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關系決定生產力的規律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質疑
一 問題的提出;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的性質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有什么樣的生產力,歸根到底便會有什么樣的生產關系。生產力發展了,遲早要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這就是說,任何一種生產關系的出現,都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在生產力的發展還沒有達到某種水平的時候,就不可能出現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
再者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時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不適合生產力的發展時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這便是歷史唯物主義根本原理對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關系的基本表述。
可是,隨著歷史的發展,社會的推進,時代課題的提出,這一原理或者其表述的方式使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迷失了方向,社會主義建設失去了理論依據,革命失去了動力和源泉,人類的主觀能動性被擱置和抹煞。國際共運陷入低谷,社會主義成了沒頭蒼蠅,勞苦大眾看不到希望。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行動。不必過多強調外在的條件和原因,我們只有從內在理論的缺陷和不足入手,才能夠看到新的曙光。
質疑:
1如果說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那末什么樣的生產力決定社么樣什么的生產關系?
我們能不能說
奴隸社會的生產力決定奴隸社會的生產關系,
封建社會的生產力決定封建社會的生產關系,
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決定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
社會主義的社會生產力決定社會主義的社會生產關系。
不能,因為歷史事實和經驗告訴我們每一種社會形態的生產力本身就是這種社會形態的產物。只有當代表這種生產力的階級通過暴力革命,成為社會的主導階級,并且為自己所代表的生產力的發展打破舊的生產關系創建新的生產關系,為之創造條件開辟道路之后,這種生產力才能得到充分發展,這種生產力本身是需要解放的對象,被決定的對象。
就拿在中國封建社會后期所產生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所產生的生產力來講,它在封建社會的生產關系之中,處于被擠壓排擠歧視之列,強大的超穩定的封建社會的生產關系決定它沒有發展出路。
最終資本主義的生產力是在封建社會生產關系相對落后的西歐國家通過革命手段資產階級獲得政權創建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之后,才得到充分的發展。它依然是被解放被決定的對象。
2 既然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有什么樣的生產力,歸根到底便會有什么樣的生產關系。
那么,什么樣的生產力能決定出現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作為從私有制到公有飛躍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社會主義性質的社會生產力何從產生?我們要在那里去尋找?如果這樣的生產力根本找不到,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又何從建立? 如果說當今的我國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達不到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建立標準和要求,那么,現在發達資本主義的社會生產力又怎么能決定產生出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
也就是說,資本主義的生產力的發展水平要達到何種高度的時候,才可能出現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既社會主義生產關系)?
對于我國搞社會主義有的人借口生產力落后不夠格加以反對,對于老牌發達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確高度發達,但是卻看不到這樣的生產力決定出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跡象,那么歷史前進的道路突破口到底在什么地方!
所以以上原理導致了主觀上人們對生產力的依賴等待,從而放棄了人們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是個錯誤原理的結論。
仔細思考不難發現,生產力是物,是被動的需要解放的對象,同時也是被生產關系所決定的對象和產物,本身無力也無能承擔解放者決定者的角色。社會生產關系的性質決定其所產生的社會生產力的性質。每一種社會形態的生產力本身就是這種社會形態的產物。只有當代表這種生產力的階級通過暴力革命,成為社會的主導階級,并且為自己所代表的生產力的發展打破舊的生產關系創建新的生產關系,為之創造條件開辟道路之后,這種生產力才能得到充分發展,這種生產力本身是需要解放的對象,被決定的對象。從歷史和未來來看都是生產關系一直是生產力的主導者決定者。
二 如何準確表述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
生產關系決定生產力 ,生產關系的性質決定生產力的性質,有什么樣的生產關系,才會有什么性質的社會生產力。生產力發展了,只是給生產關系的變革提供必要條件。任何一種更高層次社會生產力的出現,都是社會生產關系變更革命的結果。在生產關系沒有得到建立發展健全的時候,就不可能出現新的更高的生產力。
如果沒有社會主義政權制度的產生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初步建立,就沒有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產生,優越性的初步發揮。沒有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經濟運行機制的健全完善,就不可能產生高度發達使資本主義生產力大大相形見拙的社會生產力。
再者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的不是簡單單向的決定作用,生產關系的建立一定要適應適應生產力進一步解放的發展的需要。
奴隸社會的生產關系的建立滿足了原始社會的生產力進一步解放發展的需要,
封建社會的生產關系的建立滿足了奴隸社會的生產力進一步解放發展的需要,
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的建立滿足了封建社會的生產力進一步解放發展的需要,
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的建立滿足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進一步解放發展的需要。
如果沒有資產階級革命,資產階級取得政權主動為資本主義生產力掃清發展的障礙完善生產關系,這種生產力的充分發展是難以想象的。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并不能決定這種需要得到滿足。就像人感覺到肚子餓不能決定自己就能吃飽肚子。生產力發展解放的需要只能外在的被動的被滿足,前提是被認識到而且采取具體的行動之后才能實現。
同樣的道理,社會主義只有在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完成社會改造,逐步健全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揭示以公有制為特征的社會經濟運行機制的內在邏輯,社會主義的應有生產力才能產生出來。
一 相關推論
1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不是發展生產力而是健全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因為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健全完善是社會主義生產力得以產生發展社會主義優越性充分發揮的前提。
2 對于社會主義國家的產生制度的完善來講人們對社會主義的共同意識,決定社會主義社會應有的存在,不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而是上層建筑決定經濟基礎。
3 生產關系的建立一定要適應適應生產力進一步解放的發展的需要。如果生產力得到了一個充分自由徹底解放的發展空間(生產關系)的時候,作為社會變革的矛盾就不存在了,歷史也就被終結了,人類最理想的生存社會環境就產生了。
4生產關系的建立一定要適應適應生產力進一步解放的發展的需要。 只要我們能夠證明,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導向的改革沒有提供給生產力提供充分廣闊的發展空間,還在阻礙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就有理由有必要去改變校正這種改革思路和方向,回到真正意義上,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上來,回到公有制,回到維護大多數人的利益上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