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流行一種論調,即,毛主席是看四書五經長大的,思想是僵硬的、固步自封的、關門鎖國的。一句話概括,他老人家是不懂改革的。事實果真如此嗎?請看下面的敘述。
1962年1月30日,毛主席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說:“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經濟,在中國,五十年不行,會要一百年,或者更多時間。”十年前流行的“兩個百年”中的一個,就是毛主席在50多年前最早提出來的。
毛主席說:“資本主義的發展,經過了好幾百年。十六世紀不算,那還是在中世紀。從十七世紀到現在,已經有三百六十多年。在我國,要建設起強大的社會主義經濟,我估計要花一百多年。”人家建成強大的資本主義經濟,經歷了三百多年,我們才十幾年嘛,不能太急了嘛。毛主席還說,“如有些人所設想的五十年,就能做到。果然這樣,謝天謝地,豈不甚好。但是我勸同志們寧肯把困難想得多一點,因而把時間設想得長一點。三百幾十年建設了強大的資本主義經濟,在我國,五十年內外到一百年內外,建設起強大的社會主義經濟,那又有什么不好呢?”
毛主席曾說過,對于政治、軍事,對于階級斗爭,我們有一套經驗,有一套方針、政策和辦法。至于社會主義建設,缺乏知識,缺乏經驗,就算有一點,也還不多。對于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必須有一個過程,必須從實踐出發,從沒有經驗到有經驗,從有較少的經驗,到有較多的經驗,從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未被認識的必然王國,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認識客觀規律、從而獲得自由,在認識上出現一個飛躍,到達自由王國。在社會主義建設上,我們還有很大盲目性。社會主義經濟,對于我們來說,還有很多未被認識的必然王國。老人家還拿自己舉例子說:“拿我來說,經濟建設工作中間的許多問題,還不懂得。工業、商業,我就不大懂。對于農業,我懂得一點。”
還有人說,毛主席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只有探索,沒講過改革。這句話對不對呢?這是不對的。1958年9月5日,毛主席說:“搞八年沒有摸到一條路,不會搞。也是因為制度沒有改革。”大家伙兒看看,在半個多世紀前,毛主席就比現在講的“經濟改革”,更早的提出了“制度改革”。什么是“制度改革”,說白了,也就是“政治改革”。這一提法,在當時可謂之是“振聾發聵”的,是令人非常深刻的思考的。
我個人認為,毛主席提出的“制度改革”的思路,主要是從上層建筑、生產關系改起,然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1963年12月16日,毛澤東在同聶榮臻談話時說:“過去我們打的是上層建筑的仗,是建立人民政權、人民軍隊。建立這些上層建筑干什么呢?就是要搞生產。搞上層建筑、搞生產關系的目的就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上層建筑,搞“制度改革”,解放生產力,搞科學技術,發展生產力。這就是毛主席的改革思路。
毛主席深知,“沒摸到路”和“沒搞好”的原因在于,“制度沒有改革”。但老人家為什么就沒有從所有制制度和計劃經濟體制入手,而進行大膽的改革呢?1962年1月30日,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毛主席說:“我們的國家,如果不建立社會主義經濟,那會是一種什么狀態呢?就會變成修正主義的國家,變成實際上是資產階級的國家,無產階級專政就會轉化為資產階級專政,而且會是反動的、法西斯式的專政。這是一個十分值得警惕的問題。”這才是毛主席最擔心的。老人家的這種擔心,現在是不是實現了呢。
毛主席肯定是要進行政治和經濟改革的。但老人家擔心,如果沒有這“兩匹馬”的齊頭并進,協調一致,就會出現失控的局面。
可見,毛主席不僅懂“經濟改革”,而且更懂“政治改革”,并且認為,“政治改革”要比“經濟改革”走在前面。
散布“毛主席不懂改革”論的人,可以休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