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到一篇文章,《‘慎戰’爭議延燒!宋忠平先生和何祚庥院士的觀點,你支持誰?》。
認真閱讀了宋、何兩人各自的觀點和這位作者的主張,作者硬是將二者的觀點拉在一起進行相比較,是風馬牛不相及,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而這位作者在文章中還表明,我更傾向于支持何祚庥院士的‘慎戰’觀點。這明顯是含有“貶宋揚何”之意。
在我看來,這位作者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讓這兩人的觀點進行比較,反映了此作者對這兩人的觀點和角度以及說話者的身份,完全搞混淆了。
第一,宋、何兩人說的根本就不是同一個話題,宋說的是“軍人使命”。而何說的是決策層“慎戰”的觀點。第二,兩人的觀點不具備可比性。第三,作者硬將兩人的觀點拉在一起比較,除作者本人的概念上的混淆外,不排除其另有用意。
宋忠平在文章中說:軍人的使命就是要研究打仗,研究打贏戰爭。
這是宋先生作為一名曾經的軍人和軍事評論人員,完全從軍人的角度出發講的觀點。
作為一名軍人不研究打仗研究什么?不研究“打贏”研究什么?難道要研究吃飯?研究穿衣?
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養兵不就是為了打仗、打勝仗嘛?
“練就是為了戰”!這有什么錯呢?
所以,宋忠平作為一名曾經的軍人和軍事評論員,從軍人的角度出發說出此觀點,是軍人肩負職責的本能反應和表現。
而且,宋在文章中已經明確講明了,“開始和結束戰爭是政治家的事”。
并且,宋忠平還強調,“軍人、外交官、政治家要各司其職,不能越俎代庖。”
而何祚庥的文章,從他所舉的例子和他的觀點來看,他是主張和支持“慎戰”的。單從這點來講,主張“慎戰”也沒有什么不對的。
孫子兵法開篇第一句話就是:“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句話強調了戰爭的重要性,指出戰爭是國家的頭等大事,關系到國家的生死存亡,不能掉以輕心。
再說了,所謂的“慎戰”這是國家領導人和決策層考慮的問題,這一點宋的文章中已經明確指出來了。
而宋說的“軍人的使命就是研究打仗,研究打贏。”這有什么錯?
因為宋不是站在決策層說的話,也不是替國家領導人說的話。
作者將宋說的軍人的“使命”和何說的“慎戰”的觀點硬拉在一起評論,是何用意?。?/p>
在這里,我不得不提醒有些人,是別有用心的。
沒有人喜歡打仗,尤其是軍人。誰都知道,有戰爭就會有犧牲,而且首先犧牲的是軍人。
但是,戰爭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是你喜歡不喜歡,愿意不愿意的問題。
更不是你不喜歡戰爭,戰爭就不會降臨。
當年,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是我們中國人愿意的嗎?難道中國人不愿意戰爭,日本人就不侵占我們了嗎?
這個世界上,只要有帝國主義存在,就會有戰爭。這不是我說的,而是偉人說的。
更需要我們搞清楚的是,戰爭具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分。侵略戰爭就是非正義的,反抗侵略的戰爭就是正義的。
我們所說的正義的戰爭就是為了消滅非 正義戰爭,消滅發動侵略戰爭的敵人。
如果,敵人已經打到你家門口了,占領你的領土了、搶劫你的財富了、侮辱你的親人了,你還在強調,“慎戰”、“慎戰”!那就不是真正的“慎戰”了,而是一種懦弱地“懼戰”、“畏戰”、“怕戰”的投降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們被迫進行過幾次“自衛反擊戰”,為什么叫“自衛反擊戰”?就是因為當時人家欺負到中國人頭上來了嘛!是敵人侵占我領土,槍殺我邊民,是在中國人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我們不得不進行自衛反擊作戰!
現在,不排除有些人,以“慎戰”為借口,在宣揚一種“懼戰”、“畏戰”、“怕戰”的情緒。
作為一名有血性的、曾經的軍人宋忠平先生,他提出的“軍人的使命就是要研究打仗,研究打贏戰爭”的觀點,不但沒有任何不對的,而且是完全正確和正義的。
我們太需要這樣的軍人了!
如果中國的軍人天天強調“慎戰”、“慎戰”!還是真正的軍人嗎?還配得上做軍人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