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精神只有在延安才能找到?
據中國共產黨新聞網9月25日報道,9月23日,參加“重返延安”活動的33位老同志來到延安棗園革命舊址進行參觀。站在當年工作過的地方,老紅軍們心緒難平,革命歲月的點點滴滴又再次清晰起來?! ?/p>
當這些老同志看到毛主席舊居前那一輛紡車,看到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領導人變化不大的舊居時,他們感慨萬端。正如一位老同志所說:“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只有在延安才能找得到??!”
想當年,蔣介石把延安封鎖得水泄不通,延安的自然環境又十分惡劣。在這樣的情況下,別說打仗,就連基本的生存都很難維持?! ?/p>
然而,共產黨人硬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這樣的環境中,依靠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創造了人間的奇跡,把延安建設成為充滿陽光、充滿溫暖、經濟活躍、自給有余的革命圣地。當年的南泥灣,就是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精神的光輝寫照。正如86歲的許宗祺一邊轉動紡車一邊說道:“當年毛主席提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大家都學會了紡線。毛主席的英明就在于他不僅帶著大家打仗,還領導大家的穿衣吃飯。”
我們不妨做一個這樣的設想,如果沒有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的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可能中國的歷史就將重寫,當然也不會有今天的新中國。
從這個意義上講,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我們什么時候都不能拋棄,它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本色,不管是國際金融危機尚未見底的今天,還是戰勝國際金融危機的明天,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始終是我們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力量源泉,始終是凝聚黨心民心、激勵全黨和全體人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共同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 ?/p>
今天,當我們聽到老同志說出“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只有在延安才能找得到啊”這番話的時候,該是啥滋味?該作何感想?我想,老同志說出的這番話,既是對當今官場流行的奢靡之風的一種強烈批評,更是一種警示。不知道某些官員是否會臉紅?是否會愧疚?
難道不是嗎?看看今天的某些官員,躺在安樂窩里,奢靡成風:富麗堂皇的辦公樓,一幢接一幢;豪華氣派的官員別墅,一棟連一棟;久遏不止的“三公”消費,一波高一波……
他們這樣做的時候,可曾記得毛主席的教導?“要使全體干部和全體人民經常想到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大國,但又是一個經濟落后的窮國,這是一個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國富強起來,需要幾十年艱苦奮斗的時間,其中包括執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這樣一個勤儉建國的方針”
他們這樣做的時候,可曾記得鄧小平的訓戒?“中國搞四個現代化,要經過老老實實地艱苦創業,我們窮,底子薄,教育,科學、文化都落后,這就決定了我們還要有一個艱苦奮斗的過程。中國這樣的社會主義大國,不可能走‘捷徑’……。我們利用外國的資金和技術,也要大力發展對外貿易,但是必然要以自力更生為主。我們的黨員、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一定要努力恢復延安的光榮傳統,努力學習周恩來等同志的榜樣,在艱苦創業方面起模范作用?!薄 ?/p>
他們這樣做的時候,可曾記得胡錦濤的號召?“我們在重建家園的過程中,要大力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同時也要大力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薄 ?/p>
我在想,他們其實早將黨的領袖的這些教誨拋到九霄云外了,他們只圖自己的“至尊”安逸、自己的“至尊”享受、自己的“至尊”風流、自己的“至尊”瀟灑……要不的話,違背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精神的現象為什么會屢禁不止呢?
老同志的這番話,更是在呼喊:官員們,該到“自立更新、艱苦奮斗”這面鏡子面前照一照了!
歡迎博友光臨強國網:http://www.lnxv.com/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