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工農民眾淪為弱勢群體更可怕的
在我看來,一個人社會政治地位的高低,主要取決于他的經濟地位。
你雖然是我的直接領導,但你既在工資上比我多不了幾塊錢,又不敢獨自決定我的命運,于是,你對我就牛皮不起來。
這是什么原因呢?這大約就是“經濟是政治的基礎”的緣故吧!
毛澤東及其思想其所以被一些權貴越來越邊沿化,根本原因大約就在于:毛主席洞悉了“經濟是政治的基礎”的要意,且找到了能夠使社會真正和諧的方法。
這個方法就是:毛主席下面一段講話的要意,以及毛主席親自為我們制定的“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
毛主席在《青年運動的方向》一文中指出:“看一個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標準呢?拿什么去辨別他呢?只有一個標準,這就是看他愿不愿意、并且實行不實行和廣大的工農群眾結合在一塊。愿意并且實行和工農結合的,是革命的,否則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他今天把自己結合于工農群眾,他今天是革命的;但是如果他明天不去結合了,或者反過來壓迫老百姓,那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了。”
我以為,有了毛主席的這段講話的要意,有了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便會輕而易舉地鏟除特權,便會輕而易舉地抵制一些人強加在工農大眾頭上、且當今正在瘋狂實施的按權按資分配。
然而,正因為毛澤東及其思想被權貴們邊沿化了,才出現了一把手說了算;才出現了違背憲法,將“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改革成了“工農盡所能、權貴享清福、按權按資分配”的原則;才讓0.4%的人掌握了中國70%的財富;才最終將共和國憲法所規定的主人翁的工農大眾變成了弱勢群體。
這種改革可怕嗎?
我以為,這種現象固然是可怕的,但它卻絕不是最為可怕的。何以見得呢?請看近些年來,那個總以右派而自豪的 茅于軾 先生,在他的《中國建設和諧社會的主要對立面是什么?》一文中的這樣兩段話:【改革后的近三十年,中國已經有了幾千萬個有錢人,他們可以名正言順地稱為中產階級或資產階級。總人數不算少,但是在十三億人口中大約只占5%。他們生活寬裕,意識形態接近西方,比較有獨立的想法,希望社會安定平穩,個人能夠得到法律的保護。如果實行代議制政治,他們是形成主流思潮的中堅力量。但是在今天的政治中,他們的聲音還很難成為主流。如果拿人數來講,恐怕懷念毛澤東是當前的主流。那是一個非常有破壞力的思想,是和諧社會的主要對立面。】【改革在中國造就了約占總人口5%左右的富人,他們是中國的中堅力量,而另外的95%中的很大部分,則因為信仰毛澤東思想,具有很大的“破壞性”。】
請問,你 從茅于軾 先生的這兩段話中讀到了一些什么訊息呢? 茅于軾 先生近些年來為什么總以右派而自豪呢?你是屬 于茅于軾 先生所崇尚的5%以內的“中國的中堅力量”里面的人呢?還是屬 于茅于軾 先生所憎惡的“95%中的很大部分,則因為信仰毛澤東思想,具有很大的‘破壞性’”里面中的人?假如你能真正想明白茅于軾們其所以敢公開越來越囂張、越來越自豪的內中原因,又真正想明白了你也是屬于茅于軾們所憎惡的“95%中的很大部分,則因為信仰毛澤東思想,具有很大的‘破壞性’”之列,那么,接下去將會發生什么?你難道還不明白么?倘有意外,則唯有實現以下兩條:①茅于軾們受到了嚴歷的批判和懲處。②毛澤東思想得到了發揚。
秦川牛
2009.8.5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