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講座簡訊 :特大雪災和極端性凍災;從建國以來的自然災害史看2008
時間:3月9日周日下午2:30
主講人:徐海亮(水利部防洪抗旱減災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地點:烏有之鄉書社(北大資源賓館1308室)
對于2008年的這一場大雪災,網絡評論多如牛毛,主要從社會組織方面的問題分析大雪成災的原因及我們從中應汲取的反思。徐老師此次以獨立學者的身份從技術角度分析雪災的發生規律、成因及應對辦法,以供民間科技界討論分析。
徐老師首先列舉了元月份的全國氣溫、降水量分布的數據說明此次雪災的嚴重性:2008年元月的嚴重雪災、凍害剛剛過去,浩大的搶險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正在緊張進行??篂暮蜏p災檢驗、考驗了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應急、抗災能力,凝聚干部、群眾的人心,振奮黨政軍民和自然災害斗爭的精神。
歷史的看這次雪災,徐老師通過研究建國后每年的氣象災害在時間上的次序,認為凍災與其他的災害似乎在時間上存在直接關聯。從建國以來災害史料統計,冬春強冷空氣入侵和雪災、凍害受災,計有:
凍災:⑴53、54年,⑵57、58年,⑶60、61、62年,⑷74年,⑸76、77、78年,⑹79、80、81、82年,⑺84年,⑻86、87年,⑼ 89、90、91年, ⑽96年,⑾ 98、99年,⑿05年……出現過一些凍害受災面積較大、特大,及連續受災事件。
洪災: 54、58、63、69、75、81、82、85、91、96、98、05、07年等年份七大江河流域出現過水災。
干旱: 57-62年、72年、78年、88年、99年、00年全國出現過嚴重或較為嚴重的干旱事件。
由以上統計發現,凍害事件與某時段重大洪澇干旱災害似乎在時間先后上直接關聯。如:這些旱澇事件發生的當年,或者在水旱災害事件的前后,總有一些突出的或嚴重的冬春季嚴重凍害事件相伴。這次雪災的背景與以下因素有關:一是高緯度強冷空氣入侵與來自西南強勁的暖濕氣流相遇產生降水(冬季降水以雪形式存在);二是拉尼娜事件;三是有人猜測工業化產生的空氣中的微粒為降水形核提供條件。但是對于其關聯性的內在復雜機理,需要做出深入的科學的研究。例如,青藏高原的降水量與長江、淮河汛期水位正相關,成為中國的水塔。
此次雪災出現了許多問題,除了天災外還有人禍。工業化了的社會對雪災的承受力是脆弱的,雪災造成的交通阻斷使用于發電的煤炭不能運到南方電廠,由此導致大面積停電;此外前段時間礦難頻發,占中國煤炭產量一半的私營小煤礦的停產整頓也是造成煤炭運力減少的重要原因。在南方雪災使許多輸電線路的鐵塔和電桿倒塌,倒塌的原因較為官方的說法是電桿是按照30年一遇的雪災承受能力設計的,而今年元月的雪災是50年一遇的特大雪災。徐老師從電力部門的朋友那里得知倒塌的電桿都是近兩三年修的,而以前造的電桿都沒倒。此問題折射出一些社會因素,近兩三年來為加快建設,設計標準有所改變,沒有嚴格按找技術規范。關于災害的預測,徐老師指出去年九月份已有針對拉尼那現象提出的預防意見;湖南電力局也曾提出要對雪災進行預防。但管理部門沒有重視,這屬于出現雪災的技術之外的原因。
2008年元月的極端冷空氣入侵、雪災與凍害事件,之前有2007年淮河特大洪水災害,給2008年夏秋全國的抗洪防旱形勢,以及氣象、地震、海洋等災害鏈群災并發,預先提出了警示。未來的2008年夏秋,是否也會出現嚴重的旱澇災害?主導性的災害是洪水,還是干旱?可能發生在什么流域和地區?這是回顧歷史災害需要理性思考(而不是簡單經驗統計)、深入探討的問題,也是當前有關主管部門特別需要關心的問題。
講座結束后,聽眾與徐老師做了提問交流。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