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您收看人民網視頻訪談。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6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人民軍隊高舉黨的旗幟,肩負人民重托,牢記使命、英勇奮斗,鑄就了人民共和國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為捍衛國家領土完整、主權安全,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建立了輝煌業績,在慶祝新中國60華誕之際,人民網強國博客推出了“輝煌60年——共和國將軍訪談”,今天我們很榮幸邀請到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原部長姚有志將軍做客人民網,就新中國60年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思想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本次訪談騰訊網同時進行在線直播。姚將軍您好,歡迎您做客人民網。 [15:19]
[姚有志]:各位網友大家好,很高興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前夕和大家進行在線思想交流。在回答剛才主持人提出的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談一個最近幾天我形成的一個思想觀點,就是新中國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輝煌成果。 [15:23]
[姚有志]:說到國家安全,現在國家安全有一個傳統和非傳統之分,就是說傳統的國家安全基本上是軍事安全、政治安全,就是主權獨立、領土完整,不受侵犯。這是我們傳統的國家安全的一個基本界定。 [15:24]
[主持人]:請姚將軍能否給我們介紹一下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軍的一些主要成就。 [15:25]
[姚有志]:
[姚有志]:第二,國家經濟建設的生力軍。在國家經濟建設當中,發揮了生力軍的作用。我們知道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百萬大裁軍之前,有一些專業兵種都是生產性的,比如鐵道兵、基建工程兵,我開始是當鐵道兵的,鐵道兵最多的時候50多萬人,一個師就有三萬幾千人,和陸軍一個軍的員額差不多,機械工程兵也有30來萬人,他們基本上從事國家經濟建設,新中國成立之后的第一條鐵路,第一座長江大橋都是解放軍修建的,機械工程兵組建之后基本上承擔國家的重點工程建設。1985年百萬大裁軍之后,鐵道兵和機械工程兵都裁撤了,鐵道兵基本上完整地專業到鐵路系統,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鐵路局的中鐵幾局它的前身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部隊。機械工程兵也是1985年的時候裁撤的,但是有一些部隊是歸地方建筑部門,有一些保留下來歸武警部隊,像現在武警的水電部隊、黃金部隊、交通部隊過去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機械工程兵部隊。所以,我覺得這也是一個方面,就是國家經濟建設的生力軍。 [15:36]
[姚有志]:第三,搶險救災突擊隊。這一點大家都很清楚。我們國家是一個多自然災害的國家,凡是重大的自然災害,人民解放軍搶險救災總是沖在最前面,是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 [15:36]
[姚有志]:
[姚有志]:第五,維護國家安全、地區安全,維護世界和平。在這個事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人民解放軍60年來的功績,我想概括的話,可能是這五個大的方面。 [15:38]
[主持人]:剛才您給我們概括了五點我軍60年來的主要成就。指導我軍建設和發展的戰略思想又有哪些? [15:38]
[姚有志]:新中國成立之初一直到發展的過程當中,奠基性的還是毛澤東軍事思想、毛澤東的戰略思想。具體到國家安全、國防建設這個領域,就是四個字:積極防御。積極防御是一個戰略,但是各個時期和各個時期的戰爭與和平的形勢不一樣,戰略方針有所調整。這60年來,我們在積極防御的戰略指導下,戰略方針經過若干次調整。比如,上世紀50年代,那時候四面臨敵,百廢待興,我們主要是立足于做好反侵略戰爭的準備,捍衛新生的人民政權。那時候把戰備工作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上。60年代到70年代前期,那時候形勢更加嚴峻,形勢嚴峻到什么程度?世界上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都與我們為敵,蘇聯在華北、西北、東北的正面屯兵百萬,美國在東南沿海,在我們國家的一半周邊范圍內早就設置了保密圈,戰爭形勢非常嚴峻。在那個時候我們按照毛主席的概括就是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戰爭,始終處于一種臨戰準備狀態。改革開放之后,國際上戰爭與和平的形勢也發生了變化,根據對國際形勢的一些新的判斷、新的變化、新的認識,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國防建設、軍隊建設的指導思想實行戰略性轉變,就是由過去那種游擊性、權宜性的臨戰準備狀態轉變到根本性、長期性軍隊建設的軌道上來。戰爭指導的一些方針也有一些變化。1980年、1981年,那時候我們軍事科學院的政治委員粟裕大將在我國二三十年來始終堅持的戰略方針里面的“誘敵深入”這四個字給軍委、給中央寫報告,就去掉了“誘敵深入”四個字,我們國家政權已經鞏固了,我們的國家建設已經發展到相當階段了,這時候的戰爭指導不能像奪取政權之前的戰爭一樣再把敵人引進來打,這不符合時代形勢的要求,所以,那時候在戰略方針里面,過去的“誘敵深入”就去掉了。進入90年代,那時候世界新軍事變革已經啟動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中央軍委提出了新的戰略方針,就是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到21世紀以后,戰略方針又有些變化,在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中央軍委,確定了新時期的戰略方針表述就是打贏信息化戰爭,建設信息化軍隊,積極防御的戰略60年不變,戰略方針經過了若干次的調整,這些調整都是實時的、正確的,對指導我軍的建設和軍事斗爭準備發揮了非常大的指導作用。 [15:40]
[主持人]:這邊有一個網友想請問一下姚將軍,能不能為我們談一下毛澤東具體的戰略思想? [15:41]
[姚有志]:說到毛澤東,這個話題就太多了。毛主席的戰略思想和戰略實踐,戰略思想是豐富無比,戰略實踐是精彩無比。毛主席在軍事上有三個“真如神”。肖華曾經在《長征》組歌里寫了一句話叫“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三個“真如神”:第一個應該是建軍治軍真如神;第二,用兵作戰真如神;第三,理論創造真如神。建軍治軍,我們這支新型的人民軍隊——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切的建軍原則、路線、制度方方面面都是毛主席首先提出和實施。比如三大紀律、三大民主、三大原則、三大作風(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再有就是更高層次的“三大法寶”、“三大紀律”,毛主席喜歡用“三”,這些基本的東西都是毛主席最早奠定和實行的。在毛主席的領導、指揮下,我們這支軍隊可以說在當時的非常差的環境中,主要是兵員,兵員素質在解放前是很差的,要文化沒有文化,要堅強體質沒有堅強體質,要技能沒有技能,但是毛主席硬是把人民軍隊建設成了所向毗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無敵天下的軍隊。毛主席的建軍治軍藝術確實是無與倫比的。用兵作戰,我可以說一個數字,毛主席一生當中親自指揮和親自參與指揮的戰役和重要的戰斗有250多次,包括抗美援朝戰爭。基本上是百戰百勝,有那么三、幾次毛主席覺得沒有打好,就是打成消耗戰,兩敗俱傷的,毛主席打仗的目標是打殲滅戰,打一次能夠繳獲,過去我們沒有武器裝備,武器裝備怎么來?就得從敵人手里奪取。打成了擊潰戰、兩敗俱傷的戰,沒有繳獲,那就不算是勝利。所以,按照毛主席的標準,勝利在99%以上。這個數字,古今中外的一切軍事家都不可能達到。西方拿坡侖一生指揮了60多個重要的戰役和戰斗,他比毛主席小四倍,而且拿坡侖兩場關鍵性的戰略性戰役都失敗了,兩次當了俘虜。還有其他國家一些軍事家,他的戰爭指導藝術已經沒有和毛主席相提并論了。 [15:47]
[姚有志]:英國人對毛主席戰爭指導是特別欽佩,有一個英國將軍就說,毛澤東是掌握了打開這個時代軍事奧秘之鎖的全套鑰匙的第一人。戰爭有一把大鎖在那里鎖著,打開這把鎖全部的鑰匙在毛澤東手里。英國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統帥蒙哥馬利,它在1960年和1961年兩次訪問中國,實際上就是要向毛主席討教戰爭指導藝術,后來,他兩次訪問中國之后得出一個結論,就是說,在地面戰爭中,要同毛澤東指揮的軍隊作戰,應該是軍事上的一大競技。其他人不可能在地面戰爭中打敗毛澤東領導的人民軍隊。所以,毛澤東的戰爭指導藝術確實是真如神。理論創造,理論創造當然不包括軍事理論。我這里可以給大家講一些我記憶當中的一些數字。毛主席的理論著述數量份數超過了兩萬份,字數超過了兩千萬字以上,他可能是中國歷史上著述最多的人。其中軍事理論長長短短有五千多件,字數將近600萬字,其中寫的作戰指揮的電報5000多份。在指揮三大戰役的過程中,實際上他在西柏坡、陜北指揮全國戰場的時候,各個戰場要協調運作,毛主席寫了大量的電報。三大戰役前前后后就寫了上千份,有些戰役寫了幾百份電報,有的一天寫十幾份。毛主席軍事理論創作的高峰期或者是最豐碩的年份是1938年,那是抗日戰爭剛剛開始一年多的時候。1938年5月份,這一個月的時間,他寫的軍事文書長長短短有200多份,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和《論持久戰》,《論持久戰》5萬多字,毛主席是用一周的時間把它寫成的。這個速度也是驚人的。那一年毛主席45歲,理論創造在這一點上也是前無古人,而且毛主席的軍事理論的內容非常豐富,而且也非常科學,內容包括幾個大的方面,比如人民戰爭、人民軍隊、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軍事辯證法思想,還有新中國成立以后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論述,毛主席的軍事著述,我剛才說了,可能字數在600萬字上下,已經出版的和將要出版的《毛澤東軍事文集》一二三四五六,最近出版的是新中國成立之后的三卷,一共是九卷,這九卷360萬字左右,之前出版的有260萬字,現在這個將近100萬字,還有通過別的形式出版的軍事著作也是大量的。毛主席的著作量之豐、量之大,思想內容之科學前無古人。 [15:51]
[姚有志]:毛主席的戰略思想、戰略實踐是融為一體的。我曾經把毛主席和孫子做過比較,因為有一次大家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說,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最具世界意義的兩大軍事家,古有孫子,現代是毛澤東。孫子兵法和毛澤東軍事思想早已經進入世界主要發達國家軍事院校的講堂課堂上。但是毛澤東和孫子相比,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和最大的特點,就是毛澤東把權力、智慧高度地集于一身。他最有智慧可以進行理論創造,但是他又掌握最高的權力,他有統帥權,可以把自己的理論運用到實踐當中去,再從實踐當中進一步提升到理論層面,這一點是孫子不具備的,孫子是一個幕僚,他的思想必須由吳王接受了才有實踐意義。所以毛主席的戰略思想和戰略實踐非常豐富多彩,有機會我們可以進行專題討論。 [15:53]
[主持人]:謝謝您。姚將軍剛才為我們介紹了一下毛澤東具體的軍事思想。新中國成立之后,黨和國家的幾代領導人都非常重視人民軍隊的政治思想建設,剛才您也介紹了毛澤東的軍事思想。請您再為我們解讀一下,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胡錦濤關于新時期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對于新時期人民軍隊有何指導作用? [15:54]
[姚有志]: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江澤民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以及胡錦濤關于軍隊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這都是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因為時代不同了,各個時代是在發展的,戰爭也是在發展的,所以,要根據新的戰爭環境、戰爭條件,提出一些新的理論指導。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以及胡錦濤關于軍隊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都是非常有時代意義的。它是具體指導我們今天軍隊建設的一些重要指導思想,但是從本源上,我認為都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15:55]
[主持人]:有一位網友請問姚將軍,能不能給我們詳細介紹一下人民軍隊要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句話的含義。 [15:56]
[姚有志]:這也是一個大問題,也是一個提得很好的問題。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是我們軍隊的一項根本制度,這項根本制度也是毛主席最早奠定和實行的。軍隊治軍里面,第一要義、第一制度就是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所謂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三方面的領導:就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中國共產黨都要對這支軍隊實施絕對領導,絕對排它性,別的黨派沒有權力來染指軍隊。為什么呢?因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進代表,我們現在講“三個代表”,中國共產黨的理念確實是先進的,黨把自己最先進的理念、路線、綱領、方針、理論注入這支軍隊,注入這支軍隊實際上就是對這支軍隊實行絕對領導,同時,就賦予了這支軍隊政治靈魂,是古今中外所有軍隊都不具備的政治靈魂。講宗旨,黨的宗旨、軍隊的宗旨是一樣的。黨的綱領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軍隊基本上都必須原封不動地堅決貫徹執行。所以,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或者黨指揮槍,這是我們軍隊的一項根本制度。為了保證這種制度的實現,黨在軍隊中建立了政治工作系統,這個政治工作系統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我們的政治工作實際上就是黨在軍隊中的思想工作和組織工作,它也有一系列根本性制度,黨委統一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政治委員制、政治干部制度、政治機關方面的制度,都是為了保證黨對軍隊實施絕對領導而建立起來的。 [15:58]
[姚有志]:最近這些年,特別是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社會上、學術界總有一種論調,就是非黨化了,強調軍隊要國家化。我覺得這屬于一個常識性的問題還沒有太弄明白。我們的國家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是執政黨,首先軍隊必須要繼承戰爭年代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還得把黨的理念灌輸到軍隊之中,黨的軍隊、國家的軍隊、社會主義國家的軍隊、人民的軍隊具有一致性,它是國家的軍隊,但是首先是黨的軍隊,因為它的靈魂是中國共產黨的。講國家軍隊,嚴格說也沒有錯,但是,黨的軍隊、國家的軍隊、人民的軍隊,它是統一的,是一致的。但是首先的、掛帥的、靈魂的是黨的軍隊。而且這個制度不僅是在實踐80年來行之有效、作用巨大,而且它確實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特別能戰斗、戰斗力常盛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 [16:02]
[主持人]:我們在這次訪談之前征集了一些網友的提問。其中有一位網友問,姚將軍是兵法研究的專家,以36計為核心的中國軍事戰略戰術思想,對世界有沒有什么負面的影響?在這方面,我們國家有沒有做過研究?有哪些研究成果? [16:02]
[姚有志]:我覺得這個問題是一個誤解,而且是一個很大的誤解。什么時候我們國家把36計作為基本的戰略指導思想?不僅我們現在沒有,歷朝歷代也沒有。據山東孫子兵法研究會考證,36計最早成書于南北朝時期,就是兩晉南北朝的時期,隋代以前最早成書的。實際上流傳、傳播是在明清以后,它在中國封建制度史上,也沒有登過大雅之堂。比如宋代編了一個《五經七書》,到了宋代以后,明代也有很多兵法,比如劉吉的、戚繼光的等等也有很多兵法。這些兵法在某種意義上都比36計更系統、更深刻一些。即使在近代,近代中國積貧積弱的時代,也有一些兵書問世,通常所說的就是“曾胡左李”,他們也有一些兵書,但是他們的兵書對外戰爭是沒有發揮什么作用,對外戰爭是打一仗敗一仗,在國民黨時期,也有一些兵書,包括蔣介石的。36計至少誕生1500多年來沒有登過什么大雅之堂,實際上36計不能說沒有價值,因為它把軍事上的一些戰略戰術和生活當中的勾心斗角、陰謀詭計大雜燴,融合在一起。它用到社會生活當中,絕對是負面影響,它不可能有多少正面影響。有什么正面影響?特別是現在市場經濟大潮當中,你老去玩36計,那社會當中是個什么樣子?有一次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還作為一個內容在那大講36計,當然,講36計的也是我的朋友,我覺得這是一個問題,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有些選題實在是不敢恭維,因為它導向模糊不清楚,甚至有很大的負面導向。 [16:05]
[主持人]:我們這里有一個強國博友想問一下姚將軍,我國領導人多次強調,中國發展是奉行和平崛起的政策,不以損害其他國家的利益為代價,同時我們又要時刻做好應對戰爭的準備。他有兩個問題,請問和平崛起和準備打仗是一個什么關系?另外,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是一個什么關系? [16:05]
[姚有志]:這個問題問得很好,但是也比較簡單。周恩來總理當年有一句話叫敢戰方能言和,言和更需備戰。敢戰、能戰才有資格談和平。你要強調和平,你必須建立強大的軍隊。軍隊不光是一種戰爭力量,是作戰力量,也是制止戰爭、維護和平的力量。所以,沒有維護和平的力量,你談何和平崛起。和平崛起是我們的主觀愿望,怎么使我們的主觀愿望變成現實,必須要有強大的軍隊、強大的國防做支撐,這樣的話,和平崛起才有可能。 [16:06]
[姚有志]:第二個問題,國防建設是為經濟建設創造良好環境的一個保障。同時國防建設也是國家經濟建設的一部分,國防建設照樣能拉動經濟建設,美國人的軍火工業對它的國家發展發達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國防建設既是經濟建設的保障,又是經濟建設的一部分。同時,經濟建設是為國防建設提供物質基礎的、物質條件的。所以,我覺得兩者相輔相成,應該是統一體。 [16:07]
[主持人]:您對于我們現在南海的局勢以及我們周邊的安全局勢是怎么看的? [16:08]
[姚有志]:南海問題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上世紀70年代以前,周邊國家沒有對南海、南沙提出領土要求,后來發現了海底石油,周邊一些國家: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等紛紛提出要求,而且他們也搶先進駐了南沙一些能夠進駐的島礁。所以,現在南沙出現了一個犬牙交錯的形勢。我覺得造成今天南沙問題的現狀,不怪任何個人,怪什么呢?怪中華民族缺乏海洋意識。改革開放初期、80年代中期、1985年前后,國防戰略指導思想實行戰略性轉變的時候,報紙上經常宣傳海洋意識,中國人的海洋意識是伴隨著改革開放這個春風煥發、激發出來的。南沙就是這樣,南沙在70年代以前沒有爭議,那時候我們如果進駐那些島礁,就不會有今天這個局面了,但是,我們那時候缺乏海洋意識。就現在的情況來講,我覺得會長期維持這種現狀。原來小平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后來加一個“主權在我”然后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實際上這個口號是提出來了,實行沒有啊?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了,但是我們沒有開發,別人在那開發,越南和一些家在那開發,越南石油產量基本上都是海上產的,就在南沙海域那一片。但是這種情況可能還得擱置起來,因為東南亞地區都是一些弱國、小國、發展中國家,我們從國家戰略或者從軍事戰略上好象不能把他們作為對手,還是一種團結的對象。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你說我們通過武力去收服南沙,那不現實。還得隨著歷史腳步的前進,逐步地找到歷史的答案。 [16:12]
[主持人]:我們這兒里還有一個強國博友問一下姚將軍,有一些文藝作品宣揚泛和平主義,“享太平”的思想比較嚴重,您是怎么看待的?請談談和平主義思潮的危害性。 [16:13]
[姚有志]:我覺得和平思潮在上個世紀比較明顯一點,進入21世紀好一些了。特別是美國1999年5月8號炸了我們使館以后,我覺得中國人的和平思潮不像過去那么深了。我不是批評人民日報,始作俑者是人民日報一篇社論,我記得1986年人民日報一篇社論當中提出“無敵國外患”的理論觀點。沒有敵人了,沒有外患了,進入和平、民主新階段,太平盛世了。我覺得和平思潮在民間倒沒有太大的危害,民間像宋祖英唱歌那樣,趕上了盛世,我們享太平,人民歌頌一下當今的幸福生活,那無可厚非,關鍵是領導層,是理論界,領導層、理論界如果搞這種和平思潮的導向,那是危險的。任何一個主權國家,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特別強調危機意識、國防意識,到西方發達國家去參觀都可以看到,人家的國防教育、國防訓練都是全民性的,越發達,戰備意識越強,美國也是這樣,我們現在有什么資格搞和平主義呢?有什么資格大談盛世呢?中國歷史上的盛世主要有三大盛世:漢武帝前后100多年、唐太宗到唐玄宗前期100多年、康熙雍正乾隆100多年,這就是歷史上的三個盛世。這三個盛世又以盛唐為最,盛唐是盛世,盛世的基本標志就是周邊無敵手,世界無對手,那是盛世。現在我們有盛世嗎?我們現在的經濟總量已經一年一年排位靠前了,但是,不要忘記,我們現在的經濟總量世界排位還沒有清代世界排位高呢?我們周邊無敵手了嗎?我們無敵國外患了嗎?所以,領導層、理論界不能倡導這種和平主義。這種東西一旦蔓延開來,變成一種社會思潮,它會削弱人們的危機意識,削弱人們的奮斗精神。 [16:15]
[主持人]:
[姚有志]:
[主持人]:您作為軍事專家,對于此次國慶閱兵最關注的是哪些內容,希望網友能關注哪些內容? [16:17]
[姚有志]:不是我關注的,可能是我們國人關注的,特別是外國人關注的,可能還是新武器裝備的亮相。這次國慶閱兵可能突出這一點。這是在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時期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這幾年,我們國家、我們軍隊的武器裝備確實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次閱兵可能要展示這些新武器裝備。但是有一個缺憾,就是我們的武器裝備發展上有一個缺憾,就是沒有航母、沒有大飛機。我們知道今年4月23日海軍建立60周年在青島搞了一次閱兵,就沒有航母。這次國慶閱兵有飛機,飛機很多,但是,沒有像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所擁有的那種戰略轟炸機,這是與我們國家的戰略性產業的水平、科技水平聯系在一起的。因為,一個國家的武器裝備依賴于國家強大的科技實力和經濟實力,航母作為空海一體的作戰平臺,雖然誕生在二戰時期,但是在現代條件下,它同樣是國力、軍力的一個象征。在現代戰爭當中,它同樣能發揮重大的作用。大飛機也是那樣,70年代曾經開始研制過大飛機,但是后來由于多種原因就擱置了,沒有大飛機,你就不能為軍隊,不能為空軍提供這種大型的軍用飛機、戰略轟炸機,我們的飛機基本上是一種國土防御性的,升空個把小時就得回來,不像戰略轟炸機,像美國有些戰略轟炸機是全球到達,這次閱兵盡管展示了一些新的裝備,但是,明眼人一看,我們的武器裝備上還有我們的薄弱環節。 [16:21]
[主持人]:我想這些裝備,我們國家以后會研制的。最后一個問題,新中國成立60年,我們人民軍隊在裝備、外交、思想政治等各個方面取得了全面的輝煌成就,您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16:22]
[姚有志]:一句話,中國共產黨對于軍隊的絕對領導。里面內容很多,但是核心的是這一條。沒有這一條,就沒有人民軍隊的成長壯大和發展。另外,與此相伴隨的理論成果就是毛澤東軍事思想。毛澤東軍事思想是我們軍隊的立軍之本,是戰斗力的源泉,是科技致勝的法寶,它永遠都不過時。 [16:22]
[主持人]:非常感謝網友收看我們本次的視頻訪談,也感謝姚將軍做客我們人民網,本次訪談到此結束。再見! [16:23]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