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公報:“京奧”不再“精神”
作者 蘇 杜
時間 2009-09-20
(本文大意:公報回顧了一些精神的昔日輝煌,也同時宣告了它們的今日隱沒。并非人人事事都可以生出精神來。毛澤東人亡政息,他那種沒有絲毫奴顏媚骨的精神不死。這種精神愈來愈頑強地左右著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分野。民眾終將自己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 )
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充分肯定了十七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認為,中央政治局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一中、二中、三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隆重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大力弘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北京奧運精神、載人航天精神,萬眾一心,迎難而上,銳意改革,共克時艱,……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在這里,一共出現了四個“精神”,一個是“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一中、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另外三個是“抗震救災精神、北京奧運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第一個應當是總精神,盡管它被放在了回顧總結“十七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的這一層面上,但它無疑還要全面貫徹下去,只是,它還要有所補充,按照慣例,它將要補充修改成“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或者干脆以“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而代之。另外三個具體的、個案性的“精神”呢?我覺得有點不好說了。直截說吧,公報回顧了它們昔日的輝煌,也同時宣告了它們今日的隱沒。
先說“抗震救災精神”。雖然八級地震世所罕見,但前幾年的印度洋海嘯,今年的臺風莫拉克,對人類生命財產的毀損也十分慘烈,也是世所罕見,當地當局也無一不竭盡全力抗災救災。有的,例如臺灣地區,還因抗風救災不力而當局最高長官丟帽;有的,例如日本國,美利堅合眾國,其國民在災難突兀而至時的表現還成為鄙國民眾學習的榜樣。所以,“抗震救災精神”實乃普世理念,不為中國獨具,雖然有在回顧工作時特別提及之必要,但終究因其缺乏中國特色,振作作用不大,光環會很快淡去。當然,這并非是說國人以后就遇災不抗,聽天由命了,為了生存,再大的天災也要抗,而且總是會勝利的,但那時會有新的“抗X救災精神”出來,不會再是它了。
再說“載人航天精神”。雖然它圓了中國人“遨游太空夢”,雖然中國成了獨立實現太空行走的第三個國家,雖然航天人貢獻功不可沒,雖然我并沒有“矮化”自己偉大成就的意思,但“載人航天精神”也不是中國獨具。在對太空的科學探索中,蘇聯人,美國人,歐洲人,日本人,以色列人,都同樣具有艱苦卓絕、精益求精、一絲不茍、不怕犧牲、百折不撓的偉大精神。所以,雖然有在回顧工作時特別提及之必要,但終究也因其缺乏獨到之處,振作作用也有限,光環也會漸漸淡去。當然,并非說中國航天事業一無是處,中國人一定會虛心學習航天技術先進國家航天同行的航天精神,將中國的航天事業發展得更好,建空間站,登陸月亮,與先進國家的距離將會更快地縮短以至消失。
現在再來說“北京奧運精神”。 在這里,我不想與一些人討論他們注進“京奧”的“愛國精神”“奉獻精神”“敬業精神”“創新精神”“團隊精神”,以及加給它的“團結、共融、互助、友愛、包容”的“人間大愛”,我只想問一嘴:京奧一年之后的今天,還有多少人有興趣提到它?還有多少人沒被它折騰怕了?更有多少人因為它遮蔽了“三鹿事件”,導致中國奶業陷入滅頂之災,至今難以自拔,無辜幼童讓尿憋死,死不冪目,而對當時這件“頭等大事”恨恨不已?我的一位朋友就說,“幸虧中國辦奧運是百年一夢,要是五十年一夢,十年八年一夢,那中國非得叫它折騰死不可!”還有一位朋友以科學發展觀批評包括“京奧建筑”在內的幾大建筑:“水無形偏作方立,鳥得巢人失所居,蛋殼里歌舞升平,陰喉陽舌真笑柄”。 如果說這些還不足證明“京奧”實難再“精神”的話,那么,再看看眼下,世界資本列強可因為中國舉辦過奧運而對中國改變了看法?它們不是該支持達賴的繼續支持達賴,該稱贊熱比婭的更加稱贊熱比婭,該制裁中國的照舊制裁中國,該視中國為“主要利益挑戰國”的更加瞪大了綠眼珠子、變本加厲地覬覦中國利益嗎?如果再看看眼下正在迎接新中國建國60年大慶的首都,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維穩警力達到幾十萬,周邊六省市同挖“護城河”,安保級別連菜刀也下架管制,這像處處受過“奧運洗禮”,人人心懷“人間大愛”,個個展示“團結包容”,官民同樂,普天共慶的樣子嗎?即便是再將慶典搞得多么“張藝謀”,讓接受檢閱的士兵練得多么別出心裁,能讓國民高興得起來嗎?實際上,如果有人有興趣做一番搜索的話,除了公報中“回顧”了“京奧精神”這一眼之外,恐怕再也沒有那位高官或那位精英有興致提到它了。無論是官場上,還是民心中,它還存在嗎?
是的,人是要有點精神的,但是,精神不能多,也不能亂,更不能錯。多了,就會“發神經”; 亂了,錯了,就是“神經錯亂”。事實上,也并非人人事事都可以生出精神來,那怕是盛世領袖、舉國作為。有些人,有些事,無論怎樣發酵放大、添油加醋,也只能生出臭氣來。真正能凝聚民心,能激發眾力,為民眾稱道的精神,其實是并不多見的。
有些人以為統治者的意志可以成為民眾的一種精神,有時是,但多數情形恐怕不是。多數情形下,統治者的意志教化到民眾中時,已經轉化成了一種奴顏。統治者的意志溯源于民眾時,這種意志才有可能成為民眾的精神。人亡政息而其精神不死,還在凝聚著民心,激發著眾力,這種精神才有資格稱為精神。
自然,精神也不同于方針、路線與政策。方針、路線壞了,不會有好政策,但在壞的方針、路線、政策籠罩之下,好的精神照樣可以生存,并發揮著壞方針、錯路線、瞎政策絕對無法控制、限制、壓制的巨大作用。穩定也許可以壓倒一切,但唯獨壓不倒精神。政治領袖可以制定方針、路線、政策,但他必須自覺或被迫地稱臣于精神領袖,否則,他寸步難行,費盡周折,終將一事無成。
在中國,能夠作為精神上這樣的領袖的,無論是贊成他的還是反對他的,恐怕都得承認,只有毛澤東一人。他人亡政息,領導的事業被推翻無余,闡釋的思想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不包括”,涌現出了一代以非毛、反毛、誣毛起家的“作家”“學者”“教授”“經濟學家”,但他體現的、溯源于民眾的精神,卻仍然在凝聚著民心,激發著眾力。這種精神也不是,或者不完全是階級斗爭為綱那樣的具體方針、路線或政策,而他那種源自民眾的硬骨頭精神,沒有絲毫奴顏、媚骨、卑膝的以斗求成的精神。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自宋以來,經歷了好幾個講究安內不攘外,或者迎外以安內王朝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背景的國度里,這種精神尤其寶貴。
這種精神愈來愈頑強地左右著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分野,讓一些人“神經錯亂”,朝令夕改;讓一些事七零八落,不成體統。階級斗爭為綱取消了,無濟于事。生產資料公有制改制了,焦頭爛額。爭論擱置了,主權喪失。韜光養晦了,處處制裁。孔孟獨尊了,道德淪喪。文化遍地了,靡靡不振。修成正果了,香火冷落。著作出版了,無人問津。百年夢圓了,“京奧精神”不再。奴顏、媚骨、卑膝,淹死在民眾的唾沫中,飄搖著,離民眾愈來愈遠。
真的,時代是前進了。曾寄希望于書經、門檻、“藥”的孔乙己、祥林嫂、華老栓已經死去了。書經、門檻、“藥”這樣的統治者意志也命在旦夕。民眾終將自己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是奴隸但不做奴才,有哭笑而不生媚心,掙扎,奮斗,抗爭出一條生路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