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出生的貧苦人,女性,共產黨員。阿婆對舊社會的映像是爸爸太苦了,租地主的地種糧,收成好的時候大半糧要交給地主,收成不好的時候全部糧都要給地主,給地主擔一天的夜香,只能得到一斤米。
[婆婆,聽說當年大躍進餓死很多人。]
“邊度有餓死人啊,米啊夠食嘅,就系沒油水啫。所以成日覺得肚餓,三年沒食過豬肉。”
普通話解釋就是:哪里有餓死人,米是夠吃的,就是沒有油水,所以整天覺得肚子餓。真的是三年沒吃過豬肉。
“果時要還債,周總理話豬蹄系中國女人生仔要食嘅,豬尾巴可以給你們。”
普通話解釋就是:那時要還債,周總理說豬蹄是中國女人生孩子要吃的,豬尾巴可以給蘇聯。
老婆婆一家三口,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一家一個月有差不多七十斤的口糧,而實際上這口糧是給二個人吃的,因為婆婆的老公當時在茂名建設水電站,有公糧吃。也就是說,那個時候除了口糧之外,國家工人還另外有公糧。
婆婆說大躍進時期是最困難的時期,那時候的人真是太左了些,街道企業也要大煉鋼鐵,那有那么多鋼鐵煉啊。
那個時候為了吃到點油水,她老公會在半夜四點去茶樓排隊,吃一碗豬腳飯,其實不是為了吃飯,就是為了吃點豬腳給肚子添點油水。
1962年之后,婆婆一家三口就有了150斤一個月的口糧。也開始有自由市場。
這個令我挺意外的,原來那時已經有自由市場,不過婆婆說那時自由市場的東西真的很貴,一斤番署要3—4元,她那時一個月工資才26元錢。
婆婆說在城市住的時候,就有街道主任叫她去參加工作,她說要照顧孩子,孩子還小,主任就說不用擔心,孩子可以送到幼兒園照顧。婆婆就這樣參加工作了。現在是人找工,以前是工找人。
[婆婆,聽說文化大革命的時候都不工作的。]
“邊個話沒工做,大把工做,我地果時生產嘅手電筒全部出口嘅,就系虎頭牌電筒啰,質量好好嘅。年年都參加交易會。”
翻譯成普通話就是:“誰說沒有工作,大把活干,我們那時生產的手電筒全部都出口的,就是虎頭牌電筒,質量很好的,年年都參加交易會的。
婆婆又說,后來虎頭牌的商標被日本仔在香港注冊了,我們這邊就沒得用了。
既然有出口,那自然就有與國外的合作,也就不存在什么閉關鎖國之說了。
[婆婆,聽說文化大革命那時很亂的。]
“邊度有亂啫,只不過有兩派人搞來搞去啫嗎,一派系農民,工人,一派系學生,退伍軍人,后來就有哋壞人啰,兩派搞武斗,我哋唔理嘅,一樣抓革命,促生產,有時加班加點生產出口,果時治安好好嘅,最困難就系大躍進果時啦,不過呢,文革最唔好果樣,就系晚晚都要學習,晚晚都學到七點,周六果時仲要去東較場參加五萬人大會。你們而家唔使咁樣學習,好好多啦。不過果時人都好好嘅,唔似而家哋人,唔睬人嘅。果時有工做,嗎都唔使擔心。”
翻譯成普通話就是:那里有亂嗎?只不過有兩派人搞來搞去,一派是農民,工人,一派是學生和退伍軍人,后來就有壞人了,兩派搞武半,我們不理的,照樣抓革命促生產,有時加班加點生產東西出口。那時候治安好好的,最困難就是大躍起進那個時候了,不過呢,文革最不好的地方,就是晚晚都要學習,晚晚都學到七點,星期六的時候還要去東較場參加五萬人大會。你們現在不用那樣學習,好好多了。不過那時的人都好好的,不像現在的人,都不理人的。那時有工做,什么都不用擔心。
“阿爺在生果時好硬凈嘅,沒人夠膽嚇我哋,唐山地震果時阿爺都唔要果哋國際救援嘅,呢次四川地震,果哋人來呢度都沒用嘅,救唔出幾個人,哂曬我哋滴米飯,仲要接待佢哋。哂曬哋錢。”
普通話翻譯:毛主席在生的時候好剛硬的,沒有人敢欺負我們,唐山地震那時毛主席都不要那些國際救援的,這次四川地震,那些人來這里都沒用的,救不出幾個人,浪費我們的糧食,還要接待他們,浪費錢。
阿爺,是廣東人對毛主席的稱呼,為什么叫阿爺?因為阿爺最大,阿爺最有權威,最話得事。
[婆婆,是不是毛主席死后才叫他阿爺的?]
“唔系,阿爺生果時我哋就嘅嗌嘅啦。”
普通話翻譯:不是,毛主席生前我們就這樣叫的啦。
“周總理果時話,一定要讓全國人民穿上好衣服。果時就進口咗好多機器生產呢哋布(阿婆指著自己身上穿的衣服說的),我哋果時沒呢哋布嘅,全部都系自己織嘅的土布。解放前布仲少啊。”
普通話翻譯:周總理那時候說,一定要讓全國人民穿上好衣服,那時就進口了好多機器生產這些布,我們那時沒有這些布,全是自己織的土布,麻布,解放前布更少。
今天去喝茶,遇到一個阿婆,一個人在喝茶,和人說話,慢慢就跟她搭了腔,問了一些問題。回來的時候就想,其實烏有之鄉應該組織一個志愿者隊伍,去民間收集這些口述,純粹的左派知識分子的理論要寫,但是這樣活生生的屬于人民的口述也不能放棄,而且更直觀。勞動人民畢竟不同知識分子,好多事情他們會說,但可能沒有寫下來的習慣,如果知識分子不去主動的收集寫作,這些東西就會淹沒在歷史當中了。或許這就是為什么毛主席提出‘文藝要為工農兵服務’的道理吧,延安時候的左聯作家不都是去真實體驗生活,然后進行小說創作的嗎?
就年輕一代來說,如果能比較細致的了解到建國二十八年的民主建設,人民福利到底有哪些,可能會對社會主義有更深刻的認識,就我個人來說,我也很想知道。當時的人民民主到底是怎么樣的,我大體知道有黨小組,有戰士委員會,工廠有職工代表大會,那么這些人是怎么選出來的,是怎么履行職責的呢?當時的人民群眾到底是怎么接受批評和表揚的呢,民主監督到底又是怎么樣實行的呢?阿婆告訴我,那時婦女生孩子(她的兒子是1959年生的),一個人可以得五斤米,還有雞蛋,豬腳什么的,應該算是國家額外的補貼。也就是說當時應該有各種各樣非常詳細的人民福利,當時的黨組織是怎么做的呢?遇到災難時,黨組織到底是如何進行小組工作的呢,平時又是如何聯系群眾的呢,群眾又是如何圍在黨組織周圍的呢?看毛主席對植樹造林的指示,就看得出他是個很細心的人,不會像現在這些人這樣做空洞的指示,所以我想當時的各種民主,福利都應該會有詳細的一條又一條的規定來實施,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是無法解釋這個黨怎么可以很迅速的集結在一起,進行革命和生產的。民主和自由的實質到底是什么?至少我覺得那些今天打東家工,明天打西家工,年年月月這里走,那里走,憂柴憂米的生活是談不上自由的。如果走來走去就是自由,那自由也太幼稚。自由啊,最起碼應該是人民有穩定工作之余,可以再另外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吧。最后,想說,如果新左派中有人能寫出一本《看人民如何進行人民民主》或者《經濟學家毛澤東》的書就好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