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管文宣的人是怎么想的,竟然讓一部給投降分子方先覺的電影過審,看不懂今天的文宣到底想給中國人灌輸什么樣的價值觀,就不說他是對于近代面對日寇英勇不屈的革命先烈精神的背叛,如楊靖宇,趙一曼等,畢竟他們已經公開說要“告別革命”好多年了,但是,即便是他們企圖向世界大力宣揚的所謂儒家文化,方先覺的行為也是對儒家“威武不能屈”精神的褻瀆呀。
我知道,好多支持(不管裝的還是真的)支持為方先覺樹碑立傳的人又會站出來,給我科普方先覺在衡陽保衛戰中擊殺了多少日寇的光輝事跡了,我想說,方先覺的英勇比起漢武帝時期的李陵如何?李陵可是五千漢軍對陣八萬匈奴啊,打得有多慘烈呢?那真是彈盡糧絕,最后漢軍將士無武器可用,把車輪上的木輻條拆下來充當武器用,而且人家李陵一開始是毫不含糊的抱定了必死之決心,那是在冷兵器時代,戰斗到最后一絲力氣也用完了,力竭被俘,而后投降的。
怎么樣,李陵比起方先覺更加英勇頑強吧,可是,在幾千年的中華歷史上,無論哪個朝代,沒有一個朝代給他當成正面形象來歌頌的,偶有后世文人對他表達一種惋惜之情,作為后代公認大儒的王夫之都不高興,說“李陵罪狀大了去了,不可掩蓋,”說”想給李陵洗白,不可能,他就像白布染成了黑色,不可復白也,大節已失,別洗了”
今天王夫之評價李陵的話,用在方先覺身上是不是再合適不過了呢?好巧不巧,王夫之恰好也是衡陽人,如果這個老夫子活到今天,會不會也拄著拐杖站出來大罵那些給方先覺樹碑立傳的人呢?我看一定會的,因為他就對于今天很多中國人視為“義圣”的關羽,都說,如果關羽當初要是被顏良斬于馬下,那關羽就是逆臣賊子,沒跑。所以說,投降這個事情,是“論跡不論心”的,要是論心的話,那汪精衛豈不成了他自己嘴里“忍辱負重”的民族英雄?!
為什么王夫之對于李陵的反應那么大,其實很簡單,你要是動不動的可憐以下李陵,吹捧一下李陵,那么蘇武往那里放?蘇武被中國歷來視為不辱大漢氣節的典范,至今我想全中國大部分都會唱的中國最古老的歌曲,可能就是《蘇武牧羊》這首歌了、“蘇武、留胡節不辱.......”
你為李陵樹碑立傳,那就是對于蘇武的侮辱,當初李陵投降匈奴之后,還舔著個大臉要去勸降蘇武,被蘇武一頓大罵,你歌頌李陵,那不就表示蘇武罵錯了嗎?!
所以我覺得今天中國的一些文人(如果電影編劇、公知、作家算是文人的話),是中國歷史上最拉跨,最沒有氣節,最奴顏婢膝的一代文人,歷史上的確是有很多文人是軟骨頭,但起碼那些軟骨頭文人有很多是刀架到了脖子上才服軟的,刀沒有架到脖子上的時候,沒有一個文人不在歌頌氣節的,如今的中國,還沒有外敵入境呢,一些文人馬上就先跪為敬了,一跪就是幾十年,無論老百姓怎么罵都罵不起來!
要不是說中國的老百姓是懂得誰是英雄的,你看,他們歌頌楊家將,就把李陵拉出來做陪襯,把老令公楊繼業誓死不降和李陵的可恥投降做一個深刻的對比,讓后世都知道誰是人民歌頌的人,誰是人民唾棄的人。
所以,我勸有關部門好好的思考一下這其中的道理,到底想給中國人民灌輸什么樣的思想情感,方先覺在自己的投降書里說希望日本鬼子能把自己送到汪精衛那里去,就這一點,你就是用盡天下的洗滌劑也洗不白方先覺的叛變投敵的可恥行為啊,要知道,當時的汪精衛是全國公認的大漢奸,更別提方先覺為了討好日寇,還把日寇侵華說成“正義行為”,那些想給方先覺洗地的,先掂量一下這句話的分量吧。
所以,宣傳方先覺,既是對無數流血犧牲的抗戰先烈的背叛,也是對于中華氣節思想的忤逆,每一個以中華文化為榮的中國人,都會不齒方先覺、更會唾棄為他樹碑立傳的行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