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雪致電荒折射中國困境
何必
“江蘇電煤庫存目前僅夠維持4天半”、“山東電煤庫存僅夠維持8天左右”2008年1月27日《現代快報》和同日的《齊魯晚報》分別報道的新聞的標題。
這兩篇文字,都少不了對于如此狀況的輕描淡寫,比如當地衙門是如何為民排憂解難,委府是如何高度重視,齊心協力采取了什么樣絞盡腦汁的舉措,等等讓咱們這等生長的國內的混混兒們連看都不用看就能夠倒背如流的八股八卦與時俱進中國特色的新聞筆法。
入冬以來,氣候反常。中原普降大到暴雪。這種異常氣候,給本來就搖搖欲墜的中國雪上加霜。今天還有的消息說,廣州市火車站遭遇到了由于火車延誤而導致的數十萬旅客滯留、溫家寶視察春運狀況,等等。這些,都彰顯了冬雪給弱不禁風的中國造成的新禍害。
有趣的是,三峽工程也未能幸免。
現如今,凡是涉及到三峽工程的文字,在國內網上都被屏蔽。我前前后后寫涉及過三峽也有巴掌數字了,可幾乎篇篇不落,悉數被刪除或者隱藏。
現如今的當局,已經脆弱到了什么都碰不得,因為任何一個看似漫不經心的言論都可能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如此,也可以看到,如果一個政權維持到了如此岌岌可危的地步,也真是夠讓人唏噓不已的。
冬雪給三峽帶來了什么呢?電線禁不住冰雪壓迫,大面積下沉,致使電線桿倒塌,使得流域大規模拉閘限電。報道說,這是當地28年一遇的雪情。
可是,三峽設計者不是口口聲聲說,這三峽是他娘的百年大計嗎?怎么一個28年一遇的雪情就導致了如此情勢呢?
想必,拉閘限電,給三峽流域那些因此而遭受影響的人們帶來了直接與間接的損失,比如沒有電,很多事情都不可能進行,那么,這種損失該找誰來賠償或者補償呢?姑且不說婊子一樣的中國法律,即使是從咱中國文化與傳統中根本不存在的自然法的角度看,既然有損失,就應該有賠償;拉閘限電并非天災,那么就是人禍;既然是人禍,那么就應該有責任人。可是,是誰呢?三峽那些臊么搭眼的百年大計的設計者?還是三峽工程建成后官方的衛道士?在委府到處剿滅有關三峽的所有負面言論之際,三峽本身就被這場雪給證明了其豆腐渣工程的本質。
嬌滴滴的三峽工程,全部豪言壯語都抵不過這么一場搖曳紛飛的雪花所展示的真情。
今天的消息還說,貴州都勻已經停水停電。
這恐怕是進入2008年這個災年以來,人們最始料未及的狀況了。雖然說,今年注定是個多災多難的年份,但咱們怎么著也想不到,年難竟然從這么個地界兒率先發難。
我在央視還有手機時,同事給我的手機段子怎么說來著?“大雪紛飛的街上,我終于找到了你,看著你那無助的眼神,凄涼的神情,我的心情再也不能平靜,于是我沖上前去,抓住你的手,激動地說:看你丫凍這逼樣!”
王未名從美國給我發來當地最大的中文報紙《世界日報》對國內這場大雪所造成電力供應方面的影響。
大雪壓垮三峽電力動脈
24年來最嚴重 估計10天修復
抗災保電網由于出現持續大范圍的雪凝天氣,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內的凱里電網遭遇嚴重的冰凍災害,當地電力部門21日已緊急搶救。【新華社】
【本報北京二十二日電】據新華網21日報導,由于長江中下游連續多日普降中到大雪,大別山區遭受24年來最嚴重的一次雪災,三峽電力外送華東的一條重要輸 電線路大動脈———500千伏宜(湖北宜昌)華(上海華新)直流輸電線路受此影響,其安徽霍山張沖段四座500千伏線塔18日倒塌,這條電力外送通道因此 中斷向華東送電。線路中斷后,國家電網已將這部分電改道由其它線路輸送,三峽電站供應華東電力未受影響。
國家電網公司建設運行部有關負責人王祖力介紹說,此次雪災事故發生后,國網公司建設運行部及電力建設研究院、華北電力設計院等單位10名技術專家已趕赴大別山區,協助勘察現場并指導搶險。安徽省電力公司目前已組織70多臺各類運輸車、450人的搶修隊伍在現場施工。
電力部門現場查驗表明,事發地段輸電線路覆冰厚度一般為18至23毫米,最厚達60毫米,事發地段積雪深達30厘米以上。據介紹,預計全部搶修完成要10天左右時間,需絕緣子、塔材等物資約150噸,單件最重達500公斤。
2008-01-22
……………………
而這電力領域的負責人是誰呢?王未名發來世界日報也有過相關報道。
李鵬之女 李小琳升任中電老董
【本報北京三日電】中國電力2日晚宣布,王炳華辭任公司董事長及非執行董事職務,前國務院總理李鵬之女李小琳,獲委任為董事長,李小琳還將出任母公司中國電力國際的董事長。
新華網報導,李小琳原為中國電力副董事長、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她在中國電力市場被稱為「一姐」,統領市值近百億的中國電力,也是香港H股、紅籌股上市公司中唯一女性CEO。
據 報導,在熟識李小琳的人眼中,她是靠自己真本事闖出一條路的。清華畢業後,她在電力技術學院當過老師,在華北電管局當過技術員、工程師,在電力部國際合作 司經貿處當過副處長、處長。1994年初,經國家經貿委和經貿部批準,電力部獨家投資在香港註冊成立了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李小琳負責公司的籌建,兩年 後成立了中國電力投資公司和中國電力國際公司,李小琳出任公司總經理助理。
2008-01-03
……………………
呵呵。
這場大雪導致的供電緊張還在繼續。王未名發世界日報相關報道。
10天暴雪 電煤庫存逼近警戒線
【聯合新聞網╱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中國國家電網23日發出警告,由于缺煤和受雨雪天氣影響,大陸各地電網普遍告急,電煤庫存逼近警戒線,僅夠維持七天。
其中,尤以華中電網最為嚴重,有關部門已針對轄區內湖北、四川、重慶實施限電。
災情蔓延 三千萬人煎熬
持續不斷的大雪,給大陸各地造成的災情如「雪上加霜」。中國民政部23日晚公布最新統計,截至23日,雪災已造成安徽、河南、湖南、湖北、重慶、四川、貴州、陜西、甘肅、新疆等十省(區、市)三千多萬人受災,八人死亡,緊急轉移安置近廿萬人。
中國國家電力調度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本月廿日,電煤庫存為一千七百七十三萬噸,依照每天兩百一十多噸的消耗量計算,電煤僅夠維持約七天。
相關官員指出,大陸電煤庫存不足六天的情況從來沒有過,要保證電力穩定供應,一月底一定要守住一千四百萬噸的庫存,守住警戒紅線。
山西的煤 不敷自用
煤炭運銷協會負責人也說,目前鐵路已無煤可拉,缺煤是最主要的原因。以前山西的煤就可基本保證電煤需求,現在處于煤炭安全生產整改期間,山西的煤炭產量大量下滑,供應山西本地的發電都有困難。
中國國家電網負責人表示,除了缺煤,惡劣天氣也是主要原因。華中、華東地區大面積下雪,造成線路結冰,甚至坍塌。
用電激增 超越夏季
今年冬天以來,大陸各地的用電量激增,甚至超過夏天的負荷。以上海來說,上海地區的電網今冬一直保持高負荷運行,近日用電負荷一直保持在一千七百萬千瓦以上,不斷接近上海電網冬季可供負荷的極限。
連續十天的大雪冰凍天氣,給湖南、安徽、浙江、江西、貴州等地的電網線路造成嚴重損害,特別是高寒山區輸電線路及電網輸變電設施大面積覆 冰,嚴重威脅電網安全。湖南省為此啟動預警和應急機制,八千多名電力職工在一線搶修。正在進行冬季維護的宜都至華新線安徽霍山段,因雪災中斷后,已有五千 人上山搶救。
武漢 五千多起停水
冰凍天氣導致湖北武漢、宜昌、貴州等地數千處輸水管道出現破裂,武漢近六天來,就發生五千多起停水事故,數萬居民用水受到影響。
綜合大陸媒體報導,雪災造成農作物受災面積達一千五百多公頃,倒塌房屋三萬多間,損壞房屋十一點五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六十二億三千萬元人民幣。
其中湖北、湖南、安徽三省災情較嚴重。
綜合大陸媒體報導,十年一遇的冰凍天氣,導致湖北武漢、宜昌、貴州等地數千處輸水管道出現破裂,武漢近六天來,就發生五千多起停水事故,數萬居民用水受到影響。湖北省23日有三座電塔倒塌,缺電更嚴重。
受電煤供應不足、天氣寒冷等因素影響,電煤全面告急,華中電網吃緊,除河南以外的其它省(市)電網均出現拉閘或限電。目前,各地正積極應對,確保電力、供水等設施的正常運轉。
2008-01-23
……………………
咱就不明白了,改革開放了三十年,咱們不是綜合國力大幅度增強了么?中國不是負責任的大國么?中國前些年實施的積極的財政政策,不都花在了基礎設施建設上了么?怎么就這么“28年一遇”、“24年一遇”的降雪,就把鋼筋鐵骨的中國折騰成了這么個德行樣了呢?為什么呢?按理說,降雪對咱中國人來說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這雪景咱從小到大見得多了,怎么咱中國越活越抽抽,經濟發展越突飛猛進,咱們越得失魂落魄饑寒交迫了呢?
友人發來外電的報道,也算是讓咱們對此有個解讀。
中國“電荒”折射深層矛盾
英 | 大 | 中 | 小2008年01月24日10:52
中國正面臨著暫時的電力短缺,如果這個問題不能很快得到解決,則可能會給全球能源市場帶來連鎖效應。造成中國大范圍電力短缺的原因很多,但核心問題是定價和分配體制已經難以跟上中國快速增長的電力需求。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周三宣布,已經建立了協調機制解決存在的重大問題,并敦促發電廠和煤炭生產企業努力緩解短缺局面。中國的大部分電力都來自于燃煤電廠。
監管部門周三表示,包括重要工業和出口中心廣東省在內的13個省級電網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拉閘限電,全國總計有近7,000萬千瓦的電力缺口,約占中國總發電能力的十分之一,幾乎相當于英國的全部發電能力。分析師稱,煤炭儲備已經降到了正常水平的一半以下。
中國一直在努力滿足電力需求的不斷上升,去年共新增了1億千瓦的發電能力,幾乎相當于每周建成一座發電站。但根據規劃,中國還需建設數百座電站。
分析師和業內人士表示,當氣溫回升、供暖壓力緩解后,電力短缺局面就會得到緩解。不過夏季將帶來另一個用電高峰,因為到時日益壯大的中產階層將使用空調度過酷暑。除非普遍存在的系統性問題得到解決,否則中國的電網將再度面臨考驗。
中國持續的電力緊張可能影響到全球能源市場。2004年時,中國對原油的需求增長了近16%,不僅震驚了全球市場,還推動國際油價大幅走高。當時需求飆升的主要原因就是大范圍的電力短缺迫使許多中國工廠使用柴油發電機維持運營。
盡管美國的信貸危機對全球產生了廣泛影響,油價也從每桶100美元的高點回落,但中國對原油需求的大幅增長可能會推動油價重新回到令人難以接受的高位。
目前尚不清楚今年中國的電力短缺情況到底有多嚴重。但這次的麻煩又多了一樣:中國正在成為煤炭進口大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費國和生產國,中國78%的電力都來自于燃煤電廠。在此前很多年里,中國的煤炭生產不僅能做到自給自足,還頗有盈余以供出口,而現在中國已經需要進口煤炭了,尤其是為滿足那些遠離北方產煤中心的南方消費者。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令其運輸基礎設施相形見絀:中國缺乏車皮、港口以及輸變電線路,難以將電力分配到最需要的地區。
這可能會推高澳大利亞、印尼和南非等煤炭出口國的煤價,并有可能加大通貨膨脹壓力,影響范圍甚至會波及遠在歐洲的消費者。
瑞士銀行(UBS)駐香港的高級經濟學家喬納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表示,最初的影響或許局限于周邊地區,但其影響卻可能蔓延開來。
華中地區15年來最嚴重的降雪損壞了主要的輸變電線路,干旱也降低了中國數千座大壩的發電量。水電占中國總發電量的16%。
分析師則將電力短缺的主要原因歸咎于價格控制。中國已開始對國有電網和供給體制進行改革。政府從2006年起放開了煤炭價格,允許煤炭價格此后每年上浮10%。但與此同時,主管部門卻把電價控制在原位,甚至進行了下調,因為政府擔心如果電價漲幅過高會引起通貨膨脹和社會不滿。
這擠壓了發電廠和輸變電企業的利潤空間。甚至有些電力企業寧可停業,也不愿再購買昂貴的煤炭,在虧損狀態下經營。中國國有煉油企業去年秋天也采用了類似的策略,眼見柴油供應短缺威脅到了經濟增長,中國政府被迫同意提高油價。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問題不在于供應,而在于定價。他說,有足夠的煤炭,也有足夠的裝機容量。
監管部門與生產商之間的不同看法也揭示了中國體制中的另一個矛盾。盡管大部分電廠和輸變電企業都歸政府所有,但這些企業的獨立性正在增強,它們一直在想方設法提高利潤,即便與政府下達的政策發生沖突也在所不惜。中國最主要的兩家電網運營商──國家電網公司(State Grid Corp.)和規模較小的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都希望能到海外股票市場上市。
Shai Oster / David Winning
……………………
嘿嘿。
應該說,供電體制問題,是讓全世界都不勝其煩的事情。到現在,國際上也沒有能夠尋找到一條解決如此問題的不二選擇途徑。也正因此,才有了進入21世紀的北美大停電、意大利大規模停電以及北歐大停電事故的層出不窮。
但是,這對于中國來說,情況就與全世界不能夠同日而語啦。
中國放開煤炭開采經營體制,甚至取消了煤炭部,導致礦難此起彼伏;但是在電力運營體制上卻還是保持著高度的國有化。這樣一來,一個深層次的矛盾就時時刻刻攪擾著中國人,那就是電煤供應方面,供給者已經高度“市場化”(之所以要加這么個符號,就是我三番五次強調的,在中國根本不存在貨真價實的所謂市場化,在根本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市場交易主體、不存在自覺自愿等價交換原則與規制條件下的市場化,只能偽市場化),而需求方卻還具有計劃經濟色彩。如此不對等的局面里,電力供應就成為了一個老大難問題。電煤供應與需求的價格決定權,實際上是在雙軌制、或者說二元結構當中進行斤斤計較,昏庸無能的國有企業面對一盤散沙似的煤炭私營企業,當然就會混亂得一塌糊涂了。
在強調企業經營自主權的當口,委府對國有企業也逐漸采取了權力無限大責任無限小的習慣性路線。這種格局,也就無法阻止國有企業放棄原本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單純追逐經濟效益最大化;在遇到類似電煤價格高企的時刻,由于委府擔心通貨膨脹會觸發社會無處不在的火藥桶而實施電價強制性管制,那么供電企業當然可以關門打烊作壁上觀了。
如果考慮到類似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巨頭也在中國電力供應體制內興風作浪、而去年這倆狗日的曾經在夏秋季節用油高峰時期故意讓屬下加油站進行翻建改造制造全社會供油緊張局面、形成自下而上的逼宮態勢,迫使發改委同意其上漲成品油價格、并動用納稅人的錢以財政支出方式對其進行補貼的情況,那么現如今中國供電緊張的狀態,也就不難理解了。
當然啦,問題可能還不止于此。最新的消息說,在美聯儲超出人們預想而大幅度降息之際,歐盟也要加入降息大軍當中,問題已經不是該不該降息,而只不過是什么時候降息了。
但是在中國,卻由于所謂“流動性過剩”,要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加息也還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加息到什么時候呢?現如今,人民幣對美元曾經有過的利差已經調轉過來,美元利率已經低于人民幣利率。這樣,防止國際熱錢進入中國進行涉及資產價格以及人民幣升值炒作,也就失去了一個最基本的防線,那就是美元利率高過人民幣利率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這就等于告訴全世界,中國是他媽的最能夠賺錢的地方。那個流傳很久的說法是什么來著?“錢多,人傻,速來”!
而按照人民幣利率與官方CPI的比對,負利率狀況已經非常之大。雖然這對于委府實現希望人們盡量少存多花的愿望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是在社會保障土崩瓦解的情況下,啟動內需成為癡人說夢,人們將銀行儲蓄轉投股市和樓市,以獲得日趨縮水的財產的保值增值,也就在所難免。
這就凸顯了中國經濟、乃至整個中國與全世界走勢背道而馳的奇觀:當全世界都在降息時,中國卻不得不屢屢加息。按照老郎(咸平)的說法,這是因為中國的投資環境顯著惡化所致。如果是這樣,那么情況就會非常糟糕。因為畢竟,中國政權賴以存在的幾乎全部合法性,都維系在自欺欺人的經濟增長上,一旦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注意,僅僅是放緩,而不是停滯,這個警戒線曾經被國內經濟學家預測為6%的GDP增幅,這也是委府不遺余力要保持GDP增速不能夠掉下來的根本原因,這畢竟是生死攸關的事情,也就難怪自上而下的GDP拜物教了),那么多年來被擊鼓傳花留存下來已經到了積重難返的社會矛盾就會噴薄而出,一發而不可收。
無論如何,虛擬經濟高漲而實體經濟萎縮,這都是個既違背理論又有悖于常識的路徑。但是,這種死亡路徑,卻活生生在中國上演著,而且還是愈演愈烈。
我們用這場雪給中國帶來的大江南北供電緊張迎來了對中國、乃至因為中國經濟以及政治和社會因素導致憂心忡忡的全世界而言都非同尋常的2008年,用斷水斷電方式描摹著出師不利。
接下來呢?應該會更加慘不忍睹。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