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控制中國未來的辯證邏輯
按照辯證法,事物在矛盾斗爭中以波浪起伏的方式推動發展,新事物取代舊事物一般要經歷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從發生、發展、到消滅的過程。一般而言,在舊事物發展后期,矛盾激化,新事物發動對舊事物的斗爭,并取得相當的成功,暫時取得優勢地位,但隨之,在面對新事物的斗爭面前,舊事物重新集結最后的所有力量,展開對舊事物的反撲,并成功地將新事物打壓下去,但是,同時,這也是舊事物積聚所有力量的最后一次機會的全面表演,按照物極必反的道理,新事物將通過總結經驗教訓,重新整合力量,展開對舊事物勢力堡壘的最后斗爭,并基本徹底地摧毀這最后的堡壘,而保證新事物得以鞏固,并獲得新的發展。
毛澤東是辯證法大師,中國從舊社會進入新社會,這時候,新的社會勢力暫時取得優勢地位,但舊的社會勢力并沒有消滅。一般而言,社會勢力是以經濟、政治和文化各領域的相應的精英力量為代表的。所謂舊的社會勢力,就是指在社會各領域為代表的反動的腐朽的經濟精英,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按照物極必反的道理,要徹底消滅這些反動的社會舊勢力,唯一的方法就是推動這三股舊式精英勢力全面合流,就是將全部舊勢力集結起來,使他們有機會完成最后一次瘋狂的表演,而走向極致,同時也就意味著走向最后的徹底滅亡。
在毛澤東時代,通過各種群眾運動,從肅反、三反、五反、反右、社教、文革等一系列運動,導致各種舊式經濟精英、文化精英和政治精英都遭到打擊,但同時,這一系列運動導致的結果就是,進一步促進這三股舊勢力惺惺相惜同病相憐而不知不覺地走向合流。改革開放后,同時也是這三股舊勢力逐漸合流的過程,最后演化為今天人們所熟知的“腐敗鐵三角”為主要代表的表現形式。當三股舊勢力合并后,同時也是對社會的危害達到極致的時候。按照物極必反的道理,社會新勢力將對這些舊勢力作最后決戰,以求徹底消滅,除惡務盡。因為舊勢力的危害程度基本已達極致,新勢力將能爭取到最大的群眾基礎的支持,這是新勢力最終戰勝舊勢力的社會基礎。
毛澤東對鄧小平的使用問題。毛澤東特別欣賞鄧小平政治堅定這一點,相比于鄧小平的自由經濟思想而言,政治堅定當然是主要的,而自由經濟思想則只能排在次要方面。政治堅定的突出表現就是堅持共產黨的領導,這是核心問題。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才能保證中國的統一,而只有一個統一的中國才具有崛起和復興的希望。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也是遵循辯證法的,有高潮之后,就必然面臨低潮的問題。當低潮來臨時,如果社會主義國家處理不當的話,是可能翻船的。與蘇東社會主義陣營被沖的七零八落相比,在鄧小平的主持下,中國涉險過關,成功戰勝這個危機,堅持住了共產黨的領導,也就堅持住了中國的統一,堅持住了中國的希望。
按照文革的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的要求,有無產階級專政就必然要求有無產階級政黨領導。通過文化大革命,一方面改造和鞏固了共產黨的領導,一方面教育和提高了群眾的政治素質。而這也是未來最終能夠捍衛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力量所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