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有企業的變遷之路
50年前,這里是一片荒草和濫墳,不要說人,就是一般的動物也不愿意來這里,但是,老書記來了,還帶著一群意氣風發的青年,不是為了別的,就是為了要把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想一想,這是我國“一五”的重點建設項目,還有什么比這更能鼓舞人心的嗎?何況還有人民期待的眼光看著我們,于是,艱苦的生活條件,險惡的地理環境,簡陋的機器設備都算不了什么,大家只有一個心愿,工廠要趕緊投產,祖國才能不斷壯大。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蘇聯和東德專家的幫助下,工廠投產了,機器巨大的轟鳴聲都沒能掩蓋老廠長和大家的笑聲,要知道,這是在全世界都要領先的工廠。老書記更忙了,說是書記,不如說是一名老工人、老師傅更加貼切,因為每天他都是和大家一樣忙碌在生產現場,機器運行出了問題,他幾天不回家和大家一起分析原因;機器出了故障,他一個試驗做上上百次查找隱患。職工們心疼他,說:你歇歇吧。老書記生氣了:我是書記,讓你們干活,行嗎?沒辦法,大家只好把他的工具藏起來,好讓他能有片刻的休息時間。就這樣,一群以前從沒有玩過先進設備的“泥腿子”,竟然讓外國專家豎起了大拇指:中國人,好樣的。
40年前,在老書記的帶領下,企業步入了輝煌期,規模不斷擴大,生產更加有序,看著一車車產品運往五湖四海,大家別提多高興了。廠里給大家建起了宿舍、子弟學校、幼兒園、食堂,職工住在單位分配的住房里,孩子送到單位的子弟學校里,有了疾病,小病可以到單位的衛生所看,不收一分錢,大病到市里的醫院,全部報銷,單位僅有的一部吉普車主要就是接送有病職工到市里看病,誰家有個大事小情,工會、支部都來看望。安居必定樂業,廣大職工有了堅強的后盾,一門心思撲在了工作上,趕上生產繁忙的時候,大家主動加班加點,沒有一句怨言,沒有一個人要加班費,大家只恨自己沒長八只手,多生產出產品支援國家,老書記歲數大了,不能在長時間的在生產現場工作了,但是他離不開心愛的職工和車間,總是來這里走走看看,夏天給大家帶些水,冬天幫職工披一披棉襖,看著大家忙碌的身影,他的眼里只有欣慰,只有欣慰。
繁重的工作之余,大家沒忘了學習,每天沒人強迫,大家都拿起書學習《毛主席語錄》,不為別的,就是想看看他老人家的書,看一看世間的真理,職工都說:看了毛主席的書,心里跟明鏡似的,再大的困難咱也不怕。
30年前,一聲驚雷在華夏大地響起,中國進入了“新”時代,狂風不可避免的刮進了企業,緊接著發生了幾件怪事。第一件怪事,就是老書記不在擔任廠里的一把手,而是由一個年輕的廠長擔任一把手,還說是由黨委負責制改革成了廠長負責制,有的職工不理解,共產黨帶著我們鬧革命,給了我們新生活,怎么就不能領導我們哪?再說老書記論品德最高尚,論業務最精通,論年齡年富力強,正是干事業的好年景。大家想到上級反映情況,都被老書記攔了下來,他說:組織上安排的事,不會錯,請大家相信上級機關。大家將信將疑的回了家。第二件怪事,是企業大面積的進行了改組,一大批基層的黨支部被撤銷,一大批忠于企業,熱愛企業的生產骨干從中層干部崗位上走了下來,一大批善于溜須拍馬、阿諛奉承之徒走馬上任,職工們不理解:這樣的人,能領導企業嗎?第三件怪事,是廠長到美國走了一趟,回來后帶回來了一套美國的設備,然后在全廠職工大會上宣布:企業新上了一套世界最先進的設備,今后零部件全部由美國供給,產品由美國人銷售,企業只要生產就可以了。還撤銷了研發部門。職工一下犯了嘀咕,研發部門撤銷了,企業的未來怎么辦?這樣一下子就都交給了美國人,可靠嗎?第四件怪事,是廠里開展了一次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大討論活動,大討論告訴大家,鐵飯碗要砸,終身制要改,職工不理解,過去給資本家打工,一天從早到晚沒有個踏實勁,毛主席剛讓我們過上舒服日子,怎么就又要改回去,共產黨說的話還算不算數。
又一個10年過去了,這個企業已經顯現出了破敗之像,又一次面臨大的變革,這一次,廠長變成了經理,職工變成了員工。所有50歲以上的員工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丟掉了工作,他們有了一個新的名字:下崗職工。直到臨走的那一天,他們也沒明白,為什么前幾年還紅紅火火的企業,怎么就一夜之間沒了他們的立足之處。企業的學校賣給了香港來的老板,說這是招商引資;幼兒園交給了當地的黑社會,變成了一所洗浴中心;職工的生活區由于多年沒有修繕,已經破爛不堪。但是,廠里的車是越來越高級,干部們考察走的是越來越遠。
老書記終于坐不住了,他不能眼看著自己親手創建的企業走向滅亡,不能看著跟隨自己多年的職工如此任人宰割。他走進了上級機關,以一名黨齡50年的老黨員的身份反映問題,在聽取了他的陳述后,上級領導只說了四個字:與時俱進。老書記一下子懵了,難道真是我錯了,可黨章上明明寫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呀!
一個晚秋的黃昏,但是冬天的寒風已經提前入住了這里,曾經熱鬧的景象早就不復存在,一人高的野草、各種破爛不堪的管道、久未粉刷的廠房,只有堆放在一角的銹跡斑斑的設備似乎還敘說著這里曾經的輝煌,但那一切都只是屬于他的過去,一位耄耋老人坐在輪椅上,深情地撫摸著自己親手安裝地設備,禁不住是老淚縱橫。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