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于國家還是個人,安全是一個誰也無法忽視的問題,包括網絡安全。
首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24日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行,少不了吸引百姓的眼球。如儀式上所說,互聯網這把“雙刃劍”,他的互聯互通,給我國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給社會進步注入巨大活力。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互聯網獲取信息、學習交流、購物娛樂、創業興業,上網用網、在線互動已成為許多人的生活狀態。“在充分享受互聯網種種便利的同時,要清醒看到網絡攻擊、網絡詐騙、網絡侵權時有發生,網絡造謠以及網上黃賭毒、暴力恐怖等有害信息屢禁不止,嚴重危害國家安全、損害人民利益。”
網絡攻擊、網絡侵權等與一般的屁民關系是不大,但網絡謠言,幾乎我們每一名網民,甚至每一個國人都經歷過。早些年,讓全國柑橘嚴重滯銷的“蛆橘事件”,讓百萬市民露宿街頭的“山西地震”,讓國人對燒烤尤其新疆燒烤畏而遠之的“艾滋病人滴血事件”等,似乎都歷歷在目。
眾口鑠金,說明言語、輿論的力量是無窮的。在研究犯罪心理學的時候,發現一個現象:即使是在信息高度公開透明的美國,在發生一些惡性事件(如出現連環兇犯)后,為了避免引發社會恐慌,對這類案件的報道也是慎之又慎。在他們看來,一場中等強度的社會恐慌,足以對某個領域產生類如7級地震的效果,甚至對某個行業和少數人產生“顛覆性”的后果。一個“2012預言”產生全民恐慌,讓不少國家“內需拉動經濟”成為事實,一條“日本核泄漏,食鹽將嚴重缺乏”的消息造成的“謠鹽”風潮,讓一些商家高價購入,夢想“囤積居奇”結果卻大幅降價導致“傾家蕩產”……如果有心,我們不難發現,當今造成社會恐慌的,大多還是各類謠言,而且還大多源于網絡。李某等5人涉嫌強奸案衍生出的“其他4人有背景”傳言、安徽太和縣“孕婦腹中嬰兒被盜”、 “廣州偽娘coser遭黑人強奸”、“廣州一罪犯獄中遭多名黑人奸殺”等,似乎無一不被證實是有人惡意編造的謠言或者自編自導的鬧劇。
每個人都有言語的自由和權力,但造謠卻不是平常的言語。獨處的時候說錯話是自言自語,在家的時候說錯話當成是瘋言瘋語,但在網絡時代,信息既海量又快捷,傳播既簡單又廉價,帖子一發就是一長列,微博一刷就是一大片,如果在這上面編織得出一些“有依據”“有道理”“有噱頭”的謠言,然后被無知情的網友傳播與放大,性質就將完全不同。當年造謠成都9級大地震的小伙,不就被警方帶走刑拘了若干天?
當然,每一個握著鼠標、敲著鍵盤的人,固然都應對其發布和轉發的信息負有一份責任,保證其真實、客觀,這是遏制謠言的重要基礎。但另一方面,在紛繁復雜、迅速變幻的網絡世界,普通網民難以對每一條信息都去認真甄別、正確判斷,這個時候,權威渠道和有關部門就要及時站出來,不失語、敢作為,用真實信息對謠言展開迅猛反擊。當新浪去年宣布將公示造謠傳謠者,將其“信用扣到零,永久封賬號”時,相信大多數網友是支持的。唯有事實和管理和法治堅決出擊,才能掃除謠言等弊病,讓網絡空間更加文明而清新。但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規定動作”,如果沒有相應的法律來對謠言產生的不良后果進行評估,并以法律的形式,依據這評估結果對造謠者進行嚴厲的法律制裁,造謠者自然會因為造謠成本低而不惜以身試謠——更何況,這背后還可能有商業的惡性競爭及相關的利益。
網絡安全宣傳已經啟動,這是好事,證明了國家對網絡安全的空前重視。當然,網絡安全不是宣傳就可以實現的,依法治網才可能實現網絡安全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之計。
看來,狙擊網絡造謠傳謠,依法治網從嚴管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