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中國經濟發展模式應該從改造現有的制度開始
田忠國
從胡溫新政以來,一直致力于改變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雖然成績巨大,但總的來說,貧富差距亦然拉大,環境代價依舊太高等等,種種跡象表明,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發展模式沒有得到從根本改變的重要原因,我以為與我國過去曾經形成的制度體系有關,也就是說,這樣的制度體系,導致了這樣的發展模式。這是制度的必然,并非是人力可以改變的,因此,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使之走上科學發展、合理發展、和諧發展的軌道,就有必要有針對性的系統的調整制度體系。而調整制度體系的關鍵:
一是要把社會責任心強,具有強烈的人民意識、憂患意識和清晰的制度意識的人才調整到領導崗位上來,打破利益集團主導決策的局面。
二是要增強民權意識,落實人民的民主權利,用民眾的民主權利,破解我國政治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制度性障礙。
三是打破權力一元的格局,確立權力制約元。而權力制約元,我以為應有兩個并列元,一是人民民主元。二是由人民選舉產生的精英元。中國已有的歷史經驗證明,沒有人民審議的精英層,往往是一個投靠權貴謀取私利的墮落層,因此,要讓精英層保持應有的良知,光靠個人的道德感是遠遠不夠的,而是應該在制度層面,給人民更多的民主權限,授予或罷免其精英所屬的權力。
四是制度的重點,應該放在如何限制權力上,因為,一個國家不會限制權力,就遠沒有學會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管理。而限制權力的另一面,是對民權的增強。削弱民權的直接結果就是使公權力變成世界上最邪惡的力量。
五是通過制度程序的形式,在憲法的框架內,使黨的宗旨轉化為國家意志,并使核心價值觀在制度體系中得以充分體現。
六是十七大報告中制訂的藍圖,盡快制定成便于實施的路線圖,有目標、有步驟的逐步推進,若干年后達到制度機制治理國家的目標。
這六個問題做好了、做到位了,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科學發展才能落到實處,這就是我為什么說改變中國經濟發展模式應該從改造現有的制度開始的原因。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制度體現不出核心價值觀,或者體現出來了,但沒有人民民主權利的監督與審議,制度同樣會陷入邪惡的泥淖。
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是,宗旨與實際并不是一個概念,但在以往的歷史中,我們往往把宗旨錯誤的認為是現實。其實,宗旨永遠只是個藍圖,而使藍圖變成實實在在的現實,需要在民主制度的推進下,才能逐步成為現實。一個無法實現的政治藍圖,不客氣的說,就是失去民心的陷阱。當然,一個國家的管理能力,并不完全體現在制定藍圖(戰略目標)上,而是體現在制定藍圖與藍圖管理,并逐步使之變成現實上。
能否使藍圖成為人民心中的向往,并使向往得以兌現,這是一個國家具不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具不具有強大的群體力量的關鍵。
2008年2月11日星期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