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我今天早晨在一個高校史學論壇上看到的一位本科生對中學歷史教科書的評點,引起我的思考,分享如下。學生寫到:
是宣傳還是教育?
看了一些名家的歷史著作之后,覺得中學歷史教科書在極大程度上騙了我們對歷史的看法:
一,有些歷史事件微不足道,教科書卻大書特書,偉大的勝利,比如三元里人們抗英,英國人義律和臥烏古的正式報告里提都未提到。
二,有的農民起義幾乎全是帶來災難卻被認為是農民起義最高峰,如太平天國運動,15年的屠殺與饑饉,使中國付出了1000萬到2000萬生命的代價,所得又是什么?
三,對人物事跡評價有失公允,如琦善,真有那么壞嗎,真是賣國賊嗎?茅海建證明了不是。
四,對西方傳教士的活動不加以區分,至少在我們云南當地有許多傳教士辦了學校讓當地人上學,說成是宗教侵略(二戰時我承認有傳教士充當間諜,文化侵略)。
諸如此類問題不絕于課本上。
我覺得教科書成了一種宣傳品了而失去了作為歷史這門學科應有的價值的體現甚至教育的目的都未達到。正如茅海建所說:“歷史學最基本的價值,就是在于提供錯誤,即失敗的教訓,所謂以史為鑒,正是面對錯誤。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個民族從失敗中學到的東西,遠遠超過他們勝利時的收獲。勝利使人興奮,失敗使人沉思。一個沉思的民族往往要比興奮中的民族更有力量”。可是,我們對待失敗卻用錯誤的觀念去面對,總認為中國當時還不至于不可挽回地失敗,還有希望獲勝。雖然說不服輸,“是一種對多災多難的祖國的一種摯愛”,但是作為一種宣傳品就不應該用歷史課本來喚起國民對祖國的熱愛和激情。
就上面這篇學生思考我評點如下:
一、 英國人義律和臥烏古的正式報告里未提到三元里抗英,難道就是我們教科書在騙人嗎?試想侵略者帶隊的怎么會將自己被大清民間力量打敗寫進報告中,那樣他們會得到本國上司賞識嗎?三元里人民的抗英,它的價值在哪兒?價值在于中國民間對保家衛國是絕不含糊的,是誓死捍衛自己本民族利益的,三元里人民抗英它掀開的是之后百年民間抗擊外國侵略的斗爭史,我們教科書不是談多了,我認為是談少了。在一個“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腐敗政府之下,我們的人民沒有因腐敗者制造的傷害,就放棄了保家衛土的責任。這種民間自發的組織抗英正如孔慶東筆下的俠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精神體現,這精神值得大書特書,教科書篇幅本來就少,分解到上千年的歷史中去,其中許多精神都沒談透,才需要我們從事歷史研究的去挖掘,為民族增加更多的健康精神食量。
二、 太平天國運動是怎么起來的?難道是人民吃飽飯沒事了胡搞嗎?在一個腐敗朝廷的治理下,民眾本來就已經怨聲載道,再加上外國侵略者逼迫簽訂的喪權辱國條約,災難負擔都落在人民頭上了。試想這災難落到咱家身上,而政府不但解決不了,反而自己的官員還變本加利地豪奪,那非要人民等死嗎?人民起義,問題不在人民,絕對在政府。想想,他們有多少不是良民,是政府把良民逼成了沒有活路的“刁民”。要不餓死要不屈辱地活著,在一個儒與俠并存的民間社會,就會有人帶頭造這個反。誰愿意生活好端端地去送死,是為了走出屈辱獲得尊嚴,是為了幸福,寧愿拋頭顱灑熱血,難道歷代農民起義不是這樣嗎?生存權沒有保障了,他們不起義還有什么活路呢?為了生存去死,死得其所。這也象選舉一樣讓一個剝削人民的官僚社會垮臺,只是用刀子選舉了,因為沒有大字報和民主投票,只能采取這種辦法最見效。就是毛澤東說的:造反有理。
三、 要想給琦善平反,那先證明林則徐做得不對,琦善的參照系是林則徐。腐敗的中央將林則徐調離廣東之日,就是反人民之日。琦善去了不堅持林則徐道路,就是維護中央的反人民性質。即使他個人品行和作為不是那么壞,但他是代表腐敗中央執行錯誤路線的代表,就是黑惡勢力的代表,就是壞典型。何況有林則徐參照呢?想為琦善平反,那就打倒林則徐或證明清中央決策是正確的、不是腐敗的。
四、 確實西方傳教士來華有不少人干了些義舉,但他們來做什么來了?傳教是核心。傳教性質是什么呢?就是讓中華人民跟著他們走,將身心交托給西方人開設的教堂。讓其中的佼佼者在物質上和精神上過上好日子。不是引進多少資金或送多少糧食,主要就是給大家換上一顆不同于以往的心,只是讓人覺得有希望和變得富有了。這無疑是將中國的精神管理模式摒棄一邊了,尤其他們的十一奉獻,就相當于一個政府又收了一次稅。那從政府角度講,就是和政府爭利,也是增加了人民負擔了。何況我們并不缺少和他們一樣精神食量。最主要是他們用炮艦來更有說服力地傳播他們的教。讓人很難分清楚究竟他們哪個是真的,是拿著武器的西方人真呢還是拿著圣經的西方人真的,何況他們軍隊中士兵也多是一手拿槍一手拿圣經。如果沒有受到拿槍的西方人的傷害,中國人打死也不會對傳教士下手。西方要真來傳教,就堅決杜絕后面的炮艦跟隨。我們今天依然看不到這種決策,看到依然是美國軍隊到處征伐,動不動就武力威脅制裁他國。那是相信圣經主導的西方呢還是炮艦主導的西方呢?我們始終懷疑他們的善意背后是否有侵略的圖謀。就因為他們的宗教和戰爭永遠糾纏在一起。讓我們無法相信他們的善心!我們的課本這樣宣傳就是一種警惕,至少讓一部分人不要麻痹大意,以便有戰事還能應敵,而不是全部都舉手投降。今天基督教在中國是歷史上傳教最廣的時期,但紛爭也在擴展。如果民眾沒有清醒的意識,那就是放棄本民族之教全部西教化了。這也是我們今天高舉毛澤東主義的理由。我們畢竟有我們的傳統,我們可以包容,但我們不可以全部被變質失去自我。這是我們的民族性,這是漢語的傳統,除非讓中國人都不說漢語了,徹底割掉這個傳統脈搏!
看到該同學后面的評論,我覺得有幾點需要提醒:
1、必須清醒各國都在教科書做文章,最近俄羅斯關于斯大林的評價就改寫了過去的否定態勢,日本人也從未將南京大屠殺寫入自己的教科書,美國也不將自己在兩次大戰中賣軍火寫入教科書,這種常識是需要我們注意的。
2、 我們的歷史承載的不止是揭示真相,還要追求善與美,達到真善美的統一,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是完善的合格的人才。只求真,仿佛今天理工科學生只關注那點專業,卻連善與美都很少關注了,那生命就是殘缺的。
3、 歷史教育讓人只記得屈辱和災難怎么行呢,今天我們妖魔化毛澤東就是只說“餓死三千萬和文革浩劫”,就連這兩項真相也沒搞清楚,那么就變相否定了毛澤東的全部和共產黨的全部。這怎么可以呢?有些所謂“真相”未必就是真的真相,需要全面主流地去看。《資治通鑒》那是帝王的教科書,何曾是百姓的教科書。不過它編寫的方法長編考異是好的,但就因為是寫給帝王看的,就很難把類似三元里抗英事跡用人民立場寫到通鑒去。因此我們為人民的教科書就該是人民吸取經驗教訓和弘揚正氣的渠道。比如,毛澤東是人民英雄,他不是帝王,攻擊他的絕對是站在剝削階級和反人民立場的自以為高貴與高尚的。那人民怎么會相信這樣的教科書呢?寫給帝王去看還行,人民是不需要的。
4、 沒有《人民資治通鑒》就很難人民當家作主。這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合法性依據的加強,是教育人民的重要舉措。時代期待從事史學研究的人寫出《人民資治通鑒》。我真擔心我們的歷史教育變成為剝削階級張目,成為剝削階級的應聲蟲。那就是罪莫大焉!呼喚反映人民愛人民愛祖國愛中華的真正的人民教科書!反對為少數剝削者服務有剝削教育取向的教科書!贊成為人民的教科書取向!
用毛澤東的立場、方法去從事歷史研究才不會失去人民取向,本人就是從帝王權謀史學中走出來的,權謀要研究是為了人民認清權謀者的權術,但更要從事為人民服務的史學研究。
期待我們大學的歷史教育全面從剝削階級思想的牢籠中走出來!走向真正屬于人民的歷史教育之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