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應該研究什么和如何預測未來的幾點思考
田忠國
中國的智庫剛剛起步,怎么走才能走得更穩妥、更好的發展道路呢?這是值得思索的有趣的事情,我就此談幾點看法,就教于方家高手。
一、精神傾向
任何具有一定影響新的精神傾向,都可能導致一個國家或組織新的價值選擇,發現并通透的理解這種精神傾向,就成了能否準確把握新的價值選擇的關鍵。據媒體報道,美國的一家智庫研究中國的電視劇“亮劍”,并據電視劇判斷中國軍隊將來可能采取的行動,就是根據精神傾向對以后中國軍隊價值選擇的預測。
二、思想傾向
精神指向是思想傾向的基礎,而思想則是人類的智慧之光。智慧之光是照亮各種隱密的可能的關鍵,因為,價值選擇既依賴于精神傾向,又依賴于思想對事物認識的深度與廣度,離開對精神和思想研究,想準確的預測未來是不可能的。
三、文化傾向
文化是價值選擇的參照系,或者叫參照標準,因此,研究新的文化傾向,也是智庫研究人員的重中之中。由此可知,精神、思想、文化是構成新的價值選擇的三大要素,而在多種價值選擇的可能中,通過比較分析,優化選擇出最大的可能,就是預測。這個預測是否準確,主要看對精神、思想和文化傾向的深度把握得如何。
四、盡最大可能排除智慧的盲區
每個人都有智慧的盲區,這是由于知識、閱歷、思想、襟懷等等復雜的原因造成的,但主要是利益因素、襟懷和思維方法造成的。破除智慧的盲區的方法,就是要超越利益,放大襟懷和訓練思維方法。在“易經”中,古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套完整的思維圖式訓練法,我稱那種思維訓練法為:發散式多元并列系統閉環程序驗證思維法。這種思維方法是縮小智慧的盲區的最佳方法。智慧的盲區縮小一點,真正的智慧就擴大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人們不要企望消滅全部智慧的盲區,只要做到盡可能縮小一點就行了。
五、預測:事例排列顯示的精神和思想傾向
根據人們掌握的事例進行排列組合,如果事例能夠閉環,就證明人們掌握的事例是比較完整的,如果無法閉環,就證明事例中的程序鏈有斷裂之處。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進一步尋找證據,如果沒有條件,可以通過程序縯繹,推測出斷裂之處的可能事例。人們可以通過這些事例的排列,呈現出精神、思想和文化的某種傾向,進而做出價值選擇的推測。
六、古代預測法的有益啟示
古代預測法有很多,比如,奇門遁甲、大六壬、皇極經世、六爻等等,在這些預測法中,離不開對第一信息的掌握,既,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也就是一個價值選擇的問題,之后是以時間與空間為坐標,對價值選擇的過程(既程序)進行比符,縯繹,最終選擇出結果,這就是古代的預測法。其實,在現代社會,一個研究未來學的人(智庫就是對未來進行分析判斷,并把分析判斷的結果提供給有用的人或組織),能夠比過去的人掌握更多的信息量,通過對事例程序的縯繹,完全有可能比過去預測得更準確。
說到底,古代預測法是一種通過價值程序鏈推測未來的方法。這或許能給我們帶來許多有益的啟示。
2008年2月18日星期「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