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經濟占領無形空間
田忠國
用文化經濟占領無形空間,但什么是文化經濟呢?我在南方的時候,曾經為文化經濟下過這樣的定義:具有某種文化符號象征意義的產品,叫文化經濟。文化經濟的主要特征是:產品藝術化、藝術抽象化、抽象精神化、精神感官化、感官狂歡化、文化符號化、符號美感化。無形空間是什么呢?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非國土利益空間,我稱之為無形空間,國土領域我稱之為有形空間。非國土利益空間主要是指國與國之間金融、經貿等形式的經濟往來。
一個國家在世界上所占的無形空間大小和高低端產品,體現了這個國家的科技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體現了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和硬實力水平。我國改革開放近三十年,由于精英派經濟學家的賣國戰略,一直把無形空間戰略目標鎖定在低端水平,愛國的有識、有志之士提出的無形空間高端戰略目標往往被“精英派”經濟學家攻擊為反對改革,剝奪他們的話語權,造成賣國的價值觀念朝一邊傾斜。精英派經濟學家采用蔣鍇先生指出的美國出售自己價值觀的方法,在不同媒體宣傳同一個主題的方法,比如,國有企業不出讓給權貴精英利益集團中國的企業就沒有出路(冰棍理論),又比如,創造創新國家不要管,要遵循創造創新的市場規則(這一理論的目標就是讓國外企業把我國的創造創新能力全吃掉),如此等等,不一而述。面對這種局面,為扼阻賣國理論大行其道,我國應該:一、創建平等話語權的制度平臺。利益不平等的深層次原因,就是話語權傾斜的原因,而話語權的傾斜則是制度性因素造成的。二、創建民主制定制度的平臺。我國之所以出現仲大軍、胡星斗先生痛斥的“ 像目前的立法80、90%都是政治部門、既得利益者、官員、權貴的立法”,這種現象不從民主制度根除,用文化經濟占領無形空間就是一個永遠無法實現的夢想。三、創建平等話權的媒體平臺,或者允許私人創建媒體,讓各個利益群體都有表訴自己愿望的權利。
大家知道,在我創國,各種創建學習型組織如火如荼,而創建學習型組織的一個關鍵就是組織內部有個共同愿景。一個企業是這樣,一個國家也是如此。沒有共同愿景的國家或企業是沒有希望的國家或企業,有了共同愿景不去管理愿景、不去努力的愿景只是個無用的花瓶。而我國的愿景不是全體民眾的愿景,而是權貴精英利益集團的愿景,他們的愿景就是剝奪民眾利益,使他們的利益最大化,這樣的愿景,必然導致公權私用化、制度權貴精英集團利益化。我國要發展,要實現用文化經濟占領無形空間的戰略目標,首先要從制度破除權貴精英利益集團的共同愿景,讓全體民眾(包括權貴精英)共同參預共同愿景的創建,只有這樣或者說唯有這樣,我國的愿景才能成為民眾的共同愿景,才能形成合力,才能成為我國政治經濟發展的巨大動力。
在本文中,我之所以談民主制度問題、平等的話語權問題、共同愿景問題,這好像是跑題了,實質上,只有把制度等等東西做好了,我們才有可能創造文化經濟,才可能通過文化經濟擴展我國在世界上的無形空間,才能逐步占領無形空間的高端。這就是我這樣寫本文的原因。
2007-8-28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