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程序機制的核心是制度意志
田忠國
在我國,不論是各級政府還是企業,所立的各種制度可以說車拉船載,但不客氣的說,這些車拉船載的制度,質量很成問題,一是違憲現象畢畢皆是,二是各種制度大同小異,似曾相識,但更為嚴重的問題是,這些被稱為制度的文字垃圾,無法操作是其共同弱點,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說,這個弱點其實是這些文字垃圾的致命傷。只所以造成這種現象,我以為主要原因制度制定者并不知道制度的最終目的是什么所致。
所謂制度,制就是規矩,度就是標準,連接起來就是標準的規矩。
制定制度的唯一目標就是,通過程序鏈,使一個分散的巨系統成為同步互動,在不同的崗位上完成統一的目標的整體。
要達到使分散的巨系統成為目標統一的整體這個目標,必須明確:
一、程序序列是組成系統的基本原素
任何系統的構成,都是由程序序列組成的,也就是說,程序序列是系統的基本原素。所謂程序序列,簡單的說就是程序鏈的排列秩序。面對一個社會或企業時,人們常常感到混亂而無序,所謂管理的目的,就是把這種混亂無序狀態,整合為一個混沌的,但又秩序井然的整體,而整合成一個整體的唯一途徑就是用制度規范程序的運行。但人和機械最大的不同是,機械是沒有感情的機械運動,而人則是復雜的感情動物,所以,制度中既要有對行為的規范,也要有人文關懷,兩者缺一不可。還有一個重要原則是,制度規則要簡單明確,讓認字的人一看就知道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這也就是個限權與授權的問題。不會限權,也一定不會授權,因為如果一個管理者不知道不準干什么,那他也一定對應該干什么不清楚。
二、規范的程序閉環,是考較系統能否同步互動的關鍵
制度既規范程序的運行路徑,又規范人的行為,而程序的路徑也一定是閉環的,因為,沒有程序的閉環,便沒有系統的完整性,而系統不完整的系統,是不可能做到同步互動的,當然,現在除了系統的閉環外,還需要必要的通信設備和其它交通工具。在三十年前,完全沒有可能做到的同步互動,到今天已經不成問題。
三、制度的公平正義是制度能否達到“規矩為行”的關鍵
沒有制度的公平正義性,就不可能成為系統中人們的共同自覺行為,也就是說,無法達到“規矩為行”的境界。但是,我們的許多制度在叢林理論的指導下,并沒有體現公平正義,有的反而墮落成維護特權,維護制度性致富的邪路上去了。對于這一嚴峻局面(這是導致貧富差距拉大的在要原因),作為管理者應該有個清醒的認識,盡快扭轉制度性墮落的局面。
四、驗證與動態糾錯
所謂驗證與動態糾錯,就是一個檢查與落實的動態糾錯過程。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有很多似是而非的制度,讓人無從檢查,糾錯也只能憑經驗了。這種情況,責任本屬于制度制定者,但在實際操作中,人們卻簡單的把全部責任推給了操作者,使本來就缺少制度正義的制度,變得更為邪惡。但就是這樣的制度體系,卻維持著中國大多數企業。通過這些極低水平的制度體系,我不能不為那些企業的未來而深深擔憂。
五、主體精神與制度意志
主體精神是支撐制度意志的支柱,從理論上說是如此,但是,在實際上,許多制度體系中卻體現的是叢林法則,這樣的制度其結果如何就可想而知了。在思想解放,繼續深化改革的今天,對于這樣的制度確實到了應該清理整頓的時候了。
國家或企業的未來需要良的制度規則,需要一種蘊含主體精神的制度規則,因為,只有這樣的制度程序,才能使人們在共同的追求中尋找到中國的美好未來。
2008年2月20日星期三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