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通過各種途徑,其實大家已經看過挺多醫學專家出來科普了,新冠病毒經過這幾年演變,目前并沒有那么可怕,大部分中青年人可以自愈。
而抵抗力相對差的老人和小孩,我看了下發布的具體條文,依舊還在被保護中。
養老院、兒童福利機構、幼兒園和中小學及醫療機構住院部等還是需要48小時核酸,實際上,也不是除了老人小孩外就徹底“躺平“,像網吧、酒吧、KTV、桑拿等這些相對封閉,容易造成大面積傳播的場所,照樣查核酸。
正如一位網友所評論的,這更像是根據目前病毒的實際情況,做出的一次相對折中的科學調整。
經過調整后,大家正常生活節奏不會再被輕易打斷,那些背著車貸、房貸的年輕人,終于能專心搞錢了。
但有一個群體可能就沒那么開心了。
他們甚至還會有些沮喪,這就是最近被老百姓戲稱為“龍王”的,一部分利用疫情發國難財的核酸檢測公司。
僅2022年一年,被查處的核酸造假案件,就已經超過了11起。
是時候把這群害群之馬揪出來,跟他們秋后算賬了。
很多人心里可能沒有一個具體概念,不再強制查驗核酸,到底會動多大的蛋糕?
11 月29 日,一則資本市場的新聞引發了人們的關注:
據上海證券交易所官網披露,翌圣生物被正式叫停了IPO。
翌圣生物是一家在疫情前,一年利潤只有181萬元的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疫情期間通過供應檢測試劑原材料,年凈利潤迅速膨脹到了一億元。
僅2021年下半年,這家公司就連續完成了三輪融資,認購股價一路從40元/股翻了近3倍到115元,并開始謀求在A股上市。
在介紹翌圣生物業務與前景的IPO 招股書中,“新冠”、“疫情”兩個關鍵詞,被密集地提及了300多次。
實際上,新冠診斷與檢測產品占到了這家公司總收入的64.84%。
如果不是國家及時出臺了“從嚴審核核酸檢測企業上市”的政策,它可能今天就已經上市成功了。
像這樣,在疫情前默默無聞,疫情后靠著做核酸檢測生意,開始賺錢如麻的公司還有很多家。
2001年,農夫山泉創始人鐘睒睒曾以1710萬元的價格,從港資手中收購了萬泰生物95%的股份,高調進軍生物醫藥市場。
然而,在近二十年的時間里,萬泰生物都業績平平,根本沒什么起色。
直到2020年,萬泰生物宣布IPO成功,并且股價在短短兩年的時間里,就從每股8.8元漲到了高峰時的165.59元。據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
萬泰生物的毛利率高達89.57%,幾乎跟貴州茅臺去年的毛利率旗鼓相當。
圖源:《風暴眼》
茅臺的商品屬性是什么?我覺得應該算是奢侈品了。
所以核酸檢測每次的費用看似不高,但從毛利率來看,捅我們的根本就不是棉簽,而是純正的奢侈品,要知道2021年LV的毛利率也才65.1%。
萬泰生物的市值在疫情期間,從60億元一路飆漲至巔峰的1790億元。
這種爆發式增長,把鐘睒睒送回了闊別已久的首富寶座,并且在2021、2022兩年時間越坐越穩。
在大多數上榜企業家身價縮水的背景下,僅2022年,鐘睒晱的身價就強勢增長了650億元,個人財富上漲17%,達到4550億元。
有人說醫藥公司賺得多,這也沒啥,反正也不是強買強賣,茅臺、LV平時不也都有人消費嗎?
但不知道大家想過一個問題沒有,我們做核酸的錢,到底是哪里來的?
2022年4月16日,有關部門公開了一個數據,截至當時中國已有核酸檢測人次115億次,平均每天中國要為核酸花去超1.15億元,而這些錢,幾乎全是由各地財政買單。
今年5月份,東吳證券研究所曾單獨對全國一二線城市的核酸檢測投入,進行了測算。
研究數據顯示,如果二線以上城市實施常態化核酸檢測,其一年的成本將達到1.45萬億元人民幣。
這意味著,僅一二線城市的常態化核酸投入,就占到了全國GDP的1.27%,占公共財政收入的7.18%。
據國家醫保局統計,2021年全國醫保基金收入2.88萬億元,1.45萬億如果由醫保來支付,意味著要擠占全年50%以上的醫保收入。
雖然,2022年5月底,國家醫保局發布要求下調核酸檢測價格,核酸檢測混檢價格不斷下降,在11月已經降至3元每人次以下。
但降價,依然沒有壓縮相關企業的利潤。
比如做核酸檢測試劑盒及核酸檢測儀器的達安基因,前三季度營收達到93.36億元,同比增長65.61%;歸母凈利潤達到49.11億元,同比增長了94.52%。
面對媒體時,達安基因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毫不擔心,“核酸檢測價格涉及多方面,公司只負責生產檢測試劑,檢測價格的調整并不會對公司造成影響。”
即便不做利潤最高的上游試劑生產,做相對下游的診斷環節,從事檢測業務的迪安診斷和金域醫學,毛利率也達到了50%左右。
核酸檢測,成為了國家買單的“奢侈品”,它由財政出錢,然后一小部分資本享受的瘋狂盛宴。
把奢侈品賣給幾乎中國每一個普通消費者,茅臺沒做到,LV沒做到,但核酸檢測公司做到了。
這么好的生意,當它可以結束的時候 ,一些人當然就不愿意了。
所以,他們開始想辦法給疫情再加一把火。
比如前段時間,國內核酸檢測報告機構核子華曦被披露出大量數據造假,檢驗不合規等事件。
老板張核子被曝出,名下有幾十家遍布全國的核酸檢測公司,在北京、吉林、泉州等地都設立了醫學檢驗實驗室。
這些公司與檢測實驗室在疫情期間陸續成立,往往剛到一城市開業不到一個月,當地就出現大量核酸陽性感染病例。
一些網友驚呼,“他的公司開在哪,哪里就有疫情!”
事情的起因是,11月底,蘭州市七里河區在轉運一批陽性感染者的時候,有感染者發現自己的健康碼顯示竟然是“核酸結果呈陰性”。
隨后,蘭州市衛健委通報稱,是蘭州核子華曦實驗室工作人員誤將個別核酸檢測異常人員名單信息錄入陰性人員信息包中上傳至工作系統,使個別待轉運人員健康碼顯示核酸檢測陰性。
這件事瞬間引起軒然大波,你一個小小錯誤,就是當事人封控,是當地居民好幾天的足不出戶。
當大家扒皮這家核酸檢測機構后才發現不簡單,賺得盆滿缽滿的核子華曦,2年時間犯了十多個錯誤,卻依然活蹦亂跳。
其中最離譜的是2021年1月謊報檢測結果。2021年1月12日至13日,隆堯縣進行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委托濟南華曦醫學檢驗實驗室來干。
結果核酸樣本還沒檢測完,華曦的工作人員就向衛健委稱都是陰性。
再往前扒,就會發現類似的事情也絕不止華曦一家,為了多賺錢,弄虛作假的手法花樣百出。
今年4月底開始,金準醫學為了多撈錢,把本該5混1、10混1核酸樣本30混1進行檢測,結果就是檢測樣本的濃酸程度被稀釋,檢測結果不準確,真陽性檢測不出來,可以四處溜達,而陰性卻會被測出陽性,莫名其妙拉到方艙。
還有讓人虛空得陽。11月13日,內蒙集寧區的張某發現自己人在家中坐,陽從天上來。沒去做核酸,卻查到了核酸檢測陽性結果。
經官方調查才發現,12日,采樣人員葛某等人因為沒采到張某的核酸樣本,就通過蒙速辦“新增家人”功能對信息進行采集,企圖蒙混過關。
可這個陽性怎么就到了張某頭上,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說前兩者還能勉強算是貪小便宜,合肥和合醫學檢驗實驗室的行為更加惡劣。
今年4月,合肥和合醫學檢驗實驗室、合肥諾爾醫學檢驗實驗室不僅包攬超出自己能力的業務,以至于無法按時出具檢測報告,更陰險的是,還幾次出具“假陽性”報告。
一個“假陽性”報告,勢必會給當事人帶來隔離、住院等困擾,更會導致當地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去排查密接。動輒幾百上千人重新檢測,核酸檢測機構勢又能大賺一筆。
核酸檢測結果有多重要我們都了解,大到國家政策的走向,小到個人生活的改變都深受影響,但沒想到竟被這些檢測機構如此玩弄。
馬克思曾經說,“當利潤達到10%時,便有人蠢蠢欲動;當利潤達到50%的時候,有人敢于鋌而走險;當利潤達到100%時,他們敢于踐踏人間一切法律;而當利潤達到300%時,甚至連上絞刑架都毫不畏懼。”
核酸公司最大的支出既不是研發,也不是人工,而是一些“活動經費”。
比如剛剛落馬的北京市衛健委主任于魯明,就涉嫌違法拿了核酸檢測提成。
雖然官方辟謠了2.17億元的傳聞,但通報里明確指出“數額巨大”。
此外,因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金準醫學法定代表人王學剛等17人被北京市海淀區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內蒙古賽斯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被停止了執業活動。
北京市房山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原副主任楊某某等三人,與樸石醫學檢驗實驗室涉嫌核酸檢測造假案件有關,涉嫌玩忽職守和受賄,也被提起公訴。
尾聲
根據國家衛健委統計數據,今年6月以來,近半年時間新增感染人數9萬多人,死亡了7人,死亡率已經低于過去10年流感死亡率9/10萬。甚至,多個月份死亡率為零。
隨著病毒的變異帶來的毒性降低,以及疫苗接種率的不斷提升、全民防控經驗積累,奧密克戎導致的重癥率、死亡率都大幅降低。
本來隨著病毒感染狀況的變化,全國各地本可以更早的進入防控政策調整期。大家更早地恢復日常生活,那些在生存邊緣勉力掙扎的人,才能盡早喘上一口氣。
然而,龍王不僅想要賣傘,還準備上市,準備長期賣傘,又怎么可能允許出現晴天。
在這些龍王看來,如果讓人民早一天過上好日子,自己的好日子就少一天。長期下去,自己囤在倉庫里的“奢侈品”就不會再有人來買單。
龍王們為了自己能長期收割暴利,必然會想盡一切辦法阻止全國經濟的全面恢復。客觀來說,這些對國家和人民敲骨吸髓的毒蟲,所造成的危害,并不亞于病毒。
下個階段,比消滅病毒更緊迫的,或許是如何徹底消滅毒蟲。畢竟,只要毒蟲不滅,我們就永遠無法戰勝病毒。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