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一位礦工兄弟,他的名字叫煥民
我是在1976年認識煥民的。那年,我被臨時抽調到農村進行黨的基本路線教育,也許是由于對許多問題的看法趨于一致,也許是“臭味相投”,在路線教育工作隊我和他成了好朋友。當時,我在一所大學的宣傳部門當干事,他在一個山溝里的鐵礦當礦工。
三十多年前,他還是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子;中等個兒,身板溜直,黑紅的國字臉上眨動著兩只嬰兒般稚氣的眼睛;每當笑的時候,從略厚的唇間露出一口雪白卻不算整齊的牙齒;于是,便又讓人覺得他有些憨,且憨得可愛。他確實有些憨。比如,工作隊在調查當年農村那個大隊(如今叫村)的黨支部書記的經濟問題還有生活作風問題時,依照工作隊隊長的意見,那位大隊書記只貪污了幾百塊錢,盡管搞了幾個女人但畢竟是生活作風問題就不要查了,處理結果是留黨查看。可煥民卻為此同工作隊長爭吵起來,且吵得十分激烈,說生活作風問題也要查清楚,一個共產黨員如果道德敗壞就不配留在黨內。當時,盡管其他隊員也不同意工作隊長的意見,但礙于那隊長是他們礦上的黨委副書記,都默不作聲。后來,氣得那工作隊長對他說,小孩牙子,你懂不懂組織原則?!盡管如此,煥民還是氣憤地嘟囔半天。后來,不知是誰將此事反映到工作隊的上級――縣里路線教育分團。于是,那隊長便認為是煥民背地里干的,還說他品質不好。煥民說他有意見從來都是提在當面,絕不會背后整人。可是那隊長哪里會相信。這件事的后果是煥民回到礦上之后,便被取消了積極分子的資格,一直是黨外人士。幾年之后,那位副書記調走之前,找到煥民對他說確實冤枉他了,因為有人告訴他反映那件事的是另外一個工作隊員。這是煥民后來告訴我的。其實,無論過去和現在,好人往往被誣陷,好人也往往背著“黑鍋”。
在后來的幾年里,煥民從山溝里到市內找過我兩次,都是給他愛人看病,因為我所在的大學是一所醫學院校。他愛人是個農村婦女,和煥民一樣憨厚。因為患婦女病得不到及時治療,導致不能生育。為此,煥民的一些親屬曾勸他離婚。煥民的父母、哥哥姐姐都是農民。在農村,畢竟受孔孟“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思想影響較深。然而,煥民對勸他離婚的那些話不屑一顧,為此還同父親吵了一架。后來,愛人看他與家里的關系鬧得很僵,曾含著眼淚對他說,還是離了吧。當時,煥民將他愛人罵了,說道:我要是那樣做,還算是個人嗎?別說你不能生育,就是將來你癱在炕上,我也會伺候你一輩子!一席話感動得他愛人摟著他失聲痛哭。這些都是他愛人后來對我講的,講的時候眼里還噙著幸福的淚花。
后來,煥民的愛人在當地一個小醫院撿到一個被遺棄的女嬰,就是他們今天的女兒。如今已經長大,煥民說在外地打工,每年過年都回來看他們。
改革開放之后,煥民所在的鐵礦下馬了,停產了,工人們紛紛下崗,煥民自然也擺脫不了類似的命運。為了應對生活的窘迫,煥民和愛人開荒種了兩畝多地,多是一些蔬菜,收成之后便拿到集市上賣。因為鐵礦就座落在山里,有時他就和愛人到山上采些山貨。春天的時候采些蕨菜、刺老芽(刺五加的嫩葉),秋天時采些蘑菇、木耳、榛子、山核桃什么的,自己舍不得吃,也都拿到集市上賣,有時為了能賣上好價錢還起早趕火車到市里來賣。有兩次到市里,順路給我捎些蘑菇和木耳。我知道他們生活艱難,盡管一再拒絕,可煥民還是咧著嘴,露出已經有些發黃的牙齒,憨憨地笑著說:咋的,瞧不起俺山里人啊?說完,撂下東西就走。望著他那已經微駝的漸漸遠去的背影,我的心里一陣陣酸楚。
六年前,我退養之后到煥民所在山溝的家里去了一次。奇怪的是他們住的仍是土坯壘就的茅草房。空蕩蕩的屋內除了一臺黑白電視機再沒有值錢的東西。我問是怎么回事,煥民憨笑著說:為了供孩子在外地上學,把原來的瓦房和家具都賣了。那年,煥民便老得夠嗆,頭發花白,額頭和眼角布滿刀刻似的皺紋;由于上牙掉了兩顆沒鑲,憨笑時表情顯得有些滑稽。聽他回顧往事,我才知道這些年,他苦沒少吃,罪沒少遭。他當過更夫,開機動三輪車拉過客,在私人工程隊里當過小工,還到農村收過雞鴨鵝狗賣給市里的飯店。不過,生活的重擔并沒有將他的精神壓垮,通過他的談吐,我感到他在與命運的抗爭中沒有絲毫的怯懦。那天,我們從下午一直嘮到半夜,喝了兩瓶白酒。后來,煥民還要啟開一瓶,終被他愛人勸說著搶下了。
三年前,煥民給我打電話說,他也買了手機了,還說女兒在外面掙了些錢給他們買了一間舊瓦房。由于有了手機,他隔些時候給我打來電話,于是我們便彼此問候一番。前些日子,他又打來電話說,他在市里一個工地上干活,還是當小工。我問他在什么地方,他說我找不到沒告訴我他在的地址,說已經干了兩個多月一直抽不出時間來看我,說每天早早便起來干活很晚很晚才收工,說老板不準請假若請假就被解雇,說一兩天工程完工之后他就回去。我對他說,六十歲的人了,歇歇吧。他說女兒要結婚,再給女兒湊點錢,多盡點當爹的義務。聽他說完,我的心情如潮水般久久不能平靜••••••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