘴上。又怕自己老說自己好,弄得丟人現眼,就利用社會輿論為自己吹喇叭。此外,“移花接木法”、“無中生有法”、“貪天之功法”等實用性很強的方法,都是他們的創造發明。三是進行自我表揚的組織方法創新。多年來,先后分明了“職位競聘會”、“業績考核會”、“xxx大會”、“演講會”、“交流會”、“民主生活會”等,給廣大個人、單位和組織提供了最佳平臺,使人們有許多機會自己公開贊美自己,還積極運用現代傳媒,達到報紙有字、廣播有聲、電視有影,有效地提高了自我表揚的組織程度。
自我表揚目前正在向更深、更廣程度發展,然而,它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樣,顯得不夠完善。表現在:對自我表揚的素材,有的拿捏的還不夠準確。如,有的地方自己表揚自己打擊賣淫嫖娼如何得力,往往把人數、案數都上了報紙,這等于在告訴世人,你那個地方的社會風氣和治安不怎么好;有的地方喜歡把“解困”、“獻愛心”之類的詞兒放在嘴上,報紙經常報道他們怎樣發動群眾,為多少窮困學生、特困人員,贊助了多少學費、醫療費等,這不正說明你那個地方的困難群體人數多,說明你的“共富工程”沒有搞好嗎?與此同時,“解困房”也是一個熱點,許多地方把“解困房”蓋的多,作為成績,去大肆鼓吹,這不正說明,你那個地方有許多老百姓連住房都沒有解決嗎。改革開放30年了,“翻番”過幾次了,結果搞出了新的三座大山,有些人不僅自己不反省,還沾沾自喜的表揚自己,明眼人難道不認為,你這是在自我出丑嗎?前些日子看見某地方報紙登了一條消息,說他們那里的城鄉居民,即將全部飲用長江水。一個好端端的魚米之鄉,本來任何地方的水都可以飲用,結果由于環境污染,連井水都不能飲用了,造成城鄉居民必須付出巨大的代價改用長江水。對這樣的問題,不以為過,反覺是功,竟在報紙上自己表揚起自己來了。知情人都覺得這是在自我出丑。還有一個腐敗問題,現在抓的貪官越來越多、數額越來越大、職務越來越高。有些人往往把這些作為成績講。說起來都是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共產黨內沒有資產階級(那個陳良宇就這樣說),那些幾百萬、上千萬,甚至近兩億的貪官,難道是代表人民利益?難道他們是共產黨內的無產階級?因此,這樣的成績講的越多,老百姓心里越痛苦,越影響這些自我表揚者的光鮮形象。
所以,自我表揚雖好,但,如果素材拿捏不當,往往成為自我出丑。“出丑”一詞,《現代漢語詞典》是這樣說的“露出丑相;丟人。”自我出丑,就是自己讓自己露出丑相;丟人。為此,要盡快確立“科學表揚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